第57期

《失物之書》美麗成人童話

長久以來,人們對童話故事的印象,是專給孩子們閱讀的書籍。藉由想像虛構的故事,孩子們從中學習,被教導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後,孩子漸漸長大,漸漸探索到外面的現實世界,也就漸漸發現到,童話世界的規律在真實世界中的不可行,就像本書中的主角大衛所發現的一樣……

《失物之書》美麗成人童話

記者 林雨萱 文  2009/10/04

《失物之書》封面。
(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長久以來,人們對童話故事的印象,是專給孩子們閱讀的書籍。藉由想像虛構的故事,孩子們從中學習,被教導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開始在故事中作威作福、千方百計虐待公主的後母,最後一定會有報應;悲天憫人的主角,無論在故事的中間過程過得有多艱困,最後一定會有著幸福快樂的結局;善良又勇敢的兒子,最後一定可以從死神那拉回垂死的至親。

在童話故事的世界,不管遇到任何多悲慘多不幸的事,只要懷抱勇氣與堅毅的心,走在正道上,終會解決困境,讓生重病的至親得以得救、善人的冤屈得以昭雪、惡棍也一定有他的報應,童話故事中的邪惡,不會持久,最後一定是邪不勝正。之後,孩子漸漸長大,漸漸探索到外面的現實世界,也就漸漸發現到,童話世界的規律在真實世界中的不可行,就像本書中的主角大衛所發現的一樣……

 

 

與童話世界不同的現實生活

故事中的背景設在二戰期間,大衛所摯愛的母親生了重病,為了讓母親活著,他謹守著一切自己訂下的例行作息,就怕因為犯錯而使母親受罰,然而,疾病仍然緩慢的侵蝕、進而奪走了母親的生命。這世界與童話世界不同,不因大衛的循規蹈矩或母親的堅強,而保住母親的生命,沒有母親的新世界,痛苦的讓大衛無法負荷。而父親的旋即再婚,也對大衛造成不小的衝擊。他憎恨繼母羅絲,認為她瓜分了爸爸對媽媽的懷念,讓爸爸逐漸遺忘媽媽;他忌妒新生兒弟弟喬奇,認為因為他的存在,使得爸爸與羅絲的注意力全放在他身上,缺乏關注讓大衛憤恨不平,種種的負面情緒,幻化為大衛心中的怪獸,醜惡而恐怖,且漸漸地膨脹、壯大……失去母親的大衛縱情於書本中,因為他對媽媽的記憶,與書本密不可分,漸漸地,他開始聽見書本說話的聲音……

一日,大衛與繼母羅絲爆發激烈的口角,拒絕聽他解釋的父親,處罰他禁足並要求他好好反省。當天深夜,在現實世界中悲傷絕望至極限的大衛,聽到了書本與已逝母親的召喚,於是在德軍轟炸機墜毀自家花園時,穿越了花園,再睜開眼後,他已經進入了另一個殘酷血腥的世界。他想回家,但是因為駝背人的阻撓,因此尋不著原路,於是,他便在守林人的建議下東行,前往老國王的城堡,希望傳說中老國王的、收進天下所有魔幻事物的「失物之書」,能幫助他返回原來的世界,而等在旅途中的,是種種的險惡與難關……

 

 

帶有啟發的成人童話

所謂的童話,閱讀的權利已不再專屬於小孩,隨著成人世界的現實殘酷,越來越多的大人,會在童話的世界找尋溫暖慰藉。與孩子的童話不同,成人童話少了童言童語的描繪,保留其中的,是童年的純真想像與心情,而藏在成人童話中的啟發,也較兒童童話抽象、深奧的多,如果沒有一定的人生經歷,可能無法全然理解,進而產生深深地共鳴。例如在《失物之書》中,「失落」的主題貫穿全書,作者約翰‧康納利就在書後的專訪中指出,成人對於書裡的「失落」主題敏銳得多,也對最終章關於大衛後來人生的交代,遠比孩童更能感同身受,雖然孩子也能讀這本書,但是孩子的讀法與成人不同,所關注的地方可能也不一樣。

作者約翰‧康納利以犯罪與驚悚小說聞名,而《失物之書》則被認為是他改變文風的代表作。《失物之書》融合了童話、驚悚、成長故事、恐怖元素和寓言體例,也是他出道至今的非單一類型小說。約翰‧康納利對民間故事與童話的興趣,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已可窺知端倪,無論是《奪命旅人》中盜走孩子與邪惡女巫意象,或是《幽谷迷蹤》的以大幅童話比喻和慣例為出發點。在《失物之書》中,這份興趣更是直接表現出來,主角在如現實般殘酷的幻想國度中冒險學習,而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也在此有了新的樣貌、新的詮釋。

 

 

 

唯有面對 才能獲得新生

大衛所來到的,是他所讀過的書與故事所組成的世界,而在之中所遇到的種種險惡與難關,更是他自己內在的恐懼與心魔所幻化而成。初來到異世界的他,憤怒、忌妒、悲傷充滿了他的靈魂,但在守林人與騎士的先後陪伴下,他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心魔,戰勝自己的恐懼,接受深愛的母親已死的事實,了解到他必須盡力而為,接受現實中種種母親死後的狀況,體會繼母羅絲的難處,並照顧比自己弱小的弟弟喬奇。他學會了面對現實的傷慟面,而不是一直逃避,也唯有面對,才能得到新生。在這趟不一樣的旅程中所經歷的一切,讓他從一個男孩,大幅邁向成年期,從被人保護的角色,變得可以保護別人,變得更成熟穩重、更像個男人。

童話故事中的報償準則,是在現實世界中幾乎到不了的美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樣的敘述,在與現實情況兩相對照之下,就顯得太過天真也太可笑。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不定因素、太多的變故,即使有些可以預測到,仍不一定能避免,很容易的,所謂的永遠幸福快樂的糖衣就會剝落,隨著時間的推展,露出其有著大起大落的本質。但是有著這樣的起伏,才是人生,而所有的不如意,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人之所以成長的推動力。因此,當逆境來臨時,唯有不逃避、唯有面對,才可能有所轉機、得到新生。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放著不面對的結果甚至會使得一切變得更扭曲、更複雜、更難解決。失去,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痛,學會面對,才會成長,才是真正的成熟。

所謂的幸福快樂,不只一種,勇敢面對,努力解決困境,也可以得到另一種幸福快樂,屬於現實的幸福快樂。最後,所有失落的,才有可能再度尋回。

 

 

記者 林雨萱
痛苦會過去吧,希望留下的會是美。 最後希望大家的肝都平安健康。            
記者 林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