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Impossible ─ Janet
Do Impossible ─ Janet
記者 樂嘉妮 報導 2009/11/08
還在休息室外面,就聽到Janet爽朗的笑聲,歡愉的氣氛感染了每個工作人員。本名謝怡芬的Janet,在旅遊節目主持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經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綜合節目主持人獎」的她,用自己獨到的主持方式,帶領觀眾用活潑的角度發現台灣。
![]() |
Janet與人相處的大方與熱情,在笑容下展現無遺。(攝影/樂嘉妮) |
珍惜機會 挑戰自我
「有時候機會來了,就看自己怎麼選擇」Janet說道。回想起當初進入演藝工作圈的過程,她沒有任何後悔,反而因為這個決定找到了自己的「Dream Job」。八年前,Janet來到台北榮總實習,意外被發掘成廣告模特兒。這時在她人生中多了一個選擇,安安穩穩地往醫生之路邁進,或是挑戰自己。經過考慮,Janet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甚麼,她想證明任何事都有它的可能性,Janet離開美國踏上台灣。其實在台灣的前四個年頭,對Janet而言不算成功,除了拍幾支廣告,並沒有樹立甚麼知名度。但是她對這段日子卻充滿感激,因為這讓她學會許多道地的用語、實際接觸到台灣的人情和文化。
Janet在一次試鏡中脫穎而出,她得到了《瘋台灣》旅遊節目的主持棒,一拍就是四年。剛開始參與拍攝,Janet看著手裡的中文腳本,一頭霧水也沒看懂幾個字,往往是到了現場才知道實際情形,有次就因為沒看懂「昆蟲」兩字,而吃了一頓昆蟲大餐。不同於一般女藝人對外貌的細心呵護,Janet在節目中上山下海,一條牛仔褲搭配簡單的T恤成了她的商標。對新鮮事物流露出的興奮之情、任何東西都好奇地想要嘗試、訪問時專注聆聽的神情,認真的汗水使Janet展現出女性獨立之美。她的率真與熱情,透過電視傳達到亞洲的觀眾眼裡。
家人 最好的心靈導師
「家人一直是我最大的支柱!」Janet臉上浮現淡淡的微笑。進入演藝圈難免會碰到一些挫折,而家人總是在第一時間表示關心,也無時無刻提醒她,在這個圈子裡「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家人的愛成了她最穩固的靠山。
Janet在美國德州出生長大,卻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其實她的籍貫是高雄鳳山,Janet總是大方地分享自己與家人的小故事。在Janet生命中,家人對她的人格特質有著很大的影響力。Janet每次只要提到阿嬤在四十歲時一個人到非洲當義工,總是流露出崇拜的神情,是阿嬤啟發了她對世界的嚮往,而阿嬤也曾為了小Janet的提琴演奏會禮服,連夜趕工。對Janet來說,阿嬤既是偶像卻又如此親密。談到父母,Janet則笑說自己是他們的綜合體。父親從台北科技大學畢業後,就到美國工作定居,她形容爸爸總是做事負責,並且堅持到底。而母親是個比她還爽朗的人,有時候到了一個聚會,沒一會兒就發現全部的人都圍著媽媽轉。Janet身上有著父親對事物的執著,又融合了母親的好奇與熱情,也許這就是Janet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冷靜思考、樂觀解決的原因。
「姐姐是我最好的朋友」,Janet的姊姊大她七歲,和所有姊妹一樣,她從小就愛跟著姊姊的屁股後面跑,甚麼事都要跟她學一學。Janet和姊姊的感情很好,Janet開心地回憶道,姊姊曾在她十六歲時帶她去脫衣酒店見識,看著一群老阿嬤圍著脫衣牛郎拍手叫好,大夥和樂融融地玩在一塊兒,讓Janet對那次經驗有著快樂的回憶。但也因為年齡的差異,讓Janet在念小學的時候,姊姊就去加州柏克萊念大學,當Janet上了波士頓的大學,姊姊卻到華盛頓念法學院, 一直到現在還是分隔兩地。然而,地方的遠近都不曾影響心的距離,姊妹倆到現在還是靠著電子郵件、SKYPE隨時保持聯絡,給予彼此鼓勵。
以ABT自許 傳遞台灣之美
![]() |
Janet演講具有個人魅力,搭配旅遊照片更吸引群眾目光。(攝影/樂嘉妮) |
Janet自稱ABT(America-born Taiwanese)。她說這個名稱來得很自然,許多華裔子女都會說自己是ABC(America-born Chinese),但是想想父母既然都是台灣來的,就直接把後面那個詞改成台灣人。有次在維基百科上面看到自己的介紹寫著ABT,父親看了很驕傲,Janet也很開心。Janet形容台灣是她的家,現在的旅遊節目也讓她想把台灣的美好帶給大家,因為通常外界都會用新聞去理解一個國家,而外國人聽到台灣所作的聯想往往是立法院會丟椅子、或是很多颱風跟地震,對台灣並沒有深入的認識。她期許自己傳達出台灣的美麗和文化,對Janet而言,知道有人因為看了她的節目而來台灣遊玩,就是最大的肯定。
人生充滿旅行的Janet,其實小時候的志願是當醫生。Janet以前總是會把受傷的小動物帶回家,哭喪著臉跟媽咪說牠們好可憐,想要幫牠們擦藥。有人跌倒也是第一個衝過去,她完全不怕血,反而會想著要如何止血。所以在麻省理工學院念書時,選擇主修生物科學,努力持續到進入聖安東尼奧醫學院。來台灣醫院實習,卻因緣際會選擇進入演藝圈,這讓Janet跟家人協調了半年,她為了證明自己就算失敗了也可以回來繼續念,甚至又考了一次醫學考試,成績反而比第一次高,家人也才因此被說服。但是即使過了八年,Janet仍然沒有放棄過成為醫生,這個志業在她心中仍占有一個位置。
不後悔做 後悔不做
「世界上最快樂的工作,就是分不清楚自己在工作還是在玩,和Janet共事就是這樣。」Janet的宣傳Jennifer Ho認真地說道。Janet在工作結束後,總是 嚷著大夥兒一起拍紀念照,而且強調要拍很醜的鬼臉。對Jennifer Ho來說,Janet的俏皮不是為了鏡頭,那是真實的她。Janet的製作人兼經紀人李景白則表示,她有鄰家女孩的特質,不像一般藝人怕在別人面前難看。最讓李景白印象深刻的經驗,就是有次拍攝澳門塔介紹時,導演希望Janet從塔上跳下,但腳本並沒有安排這段,本來已經替她拒絕,結果Janet自己要跳。就是這股圈內藝人缺乏的勇氣,讓Janet閃耀出與眾不同的光芒。
「人只能活一次,那就去做對的事,對不對由你自己決定。」這是Janet的人生哲學,她不喜歡自己因為沒做某件事而後悔,所以嘗試任何選擇。如果錯了就不要再做就好;對的話,一次就夠了。演藝圈對Janet來說並不輕鬆,但這是她給自己的一個挑戰。Janet很愛吃又愛到處跑,但是當藝人要維持體重輕盈又要白,她曾經一天只能吃一顆蛋,這讓她現在很能體會厭食症的痛苦;為了防曬必須撐洋傘也不是她的個性,但是Janet都一一克服走到今天。Janet故作端莊地翹起蓮花指,做了個誇張的撐傘動作,又惹得大夥一陣笑。
即使演講幾十次,Janet還是會緊張,宣傳Jennifer Ho在旁記錄。(攝影/樂嘉妮)
![]() |
記者 樂嘉妮
我是嘉妮,你也可以叫我Claire。 很榮幸能成為傳科的一份子,希望多多少少能為喀報做點貢獻。 如果你們喜歡我的文章,那將是我最大的光榮。 而建議與批評,絕對是我目前最需要的。 畢竟新手上路,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我的信箱:claire09172005@hotmail.com 平常最愛當個電視兒童,也喜歡聽歌, 更愛到電影院享受一場視覺饗宴。 目前在交大數位內容製作中心打工,能摸到攝影機很開心。 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家人出去旅遊 跟導一場音樂性質的conce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