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饒了一條狗命吧

狗是跟人類生活最親近的動物,也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很諷刺的是,人類現實社會卻要以撲殺流浪狗做為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最終代價,因而把人與狗之間的關係建立於一種矛盾的隔閡當中。流浪狗的角色是人們所賦予的,但人們又是以甚麼姿態正視流浪狗的問題呢?如果多一份對生命的尊重、對動物的愛惜,相信流浪狗再也不會流落街頭,並且被迫面對安樂死的恐懼。

饒了一條狗命吧

記者 張國鍵 報導  2009/11/29

鐵網是人們為狗所賦予的框架。狗將人類視為忠實的朋友,而人類又是以甚麼角度觀看狗的價值呢?(攝影/張國鍵)

 

狗是跟人類生活最親近的動物,也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很諷刺的是,人類現實社會卻要以撲殺流浪狗做為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最終代價,因而把人與狗之間的關係建立於一種矛盾的隔閡當中。台灣每年有逾萬隻流浪狗進行安樂死,他們薄弱的生命卻是掌握在人們的一念之間。流浪動物安樂死的政策究竟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至今仍引起非常大的爭議。流浪狗的角色是人們所賦予的,但人們又是以甚麼姿態正視流浪狗的問題呢?如果多一份對生命的尊重、對動物的愛惜,相信流浪狗再也不會流落街頭,並且被迫面對安樂死的恐懼。

 

繁殖能力、棄養、非法繁殖廠為關鍵因素
流浪狗問題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形成流浪狗的因素非常多元,通常可歸因於流浪狗驚人的繁殖能力。一對尚未結紮的狗兒,擁有一年可產下多達六十四隻小狗的繁殖能力,繁殖量極為龐大,因此這種流浪狗循環生育過程,是造成流浪狗數量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則是一時興起的養狗浪潮。寵物名犬大多因外貌可愛、性格乖巧,或是受到電影與大眾傳播的影響,養狗潮流因而風起不斷。飼主在領養一隻寵物狗必須具有客觀與多方面的考量,評估自己是否具備領養能力與實質環境,否則就會造成許多名犬遭到棄養而成為流浪狗的景象。許多飼主未全面性地思考可否負擔養狗的條件,也沒有做足充分準備,即以昂貴價錢至寵物店購買狗狗,往往最後換來的是狗狗流浪街頭、面臨安樂死的遭遇。

新竹市紅項圈流浪動物協會理事長暨交通大學科管所所長虞孝成表示,造成流浪狗現象的原因,除了飼主棄養與狗的繁殖數量不斷遽增之外,最大的禍源是來自一些不法寵物繁殖廠。這些繁殖廠讓狗兒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之下,進行繁殖與培育行動,接著把剛出生的名犬販售到市場而從中獲利,並將年老且缺乏生育能力的名犬成批隨之丟棄,這種做法即是造成流浪狗泛濫的主要因素。虞孝成譴責這種做法比起飼主棄養的行為,更加地不人道與殘忍,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

面對眾多造成流浪狗的因素,台灣動物保護組織絞盡腦汁,希望利用既人道且不必犧牲狗兒性命的方法,讓人與狗之間得以共榮相處。虞孝成說道,紅項圈動物流浪協會與其他動物保護團體都很努力地為流浪狗進行結紮後原地放養的措施,希望減少有生育能力的流浪狗數量,以減緩流浪狗大量繁殖的狀況,而這也是較人道的處理方式。另一方面,結紮方法雖然能降低流浪狗繼續繁殖的能力,但是動保協會以及一些政府組織的力量還是相當有限,因此台灣政府最終便採取下下策,也就是為流浪狗進行安樂死。

 

七日無人認養 採取安樂死

在政府與動保組織的努力宣導至下,不少民眾以認養的方式取代購買。(攝影/張國鍵)
新竹市政府流浪犬收容中心獸醫師徐金水表示,依據中央動物防疫局的規定,流浪狗置於收容中心七日若無人認養,則必須採取安樂死的最終辦法。徐金水醫師也說,安樂死是無法避免的,但他還是希望社會大眾能夠以認養的方式取代購買,這樣便能減少狗兒被安樂死的情況。據消息指出,新竹流浪犬收容中心的流浪狗被認養機率為百分之五十,算是全省各地最高的縣市。僅管如此,還是有一半的流浪狗逃不了安樂死的命運。動物收容中心並不是以狗兒安樂死做為目的,主要是利用宣導與教育的方式,希望民眾可以將收容中心做為一個媒介,以認養的方式取代購買寵物,這樣一來不僅能減少流浪狗的數量,也可省下購買寵物的費用。另外,流浪動物收容中心與政府為鼓勵民眾領養,更提供免費結紮與疫苗施打,讓認養流浪狗的主人可以放心領養。

徐金水醫師對於民眾將寵物送至流浪犬收容中心的狀況,通常會向民眾勸說,如果寵物置於收容中心七天未人認養,便會施予寵物安樂死,希望主人能給寵物一個生存機會。而確實有些民眾會三思而後行,把寵物帶回去繼續飼養。新竹動物收容中心所收養的狗平均有一半是民眾棄養,而另外一半則是居民向收容中心投訴流浪狗影響他們的生活,才派出人員處理和捕捉。

台灣政府為流浪狗安樂死的政策,究竟是冷酷還是仁慈呢?有人認為這種政策是屬於不人道、殘忍的行為;有人卻認為,因為流浪狗飽受飢餓寒冷的折磨,所以進行安樂死可以讓狗兒免除這些痛苦的煎熬。另外有網友表示,流浪狗安樂死的政策是可行並且可以體諒的,他們認為收容中心照顧的流浪狗數量有限,因此支持將帶有病菌的流浪狗迅速進行人道處理,這對於現實社會中的人和動物都是相互有益的事,也呼籲民眾不要把安樂死視為不人道的虐待行為。然而,台灣每年撲殺逾萬隻流浪狗,真的只有安樂死才是最終的解決措施嗎?一些動物保護協會與愛狗人士認為,動物本身為具有靈性與生命,應該受到與人類相等的待遇,不容藐視動物的生命價值與生存權力。因此,動保團體不斷呼籲,應以動物結紮做為主要控制流浪狗數量的方式,而不是讓動物誕於世間後,再進行撲殺。


 

新竹市紅項圈流浪動物協會理事長虞孝成與可愛的狗狗進行互動。(攝影/張國鍵)

 

尊重生命與關懷動物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動物,如果人類能夠以寬宏大量的心態來接受狗與人類共存的生活環境,也許流浪狗再也不會流浪,而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有人愛狗,當然也有人將狗視為眼中釘,有著不容許狗存在世上的心態。然而,流浪狗所引起社會問題與爭議,不可將原因僅僅歸咎於無辜的狗兒。目前,只有動保組織和一群熱愛狗兒的志工們,不斷地努力為流浪狗結紮,如果民眾能將流浪犬結紮視為一種公民素養的話,流浪狗如今或許就可免於安樂死的下場。如果人們能對流浪狗付出愛心以及尊重動物的生命,即使不愛狗的人也可以體認到狗兒具有和人類一般的生命意義,並以寬容的心態接納牠們的存在。如此,無辜的流浪狗定能免於安樂死的命運,同時數量也能有效地控管。

記者 張國鍵
記者 張國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