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變遷中的客家聚落 新瓦屋

重新被包裝的新瓦屋,在世人的面前呈現多種風貌的客家風情...

變遷中的客家聚落 新瓦屋

記者 陳明鈺 報導  2009/11/29

 

 

新竹竹北六家的新瓦屋,在客委會協助下成立客家文化保存區。而近期展演的國際藝術花鼓節,自二OOO年開始,打算讓新瓦屋這個地方重新被發掘。活動只是讓新瓦屋跟客家文化重新被重視的引線,根據新瓦屋花鼓協會總幹事林保煙透露,這不是僅僅是一個活動,還是一個讓新竹縣某些社區得以被更多人知道的舞台。新瓦屋真正的價值,不在保留多少老資產,而是展現社會多元變遷的一面。  

 

 

國際花鼓藝術節吸引人潮,為客家文化帶來更多機會被了解。(攝/陳明鈺)

 

 

 

 

 

 積極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包裝客家文化的新瓦屋文化展覽館,人潮不斷。(攝/陳明鈺)

 


 

 

新瓦屋客家保存區,也有這樣一個角落,像極了讓人懷念的舊時巷弄。(攝/陳明鈺)

 

 

 

轉進忠孝堂,盡是無價的文化資產;每塊牌匾,每個圖像,價值都無法計算。(攝/陳明鈺)

 


 

 

堂前的三合院,從古早曬榖曬菜乾的功用,轉變成孩子遊憩的地方。(攝/陳明鈺)

 


 

 

老祖宗的智慧,相通的門讓家族的心更加連結。曾幾何時,都會的牆阻擋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再那樣的熱絡了。(攝/陳明鈺)

 


 

 

這條象徵時代變遷的小路,從過去走到現在,從老舊走向高科技。太陽能屋的建造,讓新瓦屋多了一點時代尖端感,卻也同時增加了現代與傳統間的不協調美學。(攝/陳明鈺)

 


   
 

 

新瓦屋唯一展現時代衝突感的角落,同時具備四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從一開始來台祖建造的土屋,到磚屋、大廈住宅、以及最後的高科技太陽能屋。新瓦屋重現新舊衝突,保存這樣特殊的角落就是想引導來這裡的人看見新瓦屋的成長與歷史。(攝/陳明鈺)

 

 

走過這裡一圈,可以看到新瓦屋的歷史文化,正在面臨時代的轉變。起初有些在地人反對接受這些外來的科技文化,如今卻也漸漸隨著時間慢慢地沉澱和接受。我們期待著新瓦屋的蛻變,卻也同時思考著傳統文化面臨商業包裝後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新瓦屋,別有一種層次的美感。(攝/陳明鈺)

 

 

 

走回時光長廊,從太陽能屋走出去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光景。(攝/陳明鈺)

 

 

 

遊客們似乎只會靜靜的緬懷過去的東西,卻鮮少注意到這個衝突的角落。(攝/陳明鈺)

 

 

 

 

 

記者 陳明鈺
對事物有明顯的感知 會思考 可是有時候不善言詞 如果這是必然的過程 終將無法逃避  我會努力!!   我是陳明鈺 希望你忘記我的名字   但記得我的每一篇作品
記者 陳明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