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邱鈞瑋 積極把握人生
平凡邱鈞瑋 積極把握人生
記者 徐瑩峰 報導 2009/11/29
平凡樸實的邱鈞瑋,心目中有個理想,希望自己能填補社會的不公不義。單純簡單的想法,總能感染身旁的人,帶給人正面溫暖的能量。(圖片來源/邱鈞瑋)
邱鈞瑋,綽號寶寶,目前就讀交通大學材料系大五,輔修生命科學系。朋友們說他有種無法形容的特別氣息,平日喜歡打太極拳、看布袋戲作為消遣,愛用文言文和人溝通,也常不小心說了大家聽不懂的話,把氣氛搞冷。除此之外,他也閱讀比較嚴肅的社會、政治類書籍,希望能從中找到填補社會不公不義的方法,目前以考上高普考為短程的人生目標。眼睛大大,看來平凡樂觀的邱鈞瑋,過去有段不順的成長過程,也正是這段充滿苦頭的日子,讓他更積極思考,究竟自己可以為社會貢獻什麼。
校園霸凌 萌生輕生念頭
邱鈞瑋有這類的興趣和想法,很大一部分來自成長背景。邱鈞瑋四歲時得了急性腸胃炎,因為父母爭執而延遲送醫,造成小腸麻痺必須灌腸治療。但灌腸之後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由於醫生與家長疏於注意,脫水的結果使得邱鈞瑋的腦部受損,傷及運動神經,無法順暢的控制自己身體,語言表達也比較慢。在他五歲時,母親因無法忍耐父親長期的家庭暴力,決定離婚。父親情緒化的個性,也讓邱鈞瑋吃了不少苦。上小學以後,因為講話、動作比較慢,而招來其他同學的欺負,經常被毆打、嘲諷,甚至有老師在他被一大群同學追打時,選擇漠視,讓他對人性相當失望。
校園霸凌的狀況,一直到邱鈞瑋讀了父親任教的國中時才停歇。但是過去的記憶陰影,不斷地縈繞在腦海裡,讓他痛苦得想輕生,甚至站在頂樓牆上,差點就跳下去了。「那時候站在牆上,想到以前老師的一段話,才中止這個念頭,內容我都不記得了,總之大意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天讓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一定有我存在的意義、有我可以發揮的位置,只是我現在還沒有找到而已。」邱鈞瑋說。從此之後,他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
自強運動 太極拳布袋戲走進生命
高中時期,邱鈞瑋開始了他的「自強運動」。除了增加保護自己的能力,邱鈞瑋那時候就想要「把 自己變強」,保護更多像他過去一樣處在弱勢的人。「自強運動」最早是從重量訓練開始的,每天固定舉啞鈴、做伏地挺身等等,「後來遇見鄰居伯伯在打太極拳,反正那時候在雄中讀書,書念完有空就跟著學,每天都把同一個動作練習四、五十遍,前後花了將近一年才學完整。」邱鈞瑋回憶道。這些健身的習慣,從高中時候一直持續到現在,七、八年來成為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健身和打太極拳,邱鈞瑋的生活消遣還有布袋戲。他喜歡布袋戲的原因,和小時候受到欺負或許有些關聯,因為布袋戲的劇情和小時候經驗有些類似,讓他一直嚮往忠孝節義、正義感色彩濃厚的世界。加上現在的電視劇常有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情節,讓他對布袋戲的喜愛更深。邱鈞瑋分析布袋戲的劇情說:「通常都是甲要把乙除掉,有人出來行俠仗義保護乙;或是有若干個野心家,想要霸占武林一統天下,這時候就會有人出來阻止這些野心家,通常統一天下以後,就會施行暴政。雖然這些抑強扶弱的過程會有波折起伏,一定死了很多好人,但壞人也會被除掉,而且最後都會成功。因為現實世界太多黑暗,我想要逃避現實,所以會沉浸在這些消遣裡頭。」
邱鈞瑋和他的妹妹邱意評,兩個人都有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邱意評說:「我從來都不覺得哥哥和別人不同,直到他被人欺負。」(攝影/徐瑩峰)
發現「我和別人不一樣」
在上大學以前,邱鈞瑋都處在自我封閉的狀態。同學邀約聯誼、夜唱、郊遊之類的活動他都一概婉拒。他說:「我很早以前就知道我的世界已經註定和一般人不一樣了。」他覺得一般人可以做的事情,像是談戀愛、花錢等等娛樂活動他都很受限,一方面是行為能力沒有那麼自由,另一方面是志向也不在此。「我還有神聖的目標,要讓世界更美好。」高中時候的邱鈞瑋,婉拒了同儕間的娛樂活動,有了布袋戲消遣,更專注在課業和「自強運動」上,努力地充實自己並慢慢尋找屬於自己的方法,讓社會更美善。
大學時期,邱鈞瑋開始讀了馬克思的書。最早接觸馬克思的動機,是因為一直以來,邱鈞瑋心中都有個理想世界,希望在馬克思的書裡找到實現的方法。他說:「馬克思其實想要實現一個理想社會,在那個社會裡,人人有飯吃,不會有人很有錢,家裡有著象牙雕的裝飾品;有人卻是下一餐在哪裡都不知道。馬克思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達成烏托邦世界,那時候覺得這個理想世界很好。」但是在閱讀過程中,邱鈞瑋發現馬克思主張使用階級鬥爭的手段,並沒有辦法實現烏托邦理念,和現實世界有些差距。他反對這種激進的階級鬥爭,認為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彌補社會的不公義。「現在閱讀馬克思,是抱著想更深入了解馬克思在說什麼,也想知道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出現。」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邱鈞瑋希望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中,找到自己可以實踐的方法,來實現心中的理想社會。
調整自己 踏穩步伐向前行
其實因為自己的正義感和使命感,邱鈞瑋也想過要當警察,不過這是大學之後的事了。思考過後,邱鈞瑋覺得當警察不可行,他說:「在高中時候,我爸爸覺得我這麼會念書,大學一定要考個台清交,為他爭氣;另外,其實高中時候並不知道可以往警察大學發展,而且我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似乎不符合當警察的資格。」確定當警察這條路行不通,邱鈞瑋一面專心念書,一面尋找其他可能。
本科念材料系的邱鈞瑋,知道自己並不適合走與材料相關的工作,除了身體狀況上的阻礙,興趣不合也有點關係。身體上的不方便,讓邱鈞瑋提早為自己做打算,大二時候發現成為公職人員既穩定,又可以有較多自己的時間,因此決定考高普考。但考科中並沒有和目前材料系相關的類目,於是邱鈞瑋選擇朝生物技術方向準備,雙主修生命科學系,希望能考上高普考,擁有穩定的工作來照顧自己和家庭。但是,深入準備以後發現生物技術類的公務人員,未來就業都偏向醫學類,也不是他的興趣所在,於是又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方向。
也是在大學二年級時,邱鈞瑋參與了許多服務性的志工活動,曾經去過榮民之家關懷榮民爺爺,也到過世光教養院陪伴過腦性麻痺的小天使,但他最喜歡的是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因為身體上一些障礙,讓他不擅長即時溝通、互動的志工活動;但在環保站他可以安心地照著自己的節奏,奉獻自己的一點心力。也正是環保站這些來自社會高度發展以後,製造出數量龐大的回收物,引發他對於永續環境的思考,讓他發現其他可能,轉而朝向環保技術類的高普考努力,他說:「我想要為目前的社會工業發展贖罪」。
直到現在,邱鈞瑋考過一次高普考,並且只差五分就能考上,這也讓他更知道未來準備的方向。而他也一直沒有忘記心中的神聖目標,除了參與志工活動,也等待未來成為公職人員以後,可以找到其他實現的方式。邱鈞瑋的成長背景,或許相較於一般人有些不同、有些坎坷不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憤世嫉俗、自我放棄;反而在過程中發現了社會現存的許多不公平、不正義現象,並且希望自己有能力去填補這些社會的不平等,不斷地找尋自己可以實踐的方法。這樣單純利他的信念,也讓周遭的人和他相處起來,總能獲得積極正面的能量。
![]() |
記者 徐瑩峰
大家好,我是徐瑩峰,很開心與你在喀報上相見! 歷經一學期的寫作,和庚寅梅竹賽的報導經驗。對我而言,每個採訪與寫稿的過程,雖然有些痛苦掙扎,但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相當開心。感謝每一位受訪者、每一位給予支持與鼓勵的人們。期待可以累積更多質量俱佳的作品,培養自己的觀點,朝向優質媒體工作者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