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號召青年軍 選舉宣傳e化

號召青年軍 選舉宣傳e化

號召青年軍 選舉宣傳e化

記者 陳柏全 文  2009/12/06

傳統宣傳手法既耗錢又有損市容。(圖片來源/Google圖庫)


台灣的選舉文化獨特於其他國家,除了一點都不能少的口水戰外,以往都會加入掃街、拜票、貼廣告單、舉辦政見發表會等等手法;但這次年底的三合一選舉,各政黨候選人為了進攻年輕族群,有效提高年輕人出門投票率,在競選總部裡紛紛成立網路部,希望藉由部落格、社交網站、Youtube等新媒介,宣傳各自的政治理念,達到獲取選票的目的。


部落格打網戰 吸引注意力

在網路資訊快速流通下,成立部落格成為候選人最快、最省錢的方式,候選人在部落格中發表選舉政見、宣揚自己政績,以及公布各項活動訊息,更有甚者,許多候選人也在部落格中向對手嗆聲,藉以增加曝光度與打擊對手。針對使用部落格的年齡層,部落格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互動性,以往的選戰宣傳手法,常常都是候選人一方灌輸訊息給選民,訊息流通是單向,選民只能打電話或親自到競選總部才能發表意見;不過在使用部落格後,選民可以在文章下方或留言板發表意見,讓競選總部人員可以傳達給候選人知道。



各式各樣的網路宣傳手法在這次三合一選舉中出現。(圖片來源/Google新聞)

除了增加互動性外,部落格的開放性也引發了許多問題,因為支持不同候選人的網友一樣可以進入,在看完文章也在下方或留言板留下自己的論點,而支持的一方網友也針對論點去回應,使得部落格變成網戰的地點,往往讓許多部落格遭受洗版攻擊,各種謾罵、諷刺、不當指控的留言紛紛出現。不過,競選總部中的人員卻樂於見到網戰的出現,除了管理較為困難外,候選人的知名度也隨著網戰的火熱程度而提高。


另外,許多候選人看到Facebook、Plunk等微網誌在台灣的快速發展,以及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競選期間的使用效果,他們也紛紛申請帳號,希望藉此更貼近年輕族群、提高知名度。候選人除了在微網誌中分享政見、演講內容等等,也分享一些生活化的小事物,例如一些生活趣事等等,讓平常不會去政見發表會的年輕族群,可以藉由網路就瞭解候選人的資訊,讓候選人與網友間的距離更接近,當然網友也可以即時回應,發表看法,不過這種宣傳手法是否有效,仍然需要選票的證明。


Youtube與批踢踢的廣告戰

以往的宣傳廣告大多需要花錢買電視時段,不僅需要大量花費,效果更僅限於收看電視的群體,但從Youtube開始盛行後,越來越多候選人選擇將廣告放上去,除了可以節省買廣告的時段費用外,Youtube是全球性的共享平台,只需鍵入關鍵字,無論到何處都可觀看,大大增加了曝光度與知名度;此外,Youtube更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網路使用者做宣傳,鎖定目標群體做出不同宣傳廣告,而最終,候選人只需要花費拍廣告的費用即可。


雖然如此,但網路宣傳手法變化多端,許多候選人也利用Youtube的廣告來打擊對手,在平台上,可以搜索到許多影射對手賄選或是涉及人身攻擊的廣告,但因為是在網路平台上播放,只要一遭檢舉就馬上刪除,所以警方對此也感到無可奈何,只能希望候選人將焦點放在關心選民上,而不是做這些無謂的抹黑。


除了以上三個宣傳重點外,台大批踢踢實業坊(PTT)也是焦點之一,由於裡面有各地的地方版與綜合討論版,加上使用族群多在大學生這一塊,所以成了各家候選人的必爭之地。PTT宣傳手法不外乎在各大版中偷渡政治文,其中最著名的是人氣最高的八卦版(Gossiping),各候選人的網路部利用假帳號,在版上貼上有關候選人的任何文章,無論收到的是噓文或推文,又或者最後被版主刪除,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曝光度,不過這類宣傳手法也容易造成版友的反感。


回歸基本面 重視政見

以往選舉可能靠著勤跑基層,或者是吸收許多樁腳跑宣傳,在投票意向固定之下,對在地人民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對於離家在外的許多遊子而言,並不能提供一個有效了解在地情勢的管道,因此,這些新媒介提供了候選人與這些遊離選票一個新的溝通管道,不過候選人在經營部落格方面太重視宣傳手法,卻忽略了基本面的政見,也造成許多年輕族群不願回鄉投票的理由之一。


就讀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三年級,家住雲林縣的許惇彥表示:「兩黨的候選人都一樣爛,沒有一個有建設性的政見,大多是一些空洞的口號,我為什麼要浪費車錢回去選他們?」這是許多年輕族群的心聲,雖然大多數的候選人都擁有自己的部落格,但裡面內容多是宣傳自己政績、告知競選活動內容與打擊對手的手段,許多部落格分類欄中甚至沒有看見政見這兩個字,可以看到候選人們對政見的不重視。


仔細檢視每位候選人的政見,可以發現大多是針對兒童與老人的福利,像是補助營養午餐與老人年金,鮮少關於年輕人族群的政見,目前就讀中央大學機械系三年級的張仕杰說:「所有的政見都與我無關,我投了票對我有什麼好處嗎?」由此可以看見,候選人除了在宣傳手法的變化外,更應該加強基本政見的發表,或者是增加自己參選的心路歷程與生活經驗分享,減少許多關於口水戰與抹黑對手的動作,除此之外,應該提供更多的雙向溝通管道,多多關懷選民的意見,而不是每天請樁腳與地方重要人士吃飯,這樣才能在地方做長久的經營。

記者 陳柏全
我是陳柏全,因為些許意外所以被叫做鴨子,     當然我比較喜歡大家叫我鴨哥,出身於雲林     ,畢業於天主教私立正心中學。無意中踏入     了傳播這個大領域,我喜歡影像的東西,無論     是電視、電影或拍照,最大的希望是大學四年間     能拍出一部感動人心,能讓人歡笑也能賺人熱淚的     影片,歡迎喜歡電影的人可以找我討論呦!!!          
記者 陳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