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忍道《忍者刺客》
好萊塢的忍道《忍者刺客》
記者 陳怡 文 2009/12/06
《駭客任務》導演華卓斯基兄弟(The Wachowski Brothers)監製、《V怪客》導演詹姆斯麥克泰格(James McTeigue)最新作品,耗資近一億美金完成的《忍者刺客》上周登場,憑藉不輸暴力美學經典《追殺比爾》的血腥動作場面與神秘東方忍者的故事主軸,《忍者刺客》北美首周票房表現不俗,擔綱主演的亞洲歌舞天王Rain超高人氣,也讓《忍者刺客》在亞洲同步上映的台灣與韓國兩地話題不斷。
![]() |
由Rain主演的《忍者刺客》,首周上映就引起話題。(圖片來源/觸電網) |
在近年頻頻開始向東方古老文明取經的好萊塢電影作品中,《忍者刺客》確實有一個好的開始,然而在刺激打鬥場面與特效背後,東西方觀點與表現方式的差異,是否能忠實呈現忍者題材?《忍者刺客》的故事背景與敘述方法,正在面臨全世界影迷的挑戰。
超級忍者 超水準打鬥場面
![]() |
宣傳海報上明顯的血漬,說明了《忍者刺客》主打血腥動作場面的特色。(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
首度主演好萊塢電影的韓國藝人Rain為了詮釋《忍者刺客》中天賦異稟的頂級忍者仁藏,接受長達一年的嚴酷武術訓練,同時節食健身,造就精壯結實的完美肌肉線條,再加上Rain帶有強烈東方特色的臉孔,忍者形象打造可說十分成功。
動作場面是《忍者刺客》另一值得稱讚之處,百分之九十以上特技動作由Rain親自上陣的打鬥場面誠意十足,符合忍者角色、充滿速度感的精彩特技如飛簷走壁、瞬間移動、手裡劍使用,都有極高水準。而在《忍者刺客》中,開場五分鐘就上演肢體分離、血如泉湧的戲碼,大量血腥畫面也讓好此道的影迷大呼過癮;三場以上的大型群鬥戲碼,從歐洲特警的秘密基地、柏林街頭追逐戰到火海中的忍者道場,場景的鋪張和打鬥動作的瘋狂,無一不展現了導演詹姆斯麥克泰格大膽的暴力美學,仁藏與師兄金城、師父小杉的最後對決更是張力十足,展現了仁藏超人的戰鬥力。
偏重主角的單調劇情
不難窺見,在好萊塢動作電影的標準模式中,「復仇」往往是主角大開殺戒的最終目標,以仁藏對小杉家族的報復為主軸的《忍者刺客》也同樣落入這個公式,劇情幾乎沒有支線,僅靠著殺不退的強力主角撐完全片,讓影迷不免質疑《忍者刺客》的說故事能力。
詹姆斯麥克泰格起用包括Rain在內三名演員飾演仁藏的孩童、青少年與成年時期,將影片重心完全放在刻畫仁藏由無心到有心的的成長歷程,卻使得仁藏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的背景一片模糊,相較由Rain師弟李准(Joon Lee,音譯)飾演的青年仁藏與霧子的細膩純愛,在仁藏追剿忍者家族的過程中與Rain搭配的女主角娜奧美哈利斯(Naomie Harris)表現可有可無,她所飾演的女調查員蜜卡與仁藏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更顯得莫名其妙、毫無交代,此外蜜卡所屬的歐洲刑警組織在片中形同虛設,除了面對忍者幾乎毫無反抗能力之外,明明在追查中點出「忍者可能受到政府保護」的論點卻沒有加以延伸,更令人覺得十分可惜,側重一邊的劇情結構也讓人懷疑《忍者刺客》導演受訪時對「動作與劇情可以兼顧」的信心。
![]() |
少年仁藏與霧子的感情戲,是《忍者刺客》劇中少數的軟性劇情。(圖片來源/NinjaRaizo部落格) |
好萊塢觀點的忍者形象
事實上,好萊塢忍者電影的動作框架早在一九八O年代成形,《忍者刺客》中飾演忍者家族首腦小杉的小杉正一即為當代的好萊塢「忍者之王」,主演電影《黑鷹》、影集《美國忍者》都曾風靡好萊塢,然而一九九O年後小杉正一淡出演藝圈,忍者題材電影亦隨之退燒,直到近年蝙蝠俠系列重拍,影迷們才得以由《蝙蝠俠:開戰時刻》中的忍者大師一角,一窺好萊塢電影工業對忍者的想像。
![]() |
《忍者刺客》中訓練孩童忍術的場景,帶有濃厚的東方神秘色彩。(圖片來源/觸電網) |
然而《忍者刺客》終究是由好萊塢觀點看東方文化,忍者在西方人的幻想當中仍然接近超現實題材,表現方式不免誇張,其中仁藏光靠結手印運氣就讓腹部的撕裂傷口癒合的畫面,完全偏離邏輯思考,仁藏與忍者家族首腦小杉決鬥時,因目睹蜜卡受傷而瞬間等級提升學會對手隱身技巧的演出,更有濃濃好萊塢英雄電影中的「邪不勝正」味道。
西方中心的觀點 模糊文化界線
除此之外,《忍者刺客》也顯示了好萊塢觀點下的東方文化界線早已模糊,故事背景設定在現代的《忍者刺客》全程以英文發音演出,主演日本忍者仁藏的Rain必須惡補英文而非日文!雖說以主舞台設定於柏林的主線劇情而言,以英文為主要語言尚可以接受,然而回溯仁藏的童年,於日本深山中的忍者家族生活橋段也全部以英文展現,顯然就純屬商業取向。
此外飾演日本忍者仁藏的選角起用來自韓國的Rain,也是繼《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中飾演忍者的李秉憲、《血戰:最後的吸血鬼》以日本女學生扮相出現的全智賢後,韓國演員再度打破國籍觀念演出日本人。無獨有偶,與《忍者刺客》同樣以日本傳統文化為主軸概念的《藝妓回憶錄》當年則由華人演員章子怡、鞏俐與楊紫瓊挑大樑演出日本藝妓,引起不少爭議。直指好萊塢電影工業對他國文化不尊重,未曾深入理解文化背景便貿然展開拍攝,然而隨著亞洲演員前仆後繼前進好萊塢,本周上映的《幻雨追緝》就有飾演中國富商之子的日本偶像級演員木村拓哉、台灣小天王周杰倫在拍攝中的《青蜂俠》一劇也出演日本人加藤,不免令人懷疑在商業考量下,被以英文統一的電影工業已無須在乎國族與文化脈絡,而將多彩的東方文化隱藏於西方人看來千篇一律的亞洲臉孔之下。
![]() |
記者 陳怡
我是陳怡,好記的名字、吵鬧得像麻雀一樣的性格,大一到大三總是活動不斷。 意外的,唯一能夠讓我安靜下來的是寫作。 於是我覺得我既外向又內向,我認為那是矛盾而更直接的人說我奇怪。 或許吧? 絕對不願意落後主流,卻喜歡在i-pod裡面放一大堆說了大家也不清楚是誰的歌曲; 在電影台看完所有票房強片之後,還是喜歡一個人去影展看那些根本不會登上院線的電影; 每次都把七九折的暢銷新書買回家,往往還是重複回去讀以前買的書; 比起大合照更喜歡自拍跟拍風景,拍人的時候愛的是他們自然的樣子。 希望這種奇怪對你們來說,可以換成另一個形容詞,叫做「令人印象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