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

轉型休閒農業 農村發展仍有爭議

假日休閒的時候,當你想出去郊外走一走,帶著自己的家人,除了人擠人的著名觀光景點以外,再來就是紛擾的遊樂區。但除了這些以外,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像是最近正夯的DIY體驗、強打深度旅遊的種種假日活動安排,結合政府協助與資源所籌辦的整合性規劃,已經漸漸的成為國人休閒的另一種新選擇。

轉型休閒農業 農村發展仍有爭議

記者 陳明鈺 報導  2009/12/13

周休二日的制度實行,讓都會上班族對自然跟綠色更加渴望。(攝影/賴合新)

假日休閒時,當你想出去郊外走一走,帶著自己的家人,除了人擠人的著名觀光景點以外,再來就是紛擾的遊樂區。除了這些地區以外,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像是最近正夯的DIY體驗、強打深度旅遊的種種假日活動,結合政府資源所籌辦的整合性規劃,已經漸漸的成為國人休閒的另一種新選擇。

 

農業轉型 帶動整體區域觀光

正因為察覺到國人對郊外活動的渴求,台灣複合式觀光產業的市場大開,尤其以農業轉型更為顯著。從一級生產到二級加工,再到現在力求轉變卻稱不上是完全商業型態的觀光商業農場產生,在這樣看似商業氣味濃厚的觀光產業,背後所擁有的困難跟血淚,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了解。

 

以最近在新竹縣新埔鎮的活動「新埔心、照門情」,一推出即造成網路上活動參與人數滿額的高驚人效率,據新埔鎮公所農業科主辦人蔡小姐表示,這個活動在去年的成效還算良好,在當初規劃時,是單純以柿餅製作產業當作整個活動為主軸,舉辦一連串的體驗活動,如柿染、工藝DIY、美食試吃等各項不同的活動項目,整體效果不錯。

 

也因此,「以產業帶動整體區域發展觀光」的概念在今年也被再度運用,加入整個農業區的整合經營,「新埔心、照門情」活動聯合箭竹窩、九芎湖與新埔市區做一連串的整體串聯規劃,運用不同的主題如:「柿柿如意」、「以客為尊」、「柑之如橘」等,將整個新埔鎮以及照門的發展帶動起來,目前,照門休閒農業區已經逐漸成熟,像這樣的成果,蔡小姐表示這種方式的發展,是具樂觀且積極的。

 

自然的生態可能因為遊客的參訪而被破壞,儘管強調每個被規劃的旅程是講求深度知性,卻也不得面臨生態與利益間的兩難抉擇。(攝影/賴合新)

 

整體區域 各地仍有差異

雖然整體區域觀光為地方帶來經濟效益,但反觀其中,一路走來,新埔鎮的興起,從民國八十年水土保持局結合農村計畫的推動,到現在二○○九年「新埔心、照門情」的成功,讓整個照門休閒農業區逐漸營造出帶有商業氣息的休閒農村。但面對這樣的發展,九芎湖與箭竹窩仍然是具有差距,雖然是以活動來串連整個地區的發展,但兩者給予實際參觀者的感覺仍然明顯的有落差,至少在區域規劃上,九芎湖的整體規劃比箭竹窩還要來的有規模。


實地比較兩者區域,以九芎湖的金谷農場與箭竹窩的福明新農場為例,在資源結構上就有了很明顯的落差。據福明新的主人林新北表示,目前整個照門地區的發展的確是以九芎湖為主,他不否認其實在區域發展上,地方主導人的態度會影響發展的趨勢如何演進,如九芎湖因為班長黃劉振負責,比較有規劃和強勢主導整個發展情勢的態度,讓九芎湖比箭竹窩多了商業化的一些改變跟包裝。林新北也談到,政府補助資源對於沒有發展構想的在地人民來說,儘管態度肯定,但在成效上還是略嫌不足。


金谷農場的主人黃劉振則抱持相反意見。他強調「一個區塊的異業結盟,才能夠帶更多的人。」政府的輔導僅僅只是一個機會,「有客源,才會有改變的動力。」在這個必須以利益做為領頭目地的同時,黃劉振的立場從期望農村建設改型中,賦予政府一個更大的期望,就是「讓農民們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在區域整合中更是需要花功夫去經營跟規劃。

 

而在農村的改型中,黃劉振也指出,政府在輔導政策上所花費的功夫還是略顯不足。現今的政府缺乏統合,光是農業的相關規定就要有交通部、農委會與營建署三方來評定;農村重生的計畫黃劉振則是站在批判的立場來談,他認為「目前政府的錢沒有花到該有的效率。」,多年前開始的「富麗農村計畫」,在黃劉振的眼裡「只看到麗,沒有看到富」,並且他也提到一個多數觀光農村業者的心聲:「當遊客享受農村的時候,業者的角度卻是覺得遊客在糟蹋農村……。」

 

農業轉型 樂觀還是悲觀

在區域發展裡,最重要的還是資金來源。以往的產業型態,儘管注重農業的生產成效,到了現在,自給自足已經不再符合時代潮流需求。黃劉振指出,異業結盟的經營方式,對九芎湖的整體經營的確帶來了經濟效益,但並不是這樣就是完美的解決了九芎湖的發展,黃劉振批評政府在休閒農場的規模門檻過高,「事實上,在九芎湖並沒有一間真正的休閒農場。」

 

黃劉振說,這裡或者一般所看到的休閒農場都只能算是「簡易休閒農場」,而事實上這種變相的農業轉型整體看來像是一個四不像,充其量看起來也不過就是農民們想要在自己的產業裡多找到經濟的來源,政府也許擅長行銷地方文化,但真正背後讓這些地方產業營業的「合理化」,還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看到這裡,像這樣區域性的發展,尤其是兩個不同的區域,分配的資源如何去調配,如果要以整個照門區域來看待兩個社區的發展,那麼在資源投注的落差上是否該盡量減低?並非無止境的一直要錢,政府本來就是站在協助的角色,但現階段看不到政府對協助這些農民有真正的實質效益,並非幫他們包裝、給予資金贊助就是輔導,政策面的成效也許不是短時間內看的出來的,給予多少資源是否能夠有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到底農業的轉型是否該抱持樂觀的態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記者 陳明鈺
對事物有明顯的感知 會思考 可是有時候不善言詞 如果這是必然的過程 終將無法逃避  我會努力!!   我是陳明鈺 希望你忘記我的名字   但記得我的每一篇作品
記者 陳明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