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

《鬥牛》訴說戰爭與人性

大陸演員黃渤以《鬥牛》這部作品獲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電影裡,他與牛的互動令所有觀眾印象深刻,而除了最佳男主角外,導演兼編劇管虎也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讓這部電影更加受到注目及肯定。

《鬥牛》訴說戰爭與人性

陳柏全  2009/12/13

在《鬥牛》中,黃渤與乳牛有精彩的互動。(圖片來源/新浪網)


大陸演員黃渤以《鬥牛》這部作品獲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電影裡,他與牛的互動令所有觀眾印象深刻,而除了最佳男主角外,導演兼編劇管虎也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讓這部電影更加受到注目及肯定。

 

戰爭底下 人性的墮落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對日抗戰時期,主要描述當時男主角牛二在農村裡,看管了一頭由八路軍從國外引進的乳牛,許多八路軍的傷員與村民都靠這頭乳牛來過活,但乳牛太重,所以在日軍空襲時無法帶走,所以就透過抽籤抽出牛二來管理這頭牛,並且承諾幾個月後就回來。接管乳牛後的牛二面臨許多危險,除了村莊裡所有人都被燒死外,還要面對把村中視為根據地的日軍,與應付其他外來的難民,他面臨許多次的死亡威脅,但每次卻都能死裡逃生,繼續守護這頭乳牛。

 

《鬥牛》是以小人物的視角來表現大時代中流動的一切,與姜文所執導的《鬼子來了》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鬼子來了》著重在農民與日本兵的互動中;而《鬥牛》卻是用農民與牛的互動去帶出所有事件,這種別出心裁的手法,看得出編劇的用心與獨特。此外,片中對人性的探討也值得注意,在戰爭底下,到底人要救人?還是要救牛?導演的刻意安排嘲笑了人性,像是牛二犧牲乳牛的健康,強制擠奶來援助其他村莊的難民,但這些難民後來卻只想殺了那頭牛來吃,最後落得被地雷炸死的下場,這種善與惡對比,說明了人性在戰爭中的墮落,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

 

《鬥牛》除了入圍金馬獎最佳編劇獎與演員獎外,此片也同時進入最佳攝影獎的決選,導演在開頭與結尾皆使用了特別的廣角鏡頭,用以代替牛的眼睛,開頭時所見到的吵鬧景象象徵當時的動亂,而結尾的鏡頭中只有牛二一人與無邊界的荒涼景象,代表著苦難結束要重新開始的意象。另外,電影中所呈現的造型、化妝以及場景也是值得注意,要表現出三零年代的陝北農村人家,所需花費的功夫一點都不能少,除此之外,還有戰爭場面的營造,《鬥牛》的劇組顯然做足功夫,在這些方面所表現出來得讓人無法挑剔。


運用象徵 過去與現在交會

《鬥牛》的電影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新浪網)


《鬥牛》的敘事手法採用穿插法,讓過去與現實在觀眾眼裡輪流呈現,一方面交代過去事情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現在所面臨的危機,而在使用穿插法的同時,導演還加入銀手環當象徵物,貫穿過去與現在;這條銀手環具有一定的意義,交代了他與未婚妻九兒間的感情,而他又如何把這感情投射到乳牛身上,除了把乳牛也稱為九兒外,他與乳牛間相互依賴的情感,在鏡頭底下被無比的放大,對比現實中的風風雨雨,這樣的感情更難得可貴。

 

片子裡也運用許多對比的物件加以製造衝突,讓觀眾跳脫出對於原本物件的想像,例如牛二與日軍士兵的互動,牛二是不識字的養牛人,但士兵卻是高材生,在最後牛二要殺士兵時,士兵喊了許多讀書人才懂的話,牛二完完全全地聽不懂,但導演卻刻意出現字幕讓觀眾看懂。大意是指人與人之間沒有道理要互相殺害,這樣的話在觀眾眼裡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傳到牛二耳朵裡只是對牛彈琴,只曉得現在不殺你,以後會遭到你的毒手,類似這樣的許多衝突加深了觀眾思考的空間。

 

牛二這樣的小人物是導演用來嘲諷現實的,片子裡他遭遇到許多次的危難,遇到了日軍、難民、國軍與山賊,但每次都是他存活下來,其餘的人都死去,可以說所有的野心者或貪婪者,儘管擁有武力,最後卻不敵憨厚且純真的牛二,代表了一種小人物式的勝利,卻也批判了所有引起戰爭的人,都不會有好的下場。另外,乳牛的在劇中的定位也值得討論,牠雖然只是牲畜,不會評斷誰對誰錯,但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因此而救活了許多人,相對於現實中許多人為生計而砍砍殺殺,這樣的性格才是和平盛世所需要的。


戰爭的反思 誰對誰錯
導演管虎在《鬥牛》中提供了許多對於戰爭的反思,留給觀眾去思考。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為軍人是加害者,難民是被害者,但他卻顛覆此種觀念,讓難民在片中看似被害者,但最後卻因為食物變成殺害同胞的加害者,而日軍看似加害者,最後卻淪為莫名死掉的被害者,觀眾會對於戰爭中誰是誰非的立場產生懷疑,但卻對戰爭的無奈多了一份更深刻的想像。

 

導演管虎曾在接受專訪時說道:「我感到在自己身上缺失一些動物性的東西,像忠誠、忍耐、堅守等,所以在拍電影時,就想把戰爭、人性的光輝、民族感,同一個普通的生命給結合起來。」電影裡對戰爭並不採用譴責的模式,也不用許多戰鬥、血腥畫面去呈現,而是使用牛二這樣的小人物,拿他本身的特質:堅守、忍耐與誠信,去對比戰爭下人性的殘酷,讓觀眾去思考戰爭的本質,以及帶來的所有後果。

 

《鬥牛》是一部熟度高的作品,除了電影中太依賴黃渤個人演出外,幾乎沒有其他缺點可以提出,整部片雖被歸類為喜劇片,但看完後所留給人的卻是笑中帶淚,甚至是淚流滿面,但若要歸為戰爭片卻又一點都不像,因此將之定位為黑色幽默片再適合不過。片子裡最後留下一句話:「別害怕,什麼都能過去啊!」為電影做了最好的結尾,不同於傳統的大團圓式結局,雖然人與牛最後一樣仍繼續廝守,但那麼多的苦難,由這一句話做註解,並不會讓觀眾感到開心,只感受到淡淡的惆悵。

 

記者 陳柏全
我是陳柏全,因為些許意外所以被叫做鴨子,     當然我比較喜歡大家叫我鴨哥,出身於雲林     ,畢業於天主教私立正心中學。無意中踏入     了傳播這個大領域,我喜歡影像的東西,無論     是電視、電影或拍照,最大的希望是大學四年間     能拍出一部感動人心,能讓人歡笑也能賺人熱淚的     影片,歡迎喜歡電影的人可以找我討論呦!!!          
記者 陳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