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生 畫出生命的花朵
張春生 畫出生命的花朵
記者 傅如尉 報導 2009/12/13
![]() |
張春生的畫作,在龍山老人服務中心展示,跟自己的作品合照,他顯得有些害羞。(攝影/傅如尉) |
人們常說「人生七十才開始」,面對人口高齡化的趨勢,老年生活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今年七十五歲的張春生,面對生命,抱持一種樂天知命的態度,即使四年前的二度中風讓他右手無法正常運作,仍不放棄希望地勤做復健,而原本喜愛畫圖的他,也學習使用左手,堅持繼續拿著畫筆揮灑顏料,豐富人生畫布。
課本彩圖開啟繪畫之路
張春生的花卉系列畫作之一。(攝影/傅如尉)
提到萬華,人們對它的印象是歷史悠久的港都,而隱身在古城之中,「龍山老人安養中心」裡有著 不一樣的故事。生於雲林縣斗六鎮的張春生,共有十個兄弟姊妹,從小生活環境不佳,小小年紀便要幫忙家中經濟,做搬運工分擔家計。「因為家裡很窮,所以有很多東西沒學到。」張春生經歷了日本教育轉成國民教育的階段,勉強讀到國小畢業之後,就停止學業,準備工作賺錢。而在同一時期,張春生發現自己對繪畫特別感興趣,從臨摹課本的花卉圖片開始,看到什麼畫什麼,從而養成了未來陪伴他許久的樂趣。雖然沒有錢買畫筆顏料,僅僅用毛筆墨汁,也能從繪畫中得到簡單的快樂。「要把眼睛瞇起來,測量樹的高度,還有光影跟明暗度也很重要!」張春生彷彿回到學校美術課,神采奕奕地分享老師上課的內容,由此不難看出,張春生對繪畫有著濃厚的喜愛。
如果我們說繪畫是一種藝術,那麼張春生以前的職業,也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藝術──頂上功夫了得的理髮師。十四歲就拜師做學徒的他,跟在老闆身邊學習了一年多,但是因為所有費用需要自付,仍然帶給他不小的經濟壓力。在因緣際會之下,轉介到老闆兄弟的店裡工作,那時候已經可以算是出師的他,從此開啟了到處奔走「呷頭路」的生涯。「整個台北我都跑遍了:內湖、萬華……,江子翠這一家做最久!」張春生回憶道,在江子翠工作很愉快,甚至還和當時的老闆成為「換帖」兄弟,因此難忘在這家店工作的光景。當時還是年輕小夥子的他,由於還未成家,所以,最喜歡的休閒娛樂就是在工作之餘看部電影,張春生笑著說自己都把錢花在電影院裡。後來經由嫂嫂的媒妁之言,認識了現在的老婆,正好那時老闆有意關門收店,自己便把它頂下來,從這時起,他才真正地成家立業,踏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面對挫折 堅定向前走
人因家庭而完整,張春生與妻子育有五名子女,看似進入正軌的生活,卻傳來小兒子的噩耗,「被救上來的時候,他已經沒有氣息,直接送往殯儀館了。」張春生面露傷心神色,淡淡地提起這段往事。當時才十九歲的小兒子,因為一次戲水意外不幸喪生,對張春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然而,面對失去至親的傷痛,他選擇好好過日子,因為他知道肩上的擔子還不能放下,「雖然很捨不得他,但我們還是要繼續走下去。」
第二次打擊,同時也是國人十大死因排行前三名的腦溢血(俗稱「中風」),發生在張春生的身上。當時正值人生半百階段的他,因為中風,不得不放棄經營多年的理髮店;也因為中風,被迫拋下最愛的繪畫和羽球。「但是我有決心,所以很勤勞地做復健,甚至恢復到可以打球的程度!」張春生自豪地說,因為他是一個好動的人,雖然中風讓他行動不便,但是為了能夠繼續創作和打羽球,張春生花了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做復健,恢復的成效也讓身邊的人驚喜。
勤做復健 模範老人
右半身接近癱瘓的張春生,正在進行每天的例行公事─熱敷,並以按摩棒刺激腳部血液循環。(攝影/傅如尉)
但是好景不常,直到四年前,張春生二度中風,讓他幾乎無法使用右手,再一次面臨到必須放棄喜愛事物的現實,也開始了在龍山老人服務中心復健的漫漫長路。或許是意識到自己已經有點年紀,這次的中風,讓他對於康復的可能性,抱持著有些消極的態度,「哎呀,已經好不了了啦……」張春生掩飾不了落寞的神情說道。雖然嘴巴上這麼說,但張春生積極復健的表現,依舊是讓龍山老人安養中心的服務人員大為稱頌。曾任醫院護士的唐曼芸說:「張伯伯是(中心)所有老人中最棒的!」因為生病的老人家,時間一久經常會產生怠惰的心態,不願意配合復健程序,甚至萌生放棄的念頭。但是,張春生強烈的決心,讓他每天到中心報到,別人做一次的療程,他可以做兩次;別人踩十五分鐘腳踏車,他就踩三十分鐘。
有著八年專職看護經驗的劉美延表示,由於張春生很想讓自己趕快動起來,加上他主動且樂意地做復健,儘管無法在短期之內康復,至少可以將情況維持住。「有一次張伯伯狀況不佳,但又不聽我們的勸告堅持要做完療程,結果動作太激烈就從椅子上摔下來了。」劉美延雖然無奈,卻相當敬佩張春生的認真努力。除了規律的復健之外,他更學習使用左手,打理一切事務,從吃飯到洗澡,都堅持自己來,「因為我的個性就是不喜歡麻煩別人,事情可以自己做就做。」張春生堅定地說。
向口足畫家的精神看齊,張春生即使用左手,也能畫出一幅幅生動的作品,更為龍山老人服務中心的牆面增色不少。問到家人對他繪畫才能的評價,張春生打趣地說,雖然他們不常說讚美的話,但是都會把他的作品裱框掛在家中,家人之間的好感情,由此便可以看出。除了繪畫,張春生也熱愛音樂,同樣無師自通,自己學習如何彈奏吉他、吹簫以及口琴,不過他說:「現在手不能動了,所以沒辦法繼續。」然而,他依舊沒有忘記音樂的美,直接在現場為大家表演了一小段歌曲,十分逗趣。
「每一個長輩都有一段完整的故事。」唐曼芸說道。雖然中風會產生語言表達的障礙,但只要肯花時間去聆聽,就會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張春生的努力不懈讓我們體認到,只要有心,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只要堅持,總會有好事降臨。「身殘心不殘」這句話,再一次被驗證。
![]() |
記者 傅如尉
我叫傅如尉 人生很短也很長 快樂很多也很少 所以 不要讓自己後悔 歡喜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