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

交通人生 吳宗修以所學為榮

「為什麼選土木系?因為我們覺得很偉大、很有成就。」吳宗修說道,臉上有著顯而易見的驕傲。從十八歲時決定念交通大學交通工程學系開始,吳宗修就與這個領域結下了不解之緣。

交通人生 吳宗修以所學為榮

記者 吳雨璇 報導  2009/12/13

「交通」是吳宗修一輩子的驕傲。(攝影/吳雨璇)

「為什麼選土木系?因為我覺得很偉大、很有成就。」吳宗修說道,臉上有著顯而易見的驕傲。從十八歲時決定念交通大學交通工程學系開始,吳宗修就與這個領域結下了不解之緣。吳宗修任教於交通大學運輸管理學系(以下簡稱運管系),身為系主任、通識課程授課老師和車禍案件鑑定人,多重的身分讓他的生活總是非常忙碌,但是對吳宗修而言這是一種捨我其誰的生活態度,「因為我剛好是學這個的啊。」他笑著說。

 

家庭因素 十八歲立定志向
對於吳宗修來說,火車可以說是他從小最熟悉的交通工具。由於父親是鐵路局的司機員,從小吳宗修就經常跟著父親開火車,坐火車時吳宗修總是坐在屬於他的「特別坐」,火車司機身邊的位置。從彰化到新竹上大學後,父親依然用火車幫他把腳踏車送到學校,「我現在即使老了還是覺得很榮耀,其他人有這樣的爸爸嗎?」吳宗修露出慣有的笑容,得意地說道。除了父親的影響,吳宗修的家人大多也都是從事相關的工作:大哥在台北機場工作,二哥在電信局,三哥則是跟父親一樣在鐵路局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讓吳宗修從小就確定了未來的志向,將來也要走交通這條路。

 

十八歲,正值面臨選擇未來出路的關鍵時刻,在過去純樸的農村裡,每個孩子都夢想著要當醫生、當老師、當軍人,吳宗修心裡想的卻和其他孩子不同,「我看他們(鐵路局)裡面的,每個局長都是交大畢業,所以看在我眼裡就覺得,哪一天就輪我,很簡單啊。」當時在早期的台灣,出任鐵路局長的人大多是從大陸來的老一輩的交大人,出身與交通息息相關的家庭,吳宗修自然也清楚這個情形,也讓年輕的心有了一個憧憬的目標。果然,吳宗修依照自己的興趣,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當時名為交通工程學系的土木系就讀。

 

交通安全與生命教育 與眾不同的通識課
從交大畢業後,吳宗修有機會到美國學習,民國七十九年,吳宗修從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土木系交通組學成歸國,開始教書的工作。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除了運管系本身的課程之外,吳宗修更身兼通識教育課程的老師,在交大開設了交通安全與生命教育的課程。「我敢說,這個課別的大學幾乎沒有。」吳宗修驕傲的說道。

 

吳宗修在課堂上除了講授交通規則的條例,和分享自己多年來從事車禍鑑定人工作的經驗談,並且輔以影片教學。另外,吳宗修也讓同學分享自己的車禍經驗,希望能讓同學從別人和自己的經驗中記取教訓。「你知道嗎?每年都有幾乎一整班(大約60人)的學生是因為車禍不見。」吳宗修說出這個令人難過的事實,而這堂交通安全課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達到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的功能。在課堂上,吳宗修所重視的是學生上課的秩序,因此他規定學生不能飲食和接手機;但下課後,學生有任何關於交通的問題,只要有時間,吳宗修一定為學生解答。當吳宗修被問到為什麼要開這堂課時,他只是笑著回答:「因為我希望你們活著。」 

 

不一樣的工作 車禍鑑定人
從美國完成學業回台灣後的第三年,在因緣際會之下,吳宗修踏入了另一個新的領域。因為竹苗地區的車輛事故鑑定委員會(以下簡稱車鑑會)正好有委員退休,因此找上了有交通背景的吳宗修。車鑑會主要的業務就是受理民眾或司法機構提出的車禍案件,提供事故發生的因果關係重建給當事人及司法機關參考。委員的背景最好是汽車、機械或交通相關的方面,「我就是學交通的,所以他們就找我去。」吳宗修回憶道。

 

剛進入車鑑會的吳宗修,對於這個領域仍是十分陌生,「每個圈子都會有些規矩,這些你不懂的,我們就很認真的看。」吳宗修認真的學習跟車鑑會事務相關的知識,漸漸的熟悉了車鑑會的事務,其實車鑑會委員看的是法院寄來的車禍照片,從這些照片和法院所記錄的相關資料中,委員必須整理出車禍的始末。或許是由於過去在土木系受到的專業訓練,讓吳宗修在看車禍照片時可以說是瞭若指掌,「(看照片的時候)我們心裡就會知道它是怎麼撞的,這跟你的訓練有關,問我怎麼會,我也不知道。」吳宗修笑著說。同時由於和自己所學習的領域相關,吳宗修也慢慢喜歡上這個工作,「你會越做越有趣、越做越有心得。」吳宗修說。由於專業領域的知識,以及認真嚴謹的做事態度,現在吳宗修不只經手竹苗地區的車禍案件,幾乎全台各地有紛爭的案件都會寄到他手上,也因此吳宗修經常必須南征北討,只要時間能夠配合,不管多遠他一定會出庭作證。 

 

以所學為榮 以工作為傲
對吳宗修而言,念交通是他「一輩子的榮耀。」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吳宗修所追求的不是權力或是金錢,而是一種認真、凡事盡力而為的精神,當一個有用於社會的人,這種成就感對吳宗修來說才是無可取代、最珍貴的資產。

 

不論在過去或現在,許多人在選擇未來的出路時總是以金錢作為首要考量,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自己對於所從事工作的熱情和投入的程度,「人就是這樣子,做事情很認真做就沒有錯,賺不賺錢有時候就是時空的際遇……,但是你很認真做就一定會有成就、會成功。」吳宗修有感而發地說。當一個人真心投入自己所愛的工作時,即使無法賺取大把的鈔票也無所謂,因為對他來說,從工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 吳雨璇
馬上就是第一次的交稿了>
記者 吳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