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

洪蘭風波 上課進食惹爭議

洪蘭的文章內容影射台大醫學系,因此引起新聞媒體熱烈報導,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網友猛烈砲轟洪蘭的論點,批評此言論為教授的傲慢而且邏輯錯誤,但也有余光中聲援洪蘭,認為並不是名校或一流學生就可如此「自由」。

洪蘭風波 上課進食惹爭議

記者 陳怡儒 報導  2009/12/13

 台灣許多大學皆有學生上課吃東西和遲到等問題,圖為交大學生上課模樣。(攝影/陳怡儒)


依稀記得小時候的我們奉公守法,破壞秩序者應當被記缺點,學生也恥於被老師發現自己上課偷吃東西,那遭逢指責的模樣十分狼狽。如今,場景一變,上課鐘聲悠悠響起,大學生三三兩兩捧著便當走入教室,漫不經心地在教授面前開始進食,更有珊珊來遲者一到座位便倒頭大睡,教室內瀰漫著一股頹廢的氣息。混亂的上課秩序,究竟是大學生忘記從小到大被教導的規範?還是身為大學生,已經不必再受呆板的規定束縛?

 

其實,這樣的學習情況常見於台灣各所大學,知名學者洪蘭就在十一月份的天下雜誌中,撰文對此發表深刻的感想,在〈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文章裡,洪蘭提到台灣最頂尖的醫學院學生,上課狀況卻是吃泡麵、啃雞腿,開電腦看連續劇或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知識殿堂像菜市場,學生不尊重別人的上課權,視授課老師為無物。洪蘭嚴厲批評大學生的上課態度,也因為這句「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掀起校園與社會間一陣巨大風波。

 

洪蘭的文章內容影射台大醫學系,因此引起新聞媒體熱烈報導,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網友猛烈砲轟洪蘭的論點,批評此言論為教授的傲慢而且邏輯錯誤,但知名學者余光中聲援洪蘭,認為並不是名校或一流學生就可如此「自由」,上課吃雞腿事件更在校園內延燒,成為師生之間熱門的話題,而在眾多批判與擁護的聲浪中,許多議題的討論持有成見,就無法理性溝通與互相諒解。

 

打破成規? 進食有何不可
台灣的大學學風自由,許多人認為上課吃東西只要不影響到他人,其實也無不可,更有人覺得吃東西不僅不會影響學習,有時候反而是保持清醒的方法,教授的課程內容或上課方式讓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課堂排在用餐時間附近,不能進食實在很殘忍。交大學生代表張筑軒就表示:「不能把上課吃東西當成一種罪惡阿!這又不違法,又不是吃東西就不會認真讀書。」台大教授范雲在新聞中提到,傳統教育是從小塑造學生外在行為的形式主義,張筑軒也認為上課不能吃東西的規範只是威權時代下的產物,對不自由、不合理的事情當然要提出反駁。 

 

但上課進食真的不會影響到他人嗎?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陶振超就禁止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他說:「吃飯味道很濃,也難免發出一些聲音,對於課堂的進行是有阻礙的,因為我上課會問學生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吃泡麵、啃雞腿,濃郁的味道勢必對周圍的同學造成影響。生活在公共領域,人跟人之間會產生一些互相的規範,陶振超認為這並沒有侵犯到自由的權利,課堂進行的方式是老師有權決定的,學生可以不贊同老師的作風,然後不修他的課:「看電影時,我大聲唱歌,我不是影響到其他人了嗎?一個人的自由不是透過此事彰顯的。」而學生的專心程度也有待質疑,交大學生聯合會會長徐晨皓就表示:「上課吃東西當然無法專心,有時後想抄筆記但桌上有食物,又沒空拿筆。」


學生回應 自我檢討與改進
因洪蘭的批評引發廣泛討論,台大醫學系在十一月三十日舉辦「力挽洪蘭」座談會,現場準備了雞腿、泡麵跟飲料,突顯吃吃喝喝也能談得有深度,諷刺洪蘭只看到表象,卻以偏概全,上課吃東西跟學習沒有絕對的關係,敬業跟競爭力也不一定可以和課堂連結,另外,學生也透過反省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行動方案。學生因應事件所舉辦的座談會是件好事,激起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高醫學生也在十二月七日發起活動,提出上課不吃東西是對教授的尊重,表達改變學生上課現況及求學態度的訴求,希望改變外界對大學生的看法。

「力挽洪蘭」座談會會場,學生邊吃雞腿邊討論。(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在「何為改進之道」的討論上,其實,上課紀律可以在師生溝通之下簡單解決,陶振超談到國外老師將syllabus發下後,學生要簽名表示同意遵守:「我覺得不能只歸咎於學生的態度,我是很敢要求的老師,同學是可以要求的,大家都有一定的自己期許。」這或許是洪蘭遭到批評的原因,台大學生林均霈表示洪蘭應該多了解一些實況再下定論,言論太過偏激,對台大認真上課的學生很不公平。


休止符 風波帶來警惕
洪蘭事情激起社會、學校關於各個層面的廣泛討論與思考,無論學生舉辦了何種形式的檢討會,都證明有心要正視問題,以及對自我學校的認同情感,學聯會長徐晨皓認為這是學生對於本分的認清:「相同情形發生在交大,我也會結合眾人力量開檢討會,而吃東西算是辦活動的一個噱頭吧!」而在事件畫上休止符前,座談會之後改進行為,是社會大眾都在等著觀看,樂於見到的成果。


「仔細想想,我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一路過來,上課哪敢遲到,更何況吃東西,會覺得很丟臉吧!」徐晨皓笑著這麼說。也許有人認為洪蘭不應以個人價值來批判學生行為,促成這樣的上課狀況還有其它必須檢討的原因,包含通識教育的漠視等,這皆是值得更多討論的地方。但上課吃東西只是個引爆點,洪蘭擔憂的其實是學生態度,學生應該投入心思關注問題根源,而不是持著對洪蘭的印象分數而輕易做出指責與反駁,成為不肯認錯、罵不起的學生。這次事件給了大學生一個反省的機會,師生各持立場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唯有互相體諒與溝通,風波才能完美落幕。


記者 陳怡儒
Hey,你好 我是喀報記者陳怡儒,可以叫我小u :) 照真說:「要有自己的想法,別在意無謂的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最重要。」毎個人的腦袋都有一顆可以無限擴充的氣球,期許自己在所剩不多的大學生活中能夠裝得更滿更豐富,踏實地帶走。 最後,能全力以赴是幸福的。喀報團隊加油!  
記者 陳怡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