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

女僕餐廳 扭曲的餐飲文化

發達的動漫產業,已成為現代日本頗富盛名的文化特色之一,而台灣除了引進許多日本動漫外,也移植了許多在動漫產業脈絡下的附屬文化,例如同人誌、cosplay(角色扮演),或線上遊戲……等等,對台灣的動漫界影響甚鉅;而近年來,一種將cosplay的女僕形象與餐飲業融合的新興餐廳文化,已由日本登陸台灣。

女僕餐廳 扭曲的餐飲文化

林忻  2009/12/13

女僕餐廳將cosplay與餐飲業融合。(圖片來源/flickr)

發達的動漫產業,已成為現代日本頗富盛名的文化特色之一,而台灣除了引進許多日本動漫外,也移植了許多在動漫產業脈絡下的附屬文化,例如同人誌、cosplay(角色扮演),或線上遊戲……等等,對台灣的動漫界影響甚鉅。近年來,一種將cosplay的女僕形象與餐飲業融合的新興餐廳文化,已由日本登陸台灣。


為主人服務的新餐廳形式
「お帰りなさいませ、ご主人様」(歡迎光臨,主人),踏入女僕餐廳,身著女僕裝扮、甜美可愛的女店員,以極盡溫柔甜美的嗓音,對前來用餐的客人問好。女僕餐廳最初源自日本動漫的中心城市--秋葉原,並以動漫文化中的cosplay衍生而來,服務生通常為年輕女性,打扮成動漫中常見的女僕形象,以主僕關係的角色扮演為餐廳賣點,讓客人進入餐廳後,能夠化身為主人,享受被女僕服侍的優越感。這樣獨特的服務形式,讓餐廳不再僅是為了滿足食客的口腹之慾,而是讓顧客消費其主人與女僕之間互動的情境與氛圍。


雖然女僕餐廳並不限制客人的性別,但不可否認地,以女僕做為餐廳特色的經營方式,大多是以男性的視角來形塑女僕形象,因此也往往以男性消費者為主要訴求。而現今都市中充滿壓力的生活,的確讓某部分的男性顧客選擇到女僕餐廳消費,以扮演主人的方式,在被女僕的服侍過程中,尋求對於自我的認同感與心靈上的慰藉。對這些顧客而言,這樣的消費方式是一種舒緩生活中壓抑情緒的管道,而餐廳所提供的餐點儼然成為配角,彷彿只是角色扮演中的道具。


女僕餐廳 貶低女性價值
雖然都源自日本動漫產業,但女僕餐廳卻將主僕關係的情境真實的移入社會生活中,因此比起同人誌或cosplay等相關領域,更反映及強化了父權意識高漲的社會結構,女僕餐廳藉由貶低女性身分位階,讓店員以身分低賤的女僕姿態,以「主人」一詞稱呼顧客,來突顯及襯托男性權力。此外,許多女僕餐廳打著女僕以順從、溫柔,並具有治癒效果為名號,無疑地是將餐廳的整體概念,套入長久以來兩性刻板印象的窠臼中,暗示了身為女性所應有的特質便是溫良恭儉,以服侍男性為其社會功能。


台北市某家女僕餐廳,便為餐廳打造了一個背景故事:一群女僕在城市中失去了主人,因此悲傷難過,但他們從別處得知只要俱備「順從」、「禮儀」與「用心」的三項美德,便能與主人相遇。這個故事完全否定了女僕、甚至是身為女性具有獨立自主的特質,以沙文式思維,視女性為依附在男性權力之下的附屬品,且現代社會已是強調兩性平等概念的時代,女僕餐廳卻仍直接標榜著「順從為女性美徳之一」的概念,對女權予以漠視。
雖然女僕餐廳是近幾年出現的餐飲文化,卻採用了男尊女卑這樣食古不化的概念,可以說是在形式創新及內容守舊之間,兩相矛盾的商業型態。


此外,幾乎所有女僕餐廳都有不得拍攝女僕的規定,若想要與女僕拍照,則需另外付上100~150元不等的費用,餐廳業主總以保護女僕隱私,來作為收取拍攝費用的藉口。但是若以另一個層面來看,則是一種物化女性的手法,利用客人對女僕的喜愛收取額外費用,將女僕視為餐廳中的商品之一;畢竟要求合照的舉動與維護女僕隱私之間,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若合照這件事真的會引起隱私權的爭議,那麼業者應該是全面性的予以禁止,而不是用這種收取金額的方式來解決。明明是商業手段的操弄,卻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裝,這種說法的立基點薄弱,很難站的住腳。


台灣女僕 流於形式
日本的女僕餐廳,在女僕招待客人時,完全把對方當成主人,也會準備許多精心設計的表演,或貼心的舉動,例如寫小卡片或在蛋包飯上面以番茄醬作畫……等等。然而雖然是從日本仿效而來,但是台灣的女僕餐廳往往僅是表面上的模仿,例如大部分標榜女僕餐廳的業者,都只是讓女店員穿上女僕裝,並在客人進門時說一句「お帰りなさいませ、ご主人様」(歡迎光臨,主人),便以女僕餐廳自居,文化在轉移的過程中出現落差。 


從日本來看,動漫歷史悠久並發達,故而出現所謂的「御宅族」,也就是對於動漫文化相當狂熱,並且對動漫有專業了解與研究的人,而女僕餐廳以動漫中cosplay的形式呈現,就與御宅族息息相關。反觀台灣,雖然許多業者是由於對日本動漫有興趣而開設女僕餐廳,但是台灣動漫產業不如日本發達,御宅族的人數相較之下也很少,沒有這樣的文化脈絡,卻一味學習日本發展女僕餐廳,最終的結果便只是流於形式。若將其表面化的服務型態解釋為引進到台灣後對於尺度的改良,卻仍保留了日本女僕餐廳中對女性扭曲的價值觀,又沒有完整動漫體系支撐之下,物化女性的意味顯得更加濃厚,存在的意義比起日本牽強許多。


台灣的餐飲文化越來越多元,許多餐廳也開始思考與強調餐廳中的氛圍及情境,得以讓食客們有更多選擇,也對餐廳有更多的想像。但是在設定餐廳風格時,更應該深思其中意義,與社會觀感及其形塑的文化認同,尤其是女僕餐廳這種較容易引起爭議的餐廳形態,更應該以高標準檢視整體文化概念;這是對於社會應有的責任感,而不是僅以商業利益或崇洋的仿效行為為經營考量,最終忽略了更重要的文化價值觀。


記者 林忻
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無數個年頭,開始往傳播的道路前進。未來,路上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風景,也不知道還會遇到什麼岔路,但是要常常提醒自己,be myself!
記者 林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