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期

宅男或媒體 誰崇拜女神

聽鍋貼妹如何看待自己爆紅,面對宅男女神現象!本來「神」所代表的是至高無上的象徵,現今,打開電視就可看到眾多女神,這些被媒體建構出來的宅男女神不是至高無上的神,而成為一種「物化女性」的價值觀,將女性塑造成一種可買賣的商品,眾人都能擁有女神......

宅男或媒體 誰崇拜女神

記者 陳文玲 文  2010/11/14

維納斯––傳說中掌管美貌和愛的女神,神態優雅,給人高貴、神聖,高不可攀的感覺,
而現今大家認為的女神又該具備怎樣的條件呢?(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句「殺很大」讓該電玩遊戲廣告女主角––瑤瑤在演藝圈殺出一條血路,憑藉著高知名度,在2009年以本名「郭書瑤」發行寫真集EP,演藝圈這條路走來順遂,回頭看她當初走紅出道的廣告,不少觀眾表示他們根本看不懂那廣告要傳達什麼,但廣告中那位有著可愛臉蛋、身材火辣、說話發嗲的瑤瑤,可讓觀眾牢牢記住了,社會大眾反應兩極!由於拍攝尺度過於大膽,且內容涉及「物化女性」,引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關注。但演藝圈的生存法則就是不怕觀眾罵,只怕觀眾連罵都不罵,有新聞點才重要,能紅才是重點。

性感嬌豔  外表成為廣告焦點

瑤瑤的爆紅讓演藝圈掀起一股爆乳「瘋潮」,線上遊戲廣告不再以絢麗的遊戲場景、刺激的操作互動、夢幻的遊戲情節為賣點,而是賣弄廣告代言人的身材,舒舒性感的工人裝扮,李毓芬穿著女僕裝並搭配娃娃音喊著「主人」,除了電視廣告,更登上新聞版面,引發觀眾熱烈討論。

李毓芬以性感女僕裝、嬌媚的嗲聲、溫柔的肢體動作擄獲眾多宅男的心。
(圖片來源 /
每日甘肅娛樂頻道網


這些嚴重物化女性的廣告內容,也顯示出線上遊戲廣告業主的價值觀,認為無辜的臉部表情、嬌媚的嗲聲、性感的打扮、溫柔的肢體動作是玩家們想要的女性典範,廣告中女性成為柔順的身體,臣服在男性之下,為男性而服務,建立一套審美規範,產生一種對於美的迷思。有別於一般的美少女,這些爆紅的線上遊戲代言人,在廣告中被營造成撫慰現代男性心靈的角色。

然而,觀眾的口味是多變的,先前一再強調的性感柔媚不再是唯一的人氣指標,因照片被放在PTT表特版,以賣豆花而聲名大噪的豆花妹,清純形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成為媒體寵兒,接下許多活動代言,經紀公司並趁勢發行EP。

搞笑模仿節目出身的安心亞因模仿瑤瑤、舒舒等線上遊戲代言人而打開知名度,除了擁有姣好身材和甜美臉蛋,安心亞敢露、敢表演、敢扮醜搞笑的特質,讓她在演藝圈裡快速竄紅。

 

安心亞除了姣好身材和甜美臉蛋,不怕扮醜的多變表演風格,讓她快速竄紅。
(圖片來源 /
安心亞facebook 


豆花妹和安心亞縱使一開始不是靠線上遊戲廣告而走紅的女藝人,而是因為個人美照或是作品在網路上被大量點閱,而受到網友們的愛戴,兩人最後仍被廣告公司相中,接拍線上遊戲廣告,本來是素人的她們,都因網路快速傳遞資訊的特性而知名度大增,成為演藝圈的超新星。

造神公式  女神攻勢

網路用語「正妹」已經不足以形容這些快速竄紅的美少女們,時下媒體將這些正妹們稱為「宅男女神」,以往廣受男性愛戴的女藝人們多被冠上少男殺手、性感天后等稱號,「殺手」和「天后」聽來響亮但至少還是個人,現今則是直接用至高無上的「女神」來形容這群女性,弔詭的是,階級比起以往更高,卻更容易擁有。能擁有「女神」,本來是件遙不可及的事,但既然一開始就是媒體在「造神」,背後的因素是要製造話題,廠商再將被包裝過後的眾「女神」們趁著熱潮發行相關商品或請她們代言活動,而這些美少女也熱此不疲成為被塑造出來的女神,「宅男女神」這詞對她們而言是一種標籤,有這個標籤代表自己是受歡迎的,帶來名氣和可觀的收入,同時這標籤被製造出來,為的就是使大眾消費。

「宅男」這詞彙也從貶抑變成一種普遍的形容詞,現今「只要喜歡窩在家裡的人,比起街上更喜歡在網路上遊蕩」就會被冠上「宅」的稱號,很多人也不避諱地自稱是宅男,宅男女神無疑受到媒體的操弄,鎖定的群眾已經不是以往認知的宅男,而是一般的網路男性使用者,業主從中看到廣大的消費市場,宅男女神們不只在線上遊戲廣告出現,也成為其他商品、活動的代言人。雅虎使用經驗研究員王派桓對這現象表示「當然會操作!之前雅虎會配合宅男女神的活動,請豆花妹代言。」有了女神加持大大增加參與人氣。

因受到宅男的喜歡而成為宅男女神,宅男女神又受到媒體加持,讓這話題更加發燒,媒體覆誦「宅男女神」這名號,並將焦點投注在這些女神的動向,半強迫式的讓大眾接收這些訊息,迫使觀眾想不認識也難,但女神的汰換率極高,「新一代宅男女神」隨著媒體建構推陳出新,畢竟觀眾喜歡嘗新,媒體看到誰受到網友們的喜愛,就會一窩蜂爭相報導,宅男女神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有時候女神們,其實也不太明白為什麼自己會成為女神。


  

看到鍋貼妹中),民眾趕緊把握機會合照。(圖片來源 / 活動現場民眾吳先生)  


蔡黃汝因賣豆花發跡而叫豆花妹,劉香君則因接下鍋貼店Show girl的工作,而被暱稱為鍋貼妹,在中華職棒明星賽中無意間拉了肩帶,短短4秒鐘影片秀出好身材,讓她瞬間爆紅,除了因為外型亮眼,本身是魔獸世界的80級玩家讓人為之驚艷,也被稱作是宅男女神,關於這點,她露出甜甜地笑說:「我自己覺得自己很普通,我只是喜歡玩遊戲,如果因為我是遊戲玩家,而被稱作宅男女神,外人也許會覺得是貼金吧!我自己還蠻順其自然的。」對於宅男女神這光環,鍋貼妹以坦然的態度去面對,自己也不太清楚為什麼忽然被人說是宅男女神。

商業炒作 女神們的黃昏

正妹代言固然吸睛,廠商期望借助她們帶來商業效益,但Cheers雜誌調查顯示,即使正妹代言,有需要才買占58%,只有1%會因正妹代言而買,人氣和買氣不成正比,大家的心態多呈現觀望狀態,在PTT的豆花妹版上暱稱是魯的民眾,喜歡豆花妹清純可愛的形象,希望她能夠更紅,但當豆花妹真的出專輯,他表示「我沒有買,身邊的人也沒買。」另外,當豆花妹不再像以往單純可愛,而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讓民眾反感。曾經很喜歡豆花妹的小明(暱稱)淡淡的說:「自從豆花妹被商業化,我就不再注意她了。」
 

 

清純可愛的豆花妹,最原始的樣子才是觀眾的最愛,被過度商業化的宅男女神,讓民眾反感。
(圖片來源 /
豆花妹粉絲相簿 


媒體有如探照燈,將亮光投注在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民眾的目光往往投注在亮光上。宅男女神的光環為這群正妹們帶來眾人的注目禮,媒體因商業考量的造神運動,讓她們擁有宅男女神的地位,然而,代言或是相關週邊商品,帶來的商機似乎不如媒體和廠商的預期,人氣並不等於買氣。既然無法帶來實質的效益,也就沒必要繼續造神,這些年輕美眉終將變回凡人,就像以往不紅的藝人一樣,但此現象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卻很深遠,帶來錯誤的價值觀。

本來「神」所代表的是至高無上的象徵,是精神的寄託,帶給眾人信仰,但被媒體建構出來的宅男女神不是至高無上的神,而成為一種「物化女性」的價值觀,將女性塑造成一種可買賣的商品,這不是一個倡導性別平等的當代社會該存有的價值觀,媒體應是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附加一個錯誤的觀念給大眾。

記者 陳文玲
來自煙雨朦朧的基隆,但是有別於家鄉的陰沉天氣,個性樂觀開朗,積極進取。 喜歡讓人開心的事物,也希望將開心帶給身旁的人。   喜歡用文字紀錄生活,聆聽別人的故事,是豐富自己人生的速成法, 因此,記者這條路是走定了!   來吧~Fighting~  
記者 陳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