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

何嘉駒 熱情音樂人生的對話

何嘉駒 熱情音樂人生的對話

何嘉駒 熱情音樂人生的對話

記者 楊茹閔 報導  2009/12/27

何嘉駒的音樂人生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攝影/楊茹閔)

在交大校園生活的音樂與電影篇章裡,絕對少不了他的名字。不論是輕快飛揚的「交大人」一曲,或是身兼「ccho’s電影網」知名電影介紹網站站長,新銳作曲家何嘉駒都用音樂與熱情在這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

才剛隨性的又剪掉及肩的頭髮,短至耳際的新造型搭配黑色粗框眼鏡下黑白分明的雙眸,流露出一派鮮明活力十足的音樂人特質。今年三十一歲的何嘉駒有著對音樂及電影癡狂的「資深」交大人稱號。然而,何嘉駒並不是一般我們印象裡一路從科班栽培成長的音樂創作者,大學就讀交大資工系的他,其實經歷了峰迴路轉的音樂人生境遇之路,而他認為這個伴隨他八年之久的校園記憶,的確深刻地影響了他的選擇。


豐富課外生活  建立舞台
建中畢業後以校系排名落點至交大資訊工程學系,十八歲以前的何嘉駒平順地走在升學主義的道路上,雖然從小接觸音樂,也曾得到大大小小獎像的殊榮,但是當父母問起何嘉駒是否想全心投入音樂領域轉入音樂班時,當時的他則認為只會把音樂當作興趣而非終身志業。然而從大學生活開始的第一天起,何嘉駒立即發現滿懷期待的自己踏入了一個毫無興趣的領域,沉重的資工系必修也讓屢受挫折的他抱持得過且過的心態。還好在課業以外的舞台裡,精彩的生活譜下許多美好的校園記憶。其中「ccho’s電影網」的架設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大約十年前的交大與清大校園裡,每個禮拜五全年無休地都會播放剛下檔的電影,在下載風氣還沒那麼興盛,以及新竹大型電影院還不多的時期,每周一次的電影放映都吸引了大排長龍的人潮。由於當時還未成立如開演電影網等商業性電影情報網站,喜愛電影的他就決定結合資工系的網站建置作業,架設了一個名叫「ccho’s交清電影網頁」及時地為同學介紹學校每周放映的電影,並放到BBS校園平台,沒想到引起大量的迴響,受到許多鼓舞。從資料蒐集、文章排版、撰寫分析、美國票房排行榜以及搜尋配樂檔案供大家下載,電影網站規模越做越大,最興盛的時期,何嘉駒還曾經辦過第七十一屆奧斯卡專題報導,自掏腰包舉辦有獎徵答活動送CD給網友。隨著交清兩校放映電影的熱潮退去,何嘉駒仍進一步將其擴增為全方位觀影入門導覽網頁「ccho’s電影網」。不僅成為全國性的知名平台,甚至榮登了文建會官網的推薦網站。何嘉駒笑道,甚至連國內知名DVD水貨販賣店老闆都認出他的名字,表示自己也是定期收看者之一。十二年來,整個網站從無做到現在,都是何嘉駒一人獨力完成。回想自己那股熱情的傻勁,只能說這個網站真的讓自己有所發揮,結合興趣也服務了大家。

從「ccho’s交清電影網頁」改版為全方位觀影入門導覽網頁的「ccho’s電影網」,也榮登文建會推薦網站。(圖片來源/ccho's電影網 )

抉擇人生道路  勇敢選擇
除了身兼網站站長的頭銜,大學時的何嘉駒也擔任戲劇社的配樂,校長盃戲劇比賽的總召,忙碌的課外生活也因此讓他在本科上落後不少進度,甚至幾度搖擺在危險的及格邊緣。經歷了兩年「不務正業」的生活後,焦急的何嘉駒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那時的他選修了無線通訊及資料庫系統等研究,也得到不錯的成績,如果繼續鑽研下去都是台灣現在發展非常熱門的產業所需。大三的學習之路比起前兩年明顯愉快許多,然而寒假沉澱過後,何嘉駒再次檢視自己,他發現那種開心的感覺其實只是來自於兩年前的對比,純粹證明了自己能念書的成就感。對於資工系的本業他仍是無法點燃熱情,在確定自己的信念後,他開始積極為轉行做準備。這個孤注一擲的決定,自然也引起不少親朋好友的關切。帶著一種青春正盛的反骨,他去報考了交大新成立的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同期的朋友們大多進入園區,甚至有目前已擔任無名小站老闆的同學與學弟們。

回首人生從此轉入不同階段,「有人會覺得我在學音樂的路上浪費了四年光陰,但是對我而言,大學四年結識的生活圈,就像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去住了四年,不論那個國家是落後、是繁華,都是無可替代的人生經驗。」何嘉駒說道。


創作價值來自傳承延續

在音樂裡我們感應到創作者的生命,對作曲創作者而言,不同背景的歌曲,也反應了不同的價值觀。何嘉駒接過不少各式類型的案子,音樂研究所作曲組的背景,讓他服役時被分配到國防部的示範樂隊擔任總統國宴樂團的鋼琴手。當時國宴演奏的曲子以及國歌都是比較傳統保守的,何嘉駒也嘗試編了一些比較耳目一新的新曲並傳承到現在。

受蔣渭水文化基金會音樂會《最美的土地‧最美的歌》邀稿而創作的兩首曲子,也是何嘉駒難忘的創作經驗。這場音樂會的主題為—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歷史記憶,其中何嘉駒的作品<最後的住家>迴響非常熱烈。<最後的住家>歌詞是馬偕人生即將末了,寫下對台灣這塊土地最真實的情感。文言文的台語、聲韻的錘鍊與多音節的交錯,讓何嘉駒一次又一次的去模擬歌詞意境,以馬偕當下的心境以及最後深根台灣的感懷,譜下溫柔又撼動人心的創作。

儘管後續也作過許多廣告形象音樂、節目配樂等累積不錯的作經驗,但是回想起來,最讓他感到成就感的,還是來自國宴以及<最後的住家>的創作,儘管那些業界合作的經驗都是高度曝光後,可以快速增加知名度的管道,然而商業性應用音樂能被閱聽人記憶多久?何嘉駒認為對作曲者來說,最開心的還是作品能否持續被演奏以及能受到大眾的喜愛。因為能被一直反覆聆聽的歌曲才是真正賦予了它價值。


 

<最後的住家>是何嘉駒少數古典通俗的創作,得到大量的好評及多次的公開演出。(影音來源/Youtube

不斷自我對話   找到熱情的歸屬

只是音樂創作的行業,有幸運、也有悲哀的風險,身在其中的人都知道進入門檻高,所以一定得喜歡自己的職業,因為無法隱藏自己任何一絲的感覺。掙扎的是,人生境遇繞了一圈,何嘉駒從完全沒興趣的資工系轉至音樂所,家人也終於認同,研究所主修作曲後,卻發現自己也不太能適應作曲那種很定性的將自己傾注於譜曲形態的生活。回想自己從小就很喜歡說話、講故事,與別人分享的感覺,所以決定走上教學這條路。在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擔任實習音樂教師一年後,更證實了教學才是自己最大的熱誠,並持續的以少量精緻的創作與大眾分享。

何嘉駒實習結束後,學生們自己製作的卡片寫下感謝老師的一字一句。(圖片來源/何嘉駒

儘管當初選擇教職這個志願,也讓何嘉駒經歷許多不認同,有人甚至認為如果要當老師或許不需要經歷就讀音樂所的轉換期,甚至似乎辜負了教授的期許。但回首一切他仍不後悔,因為音樂所而拿到音樂教師資格,是做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目前在桃園縣六和中學任教的何嘉駒,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擁抱音樂。他更在2008年榮獲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全國創意教學獎,對何嘉駒來說,這份快樂來自於和學生互動以及教學的渲染力。「上過老師課的學生,對於老師的活潑及用心都會印象非常深刻,他給我們一種對音樂課的全新想像。」中正高中畢業生陳思涵如是說。

平易近人與幽默風趣的個性,讓何嘉駒受到學生的愛戴。(圖片來源/何嘉駒

或許我們都免不了欲求一種生命的顛峰經驗,而在夢與信念間,何嘉駒兼容感性與理性的面對選擇,儘管踏上偏離大道的新起點,他證明了曲徑亦可通幽,創造急轉直下的美麗情節。樸實的人生態度加上音樂家的浪漫情懷,未求令人驚艷,卻讓人在極致的熱情裡感到心裡有些什麼已經鬆動了。也許是一種面對最真實自己的感動。

記者 楊茹閔
 我是楊嚕米 在這裡重新認識世界和自己。                  
記者 楊茹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