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

謝森山 手繪電影譜人生

看著戲院外的手繪電影海報選電影看,是很多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栩栩如生的林青霞以及秦漢巨幅海報,讓人驚嘆不已。時間拉回現在,手繪海報早已不見蹤跡,印刷精美的海報處處可見,但是,總少了一點人情味,而這項技藝正在漸漸的失傳中。謝森山,一位以畫電影海報為生的人,隨著時代的浮沉,一面保存這樣的特別技術,一面也努力的跟上科技的進步,認真的學習著。

謝森山 手繪電影譜人生

記者 蔡欣穎 報導  2009/12/27

謝森山與最新作品「聖誕夜怪譚」的合照,畫圖時手上會拿著原版海報對照。(攝影/蔡欣穎)

看著戲院外的手繪電影海報選電影看,是很多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栩栩如生的林青霞以及秦漢巨幅海報,讓人驚嘆不已。時間拉回現在,手繪海報早已不見蹤跡,印刷精美的海報處處可見,但是,總少了一點人情味,而這項技藝正在漸漸的失傳中。謝森山,一位以畫電影海報為生的人,隨著時代的浮沉,一面保存這樣的特別技術,一面也努力的跟上科技的進步,認真的學習著。


謝森山剛出師時,才17、18歲。
(圖片來源/謝森山)
喜愛繪畫 成為一生行業
沒有特別的標示,一走進謝森山的店裡,看到的就是兩幅巨型的電影海報,代替了招牌,成為店裡最特別的代表。「我從小就喜歡畫畫。」謝森山帶著笑容說,小時候,他就喜歡塗塗畫畫,但是家境清苦,沒有給他什麼栽培。身為家中老二,同時也是長男的他,背負著照顧家裡的使命,在初中二年級時,毅然決然離開學校,隨著興趣,就開始學著畫電影海報,他表示「沒有想過什麼,一心只想早點賺錢,幫忙家中經濟。」

 在五○年代,當學徒是相當辛苦的,學習時間不但沒有經濟收入,且通常都要「三年四個月」才能夠出師,「以前的老師,都不會教你什麼,學徒只能在旁邊看,晚上時間多多練習而已」謝森山說。但是,他靠著繪畫天份以及努力練習,在一年的時間,就獲得老闆的賞識,開始領取每個月幾千塊的薪水,在當時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工作。就這樣,謝森山除了中間去當兵之外,就一直的畫下去,直到現在。



蓬勃時期 累積實力
當兵回來後的謝森山,從桃園到了海報繪畫更發達的台北。「當時台北戲院非常多,尤其是西門町地區,遠東、萬國等等,都是我們在畫的。」他說,在蓬勃時期,他們幾乎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在接案子,尤其當時成龍、秦漢等明星當紅,外國片也開始大量進入台灣市場,高達四、五樓的超巨幅海報時常應接不暇。但是也因為這時候的工作量大,為謝森山打下了更深的基礎,技巧越來越純熟,畫的時間也相對的縮短,獲利也提高。「在那時候,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謝森山回憶道,可惜的是,謝森山並沒有留很多作品下來,還曾經因為家中翻新,把一些舊的東西整個丟掉,「朋友都罵我是笨蛋,現在想想也是很可惜!」他說。

「畫這種海報,要的不是創意,是模仿能力。」謝森山說,畫電影海報最重要的就是經驗,只要多畫,就可以漸漸抓到各種顏色的調和,以及放大的比例。而那些顏色鮮豔的海報,其實只用到了五種顏色—白、黃、紅、藍、黑,就可以調色而成,現在他畫一幅一般的海報,無須打稿,只要將原本的海報畫上格子,照比例放大,就可以直接開始畫,一天就可以完成。「要畫到人的眼睛跟著你走,才是有生命的!」他自信的說道,而這些的功力,並非一蹴可幾,都是謝森山累計四十年的經驗。
 

利用五種普通的水泥漆,就可以畫成相當繽紛的圖案,而且做工相當細緻。(攝影/蔡欣穎)


科技衝擊 夕陽下的產業
在台北的日子,讓謝森山累積了一定的實力,回到桃園之後,當時的戲院,電影海報都指名要請他畫。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噴印海報的技術漸漸普遍,大型影城林立,所有的首輪大影城,都開始使用噴印的海報。大量製造之下,價格相當便宜,願意花錢畫海報的,幾乎沒有了,手繪電影海報在台灣地區幾乎消失。「畫海報的師傅們,不是去世了,就是轉行了。」謝森山說,現在整個台灣,剩不到幾位師傅擁有這樣的技術,早就失去了以前的光采。

還好,在中壢的一家二輪戲院的老闆夫妻檔,到現在還一直使用著這種手繪海報。「他們說,沒有這種海報,就不是一家戲院了!」謝森山表示,雖然一幅三千塊的手繪海報比起噴印的昂貴,戲院老闆還是很堅持要把這樣的海報留下來,才讓他能夠繼續畫下去,讓七、八年級的年輕人,還能夠看到這樣的傳統文化,也成為了戲院的特色,比起每張都一模一樣的官方噴印海報,許多年輕人都相當喜愛這種手繪的海報。


傳承困難 必定失傳
廣告看板也是用手工畫的。
(攝影/蔡欣穎)

科技的進步,讓謝森山引以為傲的技藝無用武之地,但是他並不因為這樣就拒絕學習,他反而發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到社區的電腦教室學習Photoshop等繪圖軟體,現在也會利用這些新技術,製作廣告看板。「有時候,我用寫的和畫的,都比用電腦快,還是會用手畫!」謝森山笑說,電腦成為輔助他的一個工具,利用電腦,做出樣本給客戶看,成功轉型成廣告公司的形式,畫電影海報反而變成了他的副業,有新片上映,才會動手畫。

談到傳承的問題,謝森山搖搖頭,表示以前曾經有過幾個學徒,但是因為不好學,而且相當辛苦,都沒有留下來。而自己擁有三個兒女的他,也沒有傳承給自己的兒女,連在繪畫方面同樣有天份的大女兒,也沒有學習。「就算他們要學,我也會叫他們不要學。」謝森山表示,這樣的行業已經沒落了,沒有辦法賺錢,科技的進步,是已成的定局,這種手工行業的失傳真的是無可避免,「如果沒有人要畫了,我就退休吧。」謝森山樂觀的說。

四十年來,謝森山筆下畫出一幅幅生動的海報,同時也為自己譜出了多彩多姿的人生,從他言談中的笑容,感受到他對手繪海報的喜愛。畫著符合節慶的「聖誕節怪譚」,隔日一早就要掛上戲院,與大家見面,謝森山筆下的金凱瑞,尖酸刻薄的樣子,讓人更想進電影院,一探究竟。

記者 蔡欣穎
欣欣向榮的欣,脫穎而出的穎,不過就是個菜市場名 喜歡追求新事物,尤其是音樂 理性的腦袋,導致淚腺有點不發達 遙遠夢想是環遊世界,但至今卻從未離開台灣本島 短期內夢想只希望可以寫出理想中的好文章    
記者 蔡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