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打鐵百年情
埔里打鐵百年情
記者 徐念慈 報導 2010/01/03
![]() |
![]() |
電風扇息息吹走火爐的熱風,機器運作聲中,老師父調大收音機,老歌瀰漫整個打鐵工作室。(攝影/徐念慈) |
埔里鎮早期是著名林木集散地,因為農業、伐木業對鐵器的高需求,造成打鐵業的盛行。日據時期殖民政府鑑於打鐵業製造的的煙塵和噪音擾民,遂將散居埔里各區的打鐵店集中到南興街現址,而日本人當初的這項規畫,也造就了今日打鐵街的風貌。
近年來埔里鎮在推動觀光的需求下,也將此地規劃成觀光景點,供外地人參訪。然而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傳統打鐵業在工具量產化及農業機械化的衝擊下,不可免地逐漸走向沒落。相較於全盛期三十幾家打鐵舖,現在僅存的已經不到十家。
雖然如今盛況不在,但對打鐵十分執著的老師傅們,依然堅持在烈火中打造屬於他們的驕傲。「我們做這行已經做了三代以上了。」滄桑的語氣中有著藏不住的堅毅,時代選擇遺忘他們,但歷史中他們仍會被深刻地記得。
|
||
![]() |
每戶打鐵室裡,都供奉著爐公的香火。(攝影/徐念慈) |
|
![]() |
老伴老來伴。午睡後,老師父喜歡和老伴閒聊。(攝影/徐念慈) |
|
紅紙夾著川流不息的期許,但這個老行業如今卻走向凋零。(攝影/徐念慈) |
![]() |
關於打鐵,師傅若有所思地望向遠方。(攝影/徐念慈) |
![]() |
打鐵爐劇烈地燃燒,這樣的光景還能持續幾年呢?(攝影/徐念慈) |
![]() |
記者 徐念慈
最近散漫時,迴盪的著一句諺語: 人生是很需要聚焦的,至少你的人生不是散漫的。 也學會了感受 深夜裡 溫熱的牛奶 漩著乳色的奶泡 靜靜啜飲 反而遠比很多時候要來的寧靜 不懂的還很多 所以我要用力的感受下去 內心的狂瀾 不一定是表象所想 後照鏡的天空 有時比正眼直視還蔚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