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偏遠小孩的美麗救贖
教育─偏遠小孩的美麗救贖
記者 林穎瑄 報導 2010/01/10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這是來自山上孩子的吟唱,也是遠離都市喧囂的寧靜聲音。對偏遠學童來說,這首曲子是最真實的兒歌。然而,小河與山坡的背後,卻是迢迢千里上學路,層巒疊起的教育斷層。
![]() |
偏遠小孩的七彩世界背後,是弱勢族群的悲哀與不解的惡性循環。(攝影/林穎瑄) |
住家可以偏遠 教育不能偏遠
目前台灣共有五百多所偏遠小學。偏遠小學是指人數低於一百以下,地處偏僻、遠離資訊中心,而且多半位於山區偏遠地帶的學校。這群孩童的家長,大多數都是家庭與經濟上的弱勢族群。由於先天不健全的家庭背景,加上教育資源的缺乏,使得這群偏遠地區小孩,從小就被迫學會獨立。
博幼基金會創辦人李家同教授深信「窮困孩子唯一的希望來自教育」,當台灣貧富差距已經擴大到7.5倍時,台灣人不可以只注重外交、經濟上的發展,也不可以沉迷於政治風雲。而台灣的教育,也不應該只光顧國際化發展或提倡全人教育,因為偏遠地區的孩童,正向我們發出求救與呼叫的警訊。有些山區小朋友,每天必須提早一個小時起床,只為了能趕下山去搭乘接駁車;有些孩子甚至得提早兩個小時起床,因為他必須自己走路才能去上學。
除此之外,偏遠學校的結構也充滿了各樣的問題與危機,除了校長、老師流動性高,校內師資也極為缺乏。迷你班制的教育,造成同儕之間的競爭力不足,資訊的落差,也阻擋了多元文化的刺激。如果這群偏遠學童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面對種種的攔阻,偏遠小孩將持續在惡性循環中打轉,成為弱勢團體當中的弱勢族群,成為所謂的永久貧困。
偏遠小孩不是沒有希望,而是沒有人替他們說話,這才是真正的不幸!(圖片來源/迢迢上學路官網)
平地大學生 山上小老師
在台灣,愈來愈多的偏遠小孩,普遍遇到「上學好難」的困境。許多公益團體、民間教育機構,甚至是學校單位,紛紛起身推廣教育志工,鼓勵志工們進入偏遠地區服務。近幾年來,台灣大學生擔任志工的比例逐年增高,其中以進入偏遠小學服務最為普遍。擔任志工的同學表示,一來是想貢獻自己所學,去幫助這群孩童;二來也希望能培養自己的耐心與氣度,甚至開拓自己的視野。對此,李家同表示不同看法,他認為其實大學生一時起興的服務行動,反而會對偏遠學童是一種傷害,可能會是擾民而沒有幫助偏遠學童的行動。的確,從偏遠教育服務的出發點來說,志工絕對都是好意,因為從旁補足了偏遠地區的教育人力。不過,人力是否能長期與穩定,確是一個無可避免的難題。
國立交通大學電工系教授崔秉鉞說:「我們很難保障固定的教育志工,也無法提供長期的人力。不過,透過輪值也能取得一個平衡。」目前,崔秉鉞與幾位交大的教授們,成立偏遠教育假日輔導計畫,周末假日帶領交大學生一起進入偏遠地區進行輔導。面對大學生的自願加入,他感到非常驕傲與欣慰,真正用心服務過偏遠地區的同學,會發現輔導過程不只是教小孩,而是一種相互的回饋。
志工進入偏遠小學,不單給予小孩更多學習的機會,也給弱勢學童一個接觸外界與夢想未來的契機。「在這些孩子身上,我真的看見了很多。」擔任新竹縣五峰鄉花園國小的澳籍國際志工施廉芳表示,她在服務期間除了教導學生澳洲的民俗節慶、帶領學生齊唱聖誕節歌曲,也親身體會這群偏遠小孩根本上缺乏,她說:「我學生的家庭環境早就輸了別人一大截。」對偏遠小孩而言,服務志工學生或許只是群過客,但面對這樣的環境,政府的作為為何?
![]() |
不要讓學習的位置空下來,每一個座位都應該擁有看見世界的機會。(攝影/林穎瑄) |
偏遠教育 不該只是凋零
教育乃治國之本,然而,台灣的教育政策,似乎治標不治本。知道幫助偏遠小學添購新的器材與學習資源,卻沒有監管與維持穩定的教育師資機制,造成校長、導師幾乎一年就更定期換一次的窘境。崔秉鉞說,若哪天計大功的校長被調動到偏遠山區,偏遠學童才真正的有救。從此可看出政府的偏遠教育制度不僅有瑕疵,反而還讓偏遠小學成為懲戒不適任老師、主任或校長們的收留所。對於這樣的制度,偏遠學童還能盼望什麼?面對這樣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如何談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究竟台灣的教育體制該如何改善,又該如何避免讓義務教育變成善心的慈善事業,投入學術教育工作多年的李家同說:「就是縮短城鄉之間的教育落差。」台灣偏遠小學的學生數量很少,一旦加乘五百多間學校數量結果卻也令人可畏。如今,台灣政府過度強調教育多元化,卻未考量偏遠學童的吸收能力是否能適應、也沒評估過偏遠小學是否有教育學生的能力。這群偏遠的學生,只能繼續輸在起跑點,最後受影響的還是我們國家─台灣。
![]() |
記者 林穎瑄
這裡是林穎瑄 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無限幻想 的交通大學傳科系學生 一分一秒都不願意放棄 接觸這個世界的機會。 旅行,是我的愛人之一 願意花上所有的時間拜訪整個世界 因為還想要更接近這個世界; 寫作,是走向新道路的過程 因為還有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執迷不悟的喜愛畫畫、創作 拿到紙筆就拼也似的動起手來 誰也別想勸我停止 因為我還在持續的前進 可以與我聯絡:itisme719nctu@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