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

創作不停歇 黃玠BALABA

小時候的國語課本裡說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顆小螺絲釘,提供社會這個大齒輪使它不停轉動。社會公轉,我們也自轉,就這樣周而復始沒有停歇。然而,黃玠不將自己投身進入這個巨大的轉輪裡,反將自己裝進音樂這個小機器裡,努力讓音樂不停轉動並且發光發熱。

創作不停歇 黃玠BALABA

記者 林書羽 文  2010/11/21

時候的國語課本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顆小螺絲釘,讓社會這個大齒輪可以不停地轉動。社會公轉,我們也自轉,就這樣周而復始沒有停歇。然而,黃玠不將自己投身進入這個巨大的轉輪裡,反將自己裝進音樂這個小機器裡,努力讓音樂不停轉動並且發光發熱。這幾年來,喜歡黃玠音樂的人,一路上見證他的堅持和努力,唯有在這個時候你與黃玠最靠近。

專輯封面是視覺設計師蕭青陽一大力作,滿滿倒立的課桌椅,正呼應了音樂所想傳達的意念。
(圖片來源 / 風和日麗唱片行)

 

樂團中累積實力的台灣反町隆史

高高的個子,黑黑的皮膚,有著大大的嘴巴,常常掛著燦爛的笑容,像極了日本影星反町隆史!但與外表相衝突的是他帶有台灣味的講話腔調,然而這厚實的聲音卻也拉近不少與聽眾的距離。聽過小眾音樂的現場演唱就知道,魅力不在於歌曲本身上,在於當下歌者的情緒如何藉著直接的互動帶動聽眾。光看黃玠歌寫得細膩又深入人心,似乎是個細膩的男生,可是講起話來卻又帶點粗線條,加上專屬於他的幽默,讓黃玠的現場演唱總是笑聲連連,這也是黃玠吸引人的特點。

黃玠原本為「929」樂團的吉他兼直笛手,大學時和「929」主唱吳志寧為室友,兩人都對音樂充滿熱情,並在大一下就共組了以他們常去的撞球館為名的「929」樂團,。這十年間「929」的團員不時有些變動,像是團員當兵、歸隊,但是他們對音樂的創作,從不停歇。他們曾發行《也許像星星》、《相逢》等專輯,累積了不少經典的歌曲。同時也參與了不少樂團表演的機會,闖出不小的名氣。只可惜「929」在2009年四月,成立將近快十年的時候,決定暫時向大家告別,團員們也各自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濃眉大眼,不笑時有反町隆史的感覺。(圖片來源/Facebook)

 

堅強的製作陣容 多元的創作曲風

睽違三年黃玠發行最新專輯《我的高中同學》,專輯裡面收錄了十首黃玠親自創作的歌曲,除了製作人黃小禎擔當處理外,自然捲的奇哥、范曉萱&100%、MOJO的任柏張、929的吳志寧與NyLas、草莓救心的ARNY都參與這張專輯的製作。黃玠的音樂一向屬於輕巧、簡單的木吉他為主要旋律,類似民謠的編曲配置。本張專輯做了不同的嘗試,走出與第一張專輯《綠色的日子》不同的風味,要給聽眾不一樣的享受。除了以往基本主調的木吉他外,不難發現搖滾曲風的巧心安排,讓原本屬於較安靜的歌曲有注入活力的感覺,展現黃玠在音樂上多元的發展。但是並非每一首歌曲的改造都是成功的,早在專輯發行前就發表過的〈花蝴蝶〉,原本為雙吉他的編曲,在專輯中則以電子民謠重新錄製。黃玠本身的創作是小詩小曲,太多複雜的背景音無法突顯歌詞本身的意境;搖滾元素給人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之感,恐怕黃玠的歌迷接受度不高。

承繼上一張專輯《綠色的日子》的想法,最新專輯同樣地有對於壓抑生活的抵抗與對愛情的感受,另外還加上親情及對小人物的關懷等元素。經過了三年,黃玠明顯地讓大家感覺到他的成長,他的眼界變得更寬,關注的事情也更多,不再僅限於自身的情感。當兵回來後,黃玠選擇在不一樣的道路上闖蕩,面對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進入社會職場中,黃玠更加確定自己的選擇,雖然在歌曲中偶爾也會透露一絲絲自己對於未來的徬徨和不安,「我常常懷疑,我常常告訴我自己,就這麼做一定沒問題」,有點像日記般的記錄想法,也像是一種思緒的整理、自我解答並得到釋懷。在〈我和你〉的最後一段「找到現實與理想的平衡,我一直唱著你一直聽著,我不停的走著你看見這過程…….」是他這條音樂路的最佳註解。

 

唱出壓抑生活中的「不得不」

專輯封面滿滿的課桌椅與專輯名稱《我的高中同學compass of life》相呼應,似乎在訴說著身為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得不流失在規律之中,無法追尋自己的夢。而反觀現實生活裡,不只有學生如此,出社會工作的人們更是陷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第一首歌〈我的高中同學〉靈感就是來自於黃玠的高中和大學同學工作後對於生活的感想「不用考慮,不用分析,沒有意外也沒有驚喜」、「跟著隊伍一直前進」,表達一種無法自由為自己作主,只能不斷被社會的時刻表推著走的一種無奈的想法。類似的想法出現在用大量疊字和吉他悶音,製造出台北這個都市叢林帶來的焦慮的〈台北balaba〉與歌詞在描述一些無法解決的瑣事的〈生活一堆毛〉裡。

這三首歌的意義與〈綠色的日子〉相同,都在表達一種生活中「不得不」的壓抑感,然而在面對這些情緒時,黃玠最後都會以一種消極的自我催眠方式,將煩人的事物轉換,像是「唱首bala的歌曲來安慰自己」。從歌曲中透露出一種軟式的抗壓,面對無法改變的社會體制時,以一種七年級生特有的處事態度,帶有一點逃避的心理,就在這改變不了的世界下找尋樂子吧!

黃玠獨自在台北街頭遊蕩,
背景有歌詞裡被當作流星的101大樓和身後無盡延伸的斑馬線給人都市無限的疏離感。
(圖片來源/Facebook)

 

專輯中題材較特殊的是〈拾荒的圖〉,靈感來自黃玠在路上看到拾荒老人獨自推著推車走上斜坡,對於自己順手幫忙的行為,感到世間有一種無奈,並沒有什麼公平的存在,道理追到最底也不盡然有意義,與其抱怨生活,不如學著滿足。先滿足自己,並將自己往前推進,才會有將別人一起往前推的動力,世界才會因此變得更好。「我要用我的音樂,改變這個世界」這是黃玠對自己的期許。不難從他所創作的歌中發現這份情懷,並非像其他獨立樂團用的激情,黃玠用的是一種儒家治國先修身齊家的道理,像蚌殼吐珠般慢慢醞釀在每一首歌之中。

 

貼近真實的愛戀情歌

黃玠的歌曲中,除了對於生活的闡發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他對愛情的看法。不同於流行音樂的華麗鋪張,黃玠在描寫愛情時更能貼近真實的戀愛,沒有距離感,就像朋友間感情世界的閒聊。〈花蝴蝶〉用大量的篇幅在描述那種無法停止猜測對方的行為,幾乎是每一個暗戀中的人都做過的事,聽起來心中頗有共鳴。還有像是黃玠對於自我感情表白的〈今天星期幾〉,第一段用很多細微末節的小事來表達對於愛人的感情,最後在點出想要和愛人一起,不管時間的流逝與承諾的束縛。另外除了情歌外,〈最害羞的情感〉寫出成人對於親情的表達常常是不足的,距離這麼近卻怎麼樣也說不出一句「我愛你」。

最新專輯雖然名為《我的高中同學compass of life》,但實際上指的是距離高中有一段距離後,回頭再看看高中同學,代表黃玠的年紀已到達一個穩定的階段。黃玠雖然開始對自己所在做的事,給予更多的肯定,但關心的主題還是環繞在愛情、對人生未來的不確定還有對反覆的生活提出抗議等,雖然有〈最害羞的情感〉和〈拾荒的圖〉,但是比重仍顯不足。黃玠創作的歌曲中最重要的還是那呢喃輕訴的詞語,即便在曲風有所改變,字詞意義的核心沒有太多變化,只會凸顯出獨立音樂只能在小情小愛上發揮的狹隘。

「風和日麗」唱片公司把創業八年的首支MV獻給〈夢的距離〉,
並請來「這位太太」的阿牧跨刀演出。(影片來源 / youtube)
記者 林書羽
頭髮是紫色偏藍 臉頰是墨綠色 胸前是橙中帶黃 那我呢 我的內心是什麼顏色 是 洗筆水的髒水色
記者 林書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