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人輓歌 《灰熊人》
保育人輓歌 《灰熊人》
記者 徐念慈 文 2010/03/14
2003年的秋天,知名保育人士提姆崔德威,死於他一生致力保護的最愛-灰熊。他死狀慘烈,屍體被灰熊瘋狂啃食,甚至連他的女友愛咪‧胡根也同時慘死於熊爪。諷刺的是,他們死前宛如來自地獄的的哀鳴與尖叫,全被他們用來記錄灰熊作息的錄影機錄下。
灰熊人電影宣傳海報。(圖片來源/bp.blogspot.com)
提姆崔德威最後留下他被灰熊啃食時的慘叫,但在生前,他最喜歡吶喊的,卻是對灰熊充滿感激的話語。「謝謝你們願意做我的朋友,我愛你們!!!」耀眼的金色頭髮,率性的穿著,提姆崔德威生前經常往來於阿拉斯加的卡特麥國家公園,保育區的熊總讓他懷抱滿滿的愛意,他替保育區每隻熊取了暱稱,眼神帶著無比的關愛,總用感性的聲音與每隻熊交談。而這些愛的舉動,卻更凸顯整個事件的諷刺和瘋狂。
被譽為「德國新電影」三大導演之一的韋納‧荷索,以這個主題籌拍了《灰熊人》這部紀錄片,承接了以往他感興趣的題材:自我意識強烈的邊緣人、文明的反思、以及對人性檢視的偏好。導演除了大量的訪談這個事件的相關人物外,提姆崔德威本人所拍攝的眾多生態影像,也都被剪接進本片中。和煦陽光下的無邊際的草原,提姆崔德威與熊親密的相處畫面,和慘劇事後冷酷的現場分析,產生不小的反差甚至激盪出很多有張力的影像。
除了影像外,重要的背景音樂採用了英國創作歌手-理查‧湯普森的木吉他旋律,貫穿整個影片,溫和而自然的音樂,沖淡了不少影片中的血腥。這部紀錄片獲得了堪薩斯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等等各地區的最佳紀錄片,襲捲無數紀錄片大獎。本紀錄片透過導演的編排來詮釋這個出這個事件的真相,想傳達的其實既不是愛也不是奉獻,而是對提姆崔德威這個人赤裸的剖析。
愛與理想背後的幽暗
《灰熊人》這部片和其他生態紀錄片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透過提姆崔德威生前所遺留的自拍影片,去理性解析提姆崔德威,而難得的地方,在於導演並沒有因為提姆崔德威已死去的悲劇,就減低了對他的批判,他欣賞提姆崔德威充滿靈性的生態影像,卻也在片中隱約透露對提姆崔德威行為與思考的不讚賞。
提姆崔德威生前在美國極具知名度,多次接受電視節目訪問,侃侃談論他對熊的看法,甚至免費前往校園,透過教學互動向孩童們推廣灰熊保育。但在彷彿聖人一般付出的背後,提姆崔德威其實是人類社會的邊緣人,在接觸動物保育之前,他嚴重酗酒、男女關係破碎,也習慣對世人謊稱身世;他聲稱他受到熊的感召,所以重新做人並投入熊的世界。憑著浪漫的思想,他認為熊是完美的,人類反而充滿醜陋不堪,甚至因為他自認對熊瞭若指掌,所以他不帶任何武器就單獨前往保育區。從這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隨著提姆崔德威本人因長期接觸大自然,導致與人類文明社會的距離越遠,他對與人類的接觸越顯得歇斯底里和情緒化。也因為他許多受爭議的行為,在他死後,世人對於他的死也都有很兩極的評價,有人認為他死有於辜,因為自身的愚蠢讓國家去收拾殘局;但也有人欣賞他的無私為熊付出的一面。
在大眾傳播媒體裡面,民眾接觸到關於動物保育人士的消息,呈現出來的都是很光明、正向的一面,甚至可以說是有過度造神。這些陽光面讓民眾憧憬不已,甚至把他們當作榜樣,但很多幽暗、不為人知的面向,卻在保育人士充滿理想與愛的影像中,被稀釋或忽略。而這部紀錄片,正好可以打醒那些對於影像過度崇拜的觀眾,進一步去了解保育人士所面臨的矛盾。
跨越界線 危險的愛
以喜愛危險動物出名的「鱷魚先生」史帝夫厄文,前幾年因意外的疏忽而被魟魚殺死。而最近新聞又出現美國「海洋世界」樂園的女訓練師布蘭蕭,被她親手照料的殺人鯨殺死;殺人鯨無預警的兇性大發,將女訓練師拖入水中直到溺斃。在這些新聞出現前,我們樂於看到那些「專業人士」與危險動物的友誼,但當這些悲劇性的新聞,不斷上演,民眾才驚覺,人類自以為能馴服、操控這些猛獸,可能只是人類的傲慢罷了。
提姆崔德威深愛這些動物,時常自己一個人與他們對話。(圖片來源/imagecn.cn)
《灰熊人》的導演透過他的旁白,對這類悲劇事件下了某些註解,「在崔德威爾拍過的每頭熊臉上我沒看到親密、理解與寬容,只看見自然界莫大的冷漠。」、「所謂熊的神祕世界根本不存在,牠的眼神只是懶洋洋的看著食物。提姆崔德威爾卻視這頭熊為朋友、為救星。」在《灰熊人》這部紀錄片中,所呈現的世界觀,大自然是冷酷的,妄自突破那種界線,就會遭到不可測的危險。導演更認為提姆崔德威爾「這不是在觀察大自然,而是在審視我們的自身與本質,唯有這一點超越他的使命,讓他的生與死有了意義。」
荷索近乎嚴厲的否定了這段人與熊的情感與關係,認為提姆崔德威口中所謂與動物的感情,不過只是他與自己心靈的對話罷了!企圖用紀錄片替這段關係畫下冷酷的句號,通盤否認人類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間,也有情感或愛的存在。相對對於導演無情冷酷的看法,站在天地萬物皆有靈性的角度來說,雖然提姆崔德威爾最後被熊襲擊而死,但目前我們無法用任何科學方法解釋,提姆崔德威到底是以什麼不可思議的力量,沒有攜帶任何武器就能和熊朝夕相處長達十三年的時間。
最後回歸到關於他死訊的新聞,最大的悲劇不只是他們的死,而是這些保育人士使用各種媒介企圖告訴民眾,這些兇殘的野生動物並不危險,危險的是拿著槍支去迫害牠們的人類;希望民眾能消除心中的芥蒂,去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生物,但最後這些媒體卻反過來用他們的死亡,喚起了民眾心中的對於這些猛獸最深處的懼怕。
![]() |
記者 徐念慈
最近散漫時,迴盪的著一句諺語: 人生是很需要聚焦的,至少你的人生不是散漫的。 也學會了感受 深夜裡 溫熱的牛奶 漩著乳色的奶泡 靜靜啜飲 反而遠比很多時候要來的寧靜 不懂的還很多 所以我要用力的感受下去 內心的狂瀾 不一定是表象所想 後照鏡的天空 有時比正眼直視還蔚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