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

文化+創意+產業=

政府剛把「文創有價」的觀念置入法條當中;然而,文化創意產業對台灣來說,仍然是個新興產業,沒有任何的成功案例或模式,究竟文創產業在台灣的發展會如何?誰也拿不定主意,卻值得我們期待。

文化+創意+產業=

記者 林穎瑄 報導  2010/03/21

生活。

 

 面對新「文化創意產業」,不需如此嚴肅來看待。(攝影/林穎瑄)

「文化創意產業」,在這兩年來不斷被提起,但對許多人來說依舊是個相識卻又陌生的名詞。


「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之內容,同時這些內容在本質上具有無形資產與文化概念之特性,並獲得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其形式可以是貨品或是服務。從內容來看,文化產業也可以視為創意產業;或在經濟領域中,稱之為未來性產業(Future Oriented Industries);或在科技領域中,稱之為內容產業(Content Industries)」。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所下的定義。而英國對「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所下的定義為:「創意產業源於個人之創造力、技能與才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與運用,具有開創財富及就業機會之潛力。」


對一個國家來說,
文化如同思想,創意預表著腦袋,而結合產業以後猶如身體注入新血,讓文化與創意更能合而唯一、暢通無阻的實踐與完成。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於今年(二○一○)年一月七號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對文化人來說,是實踐創新思想的起頭;對創意人來說,是堅持夢想與永續創造的鼓勵;對產業來說,更是發展跨業整合的新契機,種種的一切都象徵台灣邁向文化創意產業生活的新開始。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產業範疇。(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建會)

文化產業 誰與爭鋒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一直以來,東方國家批著一道神祕面紗,而這也是西方人於十九、二十世紀就不惜發起戰爭、勇闖東方的原因,西方國家覬覦的不是廣闊無邊的土地,而是令人著迷的東方文化。舉凡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宗教、哲學、藝術、生態,全都稱上是文化,簡單來說,文化與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哈佛商學院教授波特( Michael Porter)曾提出「文化很重要(Culture matters)」的論點,他把文化轉移成一個全世界都不可或缺的物品;另外,也可以看見波特的文化觀,不再只提倡美學的力量,而是想要透過文化培養出國際競爭力,國家不僅要支持創意也要鼓勵創新的開發,這些也都是現階段的台灣所需要的,一個可以替國家增值以及爭取曝光機會的文化產業。


當今,國際上有很多國家,如,韓國、新加坡、英國、美國等,都積極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並且相當地成功。韓國‧首爾獲選為
二o一o年的世界設計之都(Design Capital),當然,遙遠東方的巨龍--中國也不甘於此,緊接二oo八年北京世界奧運,又承辦了即將於五月份熱鬧登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而台灣也順利爭取到二o一o年的世界花卉博覽會以及二o一一年臺北世界設計大會 (IDA Congress, Taipei)的主辦權,究竟是甚麼原因,讓台灣開始積極爭取舉辦會展的機會,究竟又是甚麼原因讓全世界的國家相繼有了參展的念頭,其實很簡單,正如二o一o年上海世博會的標語所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因為大家對生活有了共同的期望,所以期盼有更多文化與生活的深度交流。如今,世界各國彼此相爭拼經濟、救國力,但別忘記文化產業永遠不分你我,它是由全世界共同交流的跨國產業。

 二o一o上海世博會臺灣館「山水心燈」。(圖片來源/行政院文建會)

只要小創意 提升台灣軟實力
二○一○年5月,台灣將於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展現屬於台北的城市風情,並替
二o一o年底的台灣花卉博覽會打先鋒,期盼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而這一連串兼具深度與廣度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流,不僅為兩岸城市交流寫下歷史的新頁,更帶領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向前一步。當今,台灣已由傳統製造業的硬實力,轉為打造軟實力的文化產業經濟體系,接下來的幾場國際會展當中,我們即將看到台灣向全世界吶喊:台灣不願做一個科技小國,乃要朝文化創意產業大國努力。 相信台灣在這幾年內,可以透過各樣的展覽舞台讓全世界都為之欽羨,因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幼苗早已破土,並向全世界伸展芽支,邁向國際化。


不過,是否有人想過文化創意產業當中為何有「創意」?還記得有一句諺語:
創意是無價之寶,台灣也是到近幾年才意識到,「創意」是可以被加值、被複製甚至重新被利用的,小至個人工作室、大及政府、企業及非營利機構都發現,創意產業是可以創造出利基的,社會有需求就等於有利潤可餘,而這也是台灣政府願意推動以及企業紛紛投入的原因。台灣之光-雲門舞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雲門舞集不只是在跳舞,他們是在舞動創意,透過舞蹈延伸出許多相關產業(如影片、出版業、時尚)的銷售,讓文化、創意與產業得以結合,並帶動台灣整體的產業發展以及文化產業的紮根動作。


「文化創意產業」是無所不在的,不論在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或者以發展國家裡都會有它的蹤跡,今日,台灣的傳統文化逐漸衰弱,新興的文化工業又逐漸昌盛,台灣正面臨新與舊的交替之際。不過,隨著文創產業的發展,除了看見文化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也看見人民隨時捍衛、守護文化的社會力量。「文化創意產業」即是「生活」,淺顯易懂;然而,現況發展下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帶動新契機,依舊需要被注意並提出質疑!
 

新的「文化創意產業」仍然趕不及舊有文化掉零的速度。(攝影/林穎瑄)

記者 林穎瑄
這裡是林穎瑄 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無限幻想 的交通大學傳科系學生 一分一秒都不願意放棄 接觸這個世界的機會。  旅行,是我的愛人之一 願意花上所有的時間拜訪整個世界 因為還想要更接近這個世界; 寫作,是走向新道路的過程 因為還有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執迷不悟的喜愛畫畫、創作 拿到紙筆就拼也似的動起手來 誰也別想勸我停止 因為我還在持續的前進 可以與我聯絡:itisme719nctu@gmail.com
記者 林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