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

露出笑容 和世界說再見

《一路玩到掛》從柯爾和卡特住進同一間病房開始,便顯示出其欲傳達的觀點──不論貧富,不論種族,不論性格,在面對死亡之時一律平等整部電影有如遊戲關卡般一關關的突破,和家人的關係也是關卡中的一環,而在全部關卡都通過之後,等在彼岸的便是生命的終點,影片當中以喜馬拉雅山上的壯闊雪景象徵死後的另一個世界,或者更精準地說,天堂。

露出笑容 和世界說再見

記者 陳宣聿 文  2010/03/21


當你頭髮斑白之際,打算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下台一鞠躬?

 

柯爾(左,傑克尼克遜飾)和卡特(右,摩根費里曼飾)於遲暮之年展開他們的冒險之旅(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把握時間《一路玩到掛》
《一路玩到掛》以詼諧的方式討論老年人對於自身生命意義的詮釋,飾演百萬富豪柯爾的傑克尼克遜受到法官質疑其所開設的醫院設備不足,為反駁法官的說詞,柯爾以一句「不管是誰進到我家醫院一個房間兩張床,沒有例外。」頂了回去。而這句話也使得柯爾在得知罹癌之後被迫住進自家醫院的雙人房,和摩根費里曼所飾演的修車工人卡特成為室友。在治療過程中,性格和身分南轅北轍的兩人漸漸建立起友誼,並且在被醫生告知兩人只剩下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可活時,兩人決定列出一張尚未完成的夢想清單,一同去完成。


電影當中,最大的笑點與賣點便是兩人荒誕不羈的夢想,洋洋灑灑地列著「去刺青」、「開跑車」、「在萬里長城上騎機車」、「高空跳傘」等等老年人不宜的活動,兩人在實踐的過程趣味橫生。除了具體的行動之外,清單上也列著「無私地幫助一位陌生人」、「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子」等較為抽象的條目,這些條目牽涉到柯爾和卡特在家庭中遇到的問題,在一連串的冒險旅程後,他們終於得到勇氣去面對,並重新認識、得到自己的家人。


安於平凡《秋天裡的春光》

同樣是探討老年人對於生命意義和快樂的追尋,捷克電影《秋天裡的春光》則採取了另一種形式,相對於《一路玩到掛》當中跳傘、看金字塔、攀爬喜馬拉雅山等戲劇性的手段,《秋天裡的春光》以較為細膩的描寫手法,在平淡的生活中突顯出對於「死亡」抱持不同觀點的衝突。


范達和妻子艾蜜莉在影片的最後一同開懷大笑(圖片來源/九尾黑貓

《秋天裡的春光》描述年過七十的老先生范達的生活,雖然已過古稀之年,他仍像愛搗蛋的小男孩一樣四處惡作劇。平時最大的娛樂就是和好友艾德假扮富翁參觀豪宅莊園,謊稱要購買房屋而將推銷員騙得團團轉。范達總是隨心所欲的生活、為了買花、吃午餐、找樂子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花費大把的金錢。不過,他的妻子艾蜜莉卻抱持著相反的態度,與其活得快樂,她更重視尊嚴、體面的死去。艾蜜莉老是擔心棺材本不夠,醉心於訃聞上的美麗詩句,艾蜜莉注視著死亡,早早地為自己死去的那一天做出完整的規劃。


范達和艾蜜莉兩人觀念上的對立,在影片之中並非以清晰的二分方式表現出來,而是散見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橋段之中,自然而然地讓觀眾感受到兩人思考方式的差異,而他們的深厚的感情便在彼此觀念轉換中逐漸顯現出來。除了主橋段之外,片中許多的衛星事件,例如范達和艾德之間的友誼以及他對鄰居少婦的微妙感情等等,都使其生活面相增色不少。整部電影的悠閒步調和巧妙鋪陳,令人感受到影片中處理老年人面對「死亡」這個複雜議題時舉重若輕的力量。 



生命最後 追求自由

《秋天裡的春光》將劇情的主線放在對於生命觀念迥異的夫妻的摩擦和協調上,點出了「金錢」和「家人支持與否」兩項因素對於自由追求的影響。在金錢有限的情況之下,如何使自己在過得快樂的同時不傷害到家人的心,成為了本片欲探討的課題。相對於此,《一路玩到掛》中則充滿對於「追求自由」的肯定,強調拋開一切,放膽去玩。影片中卡特為了養育一家五口而放棄自己想進大學當老師的夢想,庸庸碌碌地在修車廠忙了四十五年,在得知僅存的壽命後,卡特認為自己有權力決定接下來度過人生的方式,縱使妻子對他的行為並不諒解,但卡特還是毅然決然選擇了自由作為對一生順從的反叛。《一路玩到掛》當中有趣的是,影片雖然不時表現出「錢買不到真正的快樂,要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的意念,但兩人天馬行空的夢想背後,都是靠著大筆的金錢堆疊完成,令觀眾又羨又妒,充分感受到「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真是萬萬不能」。


在探討死亡議題時,《一路玩到掛》從柯爾和卡特住進同一間病房開始,便顯示出其欲傳達的觀點──不論貧富,不論種族,不論性格,在面對死亡之時一律平等──面對這個前提,柯爾和卡特充分發揮酒神精神,把握僅存的生命痛痛快快地挑戰一些未曾經歷過的事物,寫下給死神的挑戰書,整部電影有如遊戲關卡般一關關的突破,和家人的關係也是關卡中的一環,而在全部關卡都通過之後,等在彼岸的便是生命的終點,影片當中以喜馬拉雅山的壯闊雪景象徵死後的另一個世界,或者更精準地說,天堂。


相對於《一路玩到掛》中明顯的指出了死後的歸處,《秋天裡的春光》則對此隻字未提,著重於應該如何單純地「活著」,而非把握或尋找生命的價值。主角范達在好友艾德抱怨自己的身體情況時對艾德說:「年輕的時候死掉是最好的,但是既然我們已經錯過了,就只好賴著活下去了。」表現出對於生死的淡薄和遊戲人生的從容態度。


雖然出發點和表現手法各有不同,但《一路玩到掛》和《秋天裡的春光》同樣地採取較為幽默、詼諧的角度來談論死亡,並且提出應該趁人生的最後去追求自由、追求快樂作為面對死亡的正確態度。兩部以展現老年人積極生活為主題的影片,同樣地對心靈的力量做出禮讚,傳遞了家庭與愛的真諦。人生的最後應該要怎麼度過?露出笑容,帶著一顆快樂的心對世界揮手再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記者 陳宣聿
  這裡是陳宣聿, 時間和空間都是很神妙的東西,一生很快就會過完了 在那之前加油吧,身為人類努力的活著。          
記者 陳宣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