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

登高望遠 衝動又冒險

那是一個下著細雨的四月早晨,他騎著摩托車外出想找早餐吃。在街上騎著騎著,發現路標寫著「大霸尖山 112」的字樣,心想反正打從很久以前就很想去探訪神秘的觀霧了,不如趁著這種天氣騎上去吧!

登高望遠 衝動又冒險

記者 溫苔詠 文  2010/03/21

這年冬天,大霸北稜沿線上降下十公分厚的瑞雪,由於雪勢猛烈,因此讓許多職業登山隊望之卻步,登山計畫不是更改路線就是延後、甚至取消。一位背包客在跨年當天──剛好是寒流最強的一天,走到大霸尖山的霸基。回想自從鎮西堡登山口踏入稜線後,一路陡上,即使大雪一直下,沿途也不敢放慢腳步,深怕要在入夜之後才能走到下個營地。三十一號清晨,他幸運的在中霸坪上遇到空檔,看到戶外攝影家夢寐以求的「黃金大霸」,那金黃色的朝陽往大霸尖山一照,是他人生當中看過最美的日出。隨後山嵐騰躍、天氣大變,這年的最後一道日出就這麼結束,他趕緊啟程並驚險通過霸基前的風口。


霸基旁的他,現在只要裝備好基本的冰攀裝以及抓穩鐵梯,就能達成他人生百岳的目標,並享受站在世紀奇峰上的滋味,成為岳界中人人稱羨的單攻手。至於百岳經驗的開始,要從那天早上說起……。


那是一個下著細雨的四月早晨,他騎著摩托車外出想找早餐吃。在街上騎著騎著,發現路標寫著「大霸尖山 112」的字樣,心想反正打從很久以前就很想去探訪神秘的觀霧了,不如趁著這種天氣騎上去吧!至於那神聖的大霸尖應該騎不上去,還沒聽說過有誰可以駕馭著125CC速克達登頂過。行前到車行做完簡易車檢後,便開始了這趟前途未知的旅程。


一路上夾雜著毛毛雨,不過他還是不疑有它地前進,即使天氣看不出有好轉的跡象,他仍相信這個雲雨帶的高度不會高過觀霧的海拔,到時候山上一定是個豔陽天。不久之後經過竹東下公館,考量到路途遙遠而山上加油站不多的關係,便在此處加滿油上路。往山區騎去,不變的是雨勢,更多的則是寒風與荒煙蔓草。路況多半一面臨山一面臨溪,偶有泰雅族朋友對著他招手,或是家族們在路邊準備的簡易筵席。越來越能看見路邊的原住民在活動,也引起他的好奇心,讓他打算回程時要把握機會與他們互動。

南清公路五峰段的路況,如詩如畫。(攝影/溫苔詠)


經過土場部落時,路牌標示縣道終點,後面接續而來的是一條名為大鹿林道的山路。到觀霧時,林道會分為東西二線,西線往樂山軍事基地,東線接大霸尖山登山口。經過土場時,眼前盡是艾莉颱風摧殘過後的景像,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看見如此大規模的土石流殘況,幸好土石流沒有發生在他眼前。從土場部落開始,到觀霧之間二十八公里中,一路上大部份都是這種泥灘路,路的一邊多半是擋土牆,而另一邊則是深山絕壑,深怕一打滑就掉入深不見底的谷裡。途中偶遇工程車進行道路修補,可是這麼長的路不知道要整修到何時,只能祈禱大自然的力量別再給大鹿林道太大的打擊,以免又要在這原本秀麗的風景中製造出更多的深淵。


土場路況到處都是土石流場景,也許可以考慮改名。(攝影/溫苔詠)

自21K的雪霸休閒農場後,雲霧漸開,路旁古木參天,林相單純。此處平常杳無人煙,畢竟一般的遊客看到土場的路況很難不想折返,而雪霸休閒農場又是大鹿林道上最後一間民宿。過了雪霸國家公園碑後,忽然看見金黃般的樂山基地,轉眼間,觀霧派出所就在眼前,第一次騎到那麼高的地方除了興奮,就是期待。可惜的是,區內大部分都規劃為復育區,只開放雲霧步道供遊客留連。區內最佳的展望便是遊客中心外的瞭望台了,從大霸尖到雪主這條十多公里長、十幾公里外、平均高度超過三千五百公尺的連峰就這麼映入眼簾,也難怪當年沼井鐵太郎披荊斬棘走完這一段路後,會用神聖的口吻將其命名為聖稜線。火石、頭鷹、奇峻、中雪四座山頭則座落在雪山西稜上,望過去猶如龍蟠虎踞之姿。林道東線的入口則標示大霸尖山登山口仍有20KM,並禁止公務車以外的交通工具進入。


觀霧森林遊樂區,以森林與雲霧景觀著稱。(攝影/溫苔詠)


觀霧的距離遙遠,路況差,當地的風景正因為如此所以更加珍貴。約莫接近下午三點,依管制不得停留於觀霧,除非走到林道東線外的九九山莊住宿,否則一般遊客得在這時後下山。這是他第一次受到山勢的震懾,心中不由得想待到最後一刻再走,於是順手拿起相機猛拍,畢竟這麼棒的畫面,即使攝影技術再差的人,也能拍出不俗的照片。下山後,有別於觀霧的豔陽高照,清泉這裡還是跟上午一樣,細細的雨,稀少的遊客,清泉吊橋的另一端,只有張學良與三毛的故居靜謐地座落於上坪溪畔,五峰鄉的蘆筍節活動地點就在溪邊,不過似乎因為陰霾的天氣而少了幾分熱鬧。此時他餓了,點了一份麵線後,泰雅族老闆熱心地多炒了一盤不用收費的野菜請他用。「先生,你長得好像外籍生喔!從哪裡來的?」一切的閒談就從老闆這句生動又幽默的問題開始;而一整天的旅程也由這一段閒談劃下句點。


熱情的泰雅族老闆,貌似鄭弘儀。(攝影/溫苔詠)


上坪溪清泉段受到土場部落沖刷的結果,導致大量土石堆積於此,即使河川局日夜整治河床,短期內也很難恢復原貌。(攝影/溫苔詠)


當初政府有意將南(南寮)清(清泉)公路──大鹿林道延伸,但近年來受到風災摧殘,因此以修補至觀霧為主,否則按照政府的原意,當天他可以一路從大鹿林道東線往東騎,越過聖稜線初嚐百岳滋味,最後抵達中橫宜蘭支線上的南山部落。這一趟下來活化了他體內的登高因子,因此往後他又作了不同的嘗試:跨年夜時騎上觀霧賞雪看日出-雖然最後沒有下雪、機車環島以及合歡群峰的百岳首攀。到現在,他已走過了寶島上十七條百岳稜線,大霸尖山是他理想的終點,因為他希望可以從這裡看回去當年第一次來的地方,帶著不忘本的心情俯視回去。


沿著林道東線往回程踢,他又驀然地重返觀霧,上次來的時候他的百岳累積是零座,這次來之前已經通過一百座的考驗,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單攻手。這次,他重複當年的足跡,踏遍區內的步道,只不過這次多了雪景作伴--他第一次看見觀霧下雪。

記者 溫苔詠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喀報,希望大家會喜歡這裡 首先,各位報友們用你們的熱情將喀報的點閱率推爆吧! 對了,我叫做溫苔詠,目前是剛升大三的老人 s0912403786@hotmail.com 還有,你們一定要認識我,因為我教認識的人游泳不收費,這就是擁有教練證的優勢啊XD 恩......我不知道我以後要幹嘛 不過我想要在觀霧種高山梨度過晚年 話說......雖然電子報稍微科技了一些 不過我還是喜歡在早餐店邊吃早餐邊翻閱報紙的那份感覺~~~ 那個......不要狂點我的照片,因為不會出現任何驚奇@@
記者 溫苔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