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 能找到想要的生活
哪裡 能找到想要的生活
記者 林穎瑄 文 2010/03/28
「勇敢,擠出想要的顏色;淋雨,只是想要更清醒。」 |
![]() |
(攝影/林穎瑄) |
-作詞家:「到現在都還不確定,這些詞將要為誰而唱。」
已經抽完兩包香菸,還是停在第一行。「淋雨」到底是為了清醒,還是要墜入得更深更深?一整夜都沒有睡,說是清醒,其實很想睡 。咬了一小口的香蕉瑪芬,不停地飄出淡淡的水果香味。搖擺不停的萬寶龍老鋼筆,也期待能轉動出最後的答案。然而,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歌詞,到底期盼著誰會喜歡?就算曾經創作紅遍全台、琅琅上口的歌詞,又有誰知道,這次,會如何。
-舞者:「台上的燈光、台下的掌聲,總是不及練習的過程。」
不知怎麼,昨晚接到荷蘭的電話以後,就再也提不起勁,一直無法轉出優美的姿勢。還是停在第二個八拍、第三個旋轉和隱隱的肌腱痠疼……。荷蘭,是讓我站上世界舞台的低地之國,是我想要緊抓住幸福的花海之國。還記得每天一束的藍色鬱金香,每個傍晚穿著彩色木鞋『喀、喀、喀』的清脆聲響,每個日出、日落是現實與想像的交替。多麼盼望與地平線交會的那一刻,多麼渴望與你一起走進現實的那一天。如今,回到不再熟悉的台灣,多了幾分熱鬧,卻少了風車底襯的寧靜。心,和低窪的荷蘭一般陷得很深很深,輕快的旋律也變得沉重 ,真的找不回輕盈的步伐、優雅的旋轉。明天,就要表演了。
-插花師:「感動,如此短暫卻美麗。」
天還未亮,向日葵早已準備朝向陽光彎曲,垂落陽台的九重葛葉也彼此纏繞著。再過幾個小時,就要帶著花朵參加小兒子幼稚園老師的追思禮拜。沒有想太多,抽了一叢百合花,陪伴逝者走完最後的人生路。然而,繽紛的花朵卻無法掩飾逝者家屬悲傷的情緒,不時號啕大哭與啜泣。再豐富的生命層次,經歷日夜的腐蝕終將衰老;再美麗的花朵,歷經風蝕雨打也會凋謝,而渴望愛與喜樂的人生也會來到垂朽的那一天。生命不長,卻要活出精彩;匆匆走過,還不如慢慢地品嘗。
![]() |
![]() |
(攝影/林穎瑄) |
-作家:「片刻都不可以停止,旅行。」
每次出國都會寄給自己ㄧ張明信片,希望稍回異鄉的氣息,也保留片刻的旅行回憶。掛上最新的明信片,彈起擺在角落的吉他,哼唱著帕華洛帝的經典歌曲─ <我的太陽> (O Sole Mio)。剛從義大利回來,心裡還惦記著水都的浪漫、中世紀的鐘塔以及古羅馬的競技場。不管走到哪ㄧ座城市、哪ㄧ個鄉鎮,都是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之都。筆記本中夾了幾張地圖和拍立得,滿滿ㄧ頁都是最深邃與華麗文字的堆疊。誰也不想停下腳步,仰望牆上的壁畫與巴洛克大教堂的浮雕。現在,拿出最珍貴的收藏、印象,重新咀嚼。
-咖啡店老闆:「我不會泡咖啡,但能與你一起享受早晨的窗外風景。」
才剛辭去廣告公司的職務,就決定實現自小以來的夢想,在公寓巷口的第三間平房開了ㄧ家小咖啡館「Morning」。很多人問,為什麼取這個名字?這家咖啡聽只開早上的嗎?其實,當初取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想這麼多,只希望每天都能與客人ㄧ起享受迎接早晨的喜悅。回憶起從前的職場生涯,平均一個禮拜要看四天的日出。這樣的環境,就算擁有再好的體力也沒辦法持續,再好的創意也會受疲勞限制。身為創意部門總監,和每一個夥伴都一樣:寧願看到夕陽西下,也不願再見一個晨曦。如今,只希望每天能與大家說:Morning,因為再累還是要有個美好的早晨、美好的開始。
![]() |
![]() |
(攝影/林穎瑄) |
-鞋子設計師:「每次設計鞋子的時候,都會幻想著穿鞋的主人。」
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能畫出甚麼,只知道不要跟隨流行而盲目地做設計。剛結束上季的伸展台,每天早晨都會收到來自各界的賀卡與花籃,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與記者、雜誌的訪問。回想那一夜,人生中第一次站在紐約的時裝會場,向台下所有的來賓和各界的設計師前輩致詞,真的很難忘。印象,一直停在穿上自己設計的鞋,與模特兒群完美地走上伸展台謝幕的那一刻。那一刻,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不過,下一次要做甚麼?真的先別問我。
-雜誌編輯:「選出最新一季的主題,還是不比幫女兒挑衣服來得興奮。」
終於,又可以安靜地坐回辦公桌前。凌亂的桌面上散著幾十張模特兒的照片、新一季的花布料以及一片又一片的色版。然而,最令人頭疼的就是要選出這期的封面。突然,看見牆角上的女兒自畫像,心中湧出暖暖的幸福泉源。因為她那泛紅的臉頰,比每一個職業模特兒還要來得真,永遠都是最美麗的活水。
-清晨DJ:「直到開始的前一刻,才想到今天的第一句話:『早安!』。」
開往電台的路上,一直想著昨晚與女友求婚的台詞:「雖然,認識到今天才六個月,也已錯過三十二年的歲月。不過,這六個月以來,我們早已填滿過去的陌生,早已走進了彼此的生活。真的沒有想太多,只知道也確定我們適合生活在一起。願意與我繼續我們無數的六個月嗎?」知道嗎?妳的回答,給了我力量,也肯定我對愛情的直覺。今天的第一首曲子即將播放:
「同一盒顏料,千百種顏色;同一個巷道,千百個故事。」 |
不同的文化,不只有接受、包容與理解,更需要給予。(攝影/林穎瑄) |
![]() |
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個地方,都有最偉大的事; 而再偉大的事,也是來自於平凡小事的累積。
|
![]() |
記者 林穎瑄
這裡是林穎瑄 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無限幻想 的交通大學傳科系學生 一分一秒都不願意放棄 接觸這個世界的機會。 旅行,是我的愛人之一 願意花上所有的時間拜訪整個世界 因為還想要更接近這個世界; 寫作,是走向新道路的過程 因為還有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執迷不悟的喜愛畫畫、創作 拿到紙筆就拼也似的動起手來 誰也別想勸我停止 因為我還在持續的前進 可以與我聯絡:itisme719nctu@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