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珍惜
真正的珍惜
記者 吳奕樺 文 2010/03/28
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瞇著眼睛感知大地,隨著眼睛發育到可以睜開望見世界時,開始對陌生的世界感到害怕和迷惘。當小嬰兒學會五根手指同時闔起,他開始隨處抓取眼前的東西,隨著四肢稍稍變得有力時,從手掌和腳掌貼地爬行到雙腳逐漸站穩,每跨出一步,他們對於世界又多一份驚嘆。
![]() |
在爸爸懷中的感覺。(圖片來源/吳奕樺) |
親身經驗的真實感受
雖然我的腦中不存在五歲之前的記憶,但是從許多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中的孩童形象,也可以推想那時候的我應該的樣子--對於世界充滿好奇,任何東西都想用自己的五官去感覺,就算那時候對所有感覺都仍很模糊。當每一個人都強調〝讀萬卷書就要行萬里路〞時,單由課本得到的知識不足以驗證內容的正確與否,課本教的東西,一定要自己親身看到、聽到、聞到,甚至是摸到才算數。於是,當書上提到台灣彌猴的群集聚落時,若能夠有機會親眼看見彌猴,就更能在腦中描繪出這群生物和它們的居住地的關聯,產生更深刻的記憶聯想。的確,以前國文課本中有個句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剛讀到這一段詞句的我,正好在台中唸書。台中是個熱鬧的城市,對於句中提到的景色只憑藉單純的記憶,但是對於秋意濃厚的中國蘇州或是其他環境類似的地方,感觸就特別深刻,因為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夠有更真實的感受。
兩年前,第一次在尖石鄉山上知道什麼是馬告,雖然在此之前聽過這個詞,卻在真正看過摸過和吃過之後,才明白〝馬告〞真正的味道,也在那時候看到高麗菜原來是長在地上的,蔥還沒被拔起來時是長這樣子的。我想,正因為我看過、我聞過、我吃過,我才對某些東西真正產生感覺,所謂的刻苦銘心,就是那種感覺吧。國小的時候,爸爸帶著全家一起到淺湖邊玩水,那一次讓爸爸真正感覺到溺水的滋味,也從此讓他游泳有強烈的畏懼,對水和關於水的遊樂設施都退避三舍。印象裡,第一次看見爸爸媽媽嚴重爭吵,才讓我發現原來他們也會吵架,原來我家庭真可愛這首歌並不是在所以情況下都成立,原來中國人以和為貴的道理那麼重要。就讀幼稚園的時候,我最要好的朋友偷拿我的橡皮擦,原來這就是可惡的感覺,原來人可以在一瞬間突然變了樣,就像仙女一下子就把灰姑娘變成美麗的公主一樣。後來想想,我能夠長久地憶起這些發生過的事情,都因為我曾經真真實實地經歷過,如果不是親身經驗,現在的我對於以往的記憶根本是一片空白。
四處摘花的小時候
但是,現在長大了,對於過去堅定的信念開始發生動搖,或許是因為當初的想法扎得沒那麼深,也或許大環境正在改變,由於變得太快,讓我需要重新審視以前的想法。真正影響觀念改變的,是從報章雜誌上不斷反覆提出的綠色環保。當我開始注意〝綠色〞這個字眼不再單指顏色的概念而是包含更大的意義時,我突然記起奶奶常常告訴我,凡事要懂得珍惜的道理,因為珍惜,才會得到更多的東西。記得小時候,常常和兩個表姊一起玩,我們會一起騎著腳踏車到處繞繞,看到漂亮的花朵就很開心地摘下來,然後帶回家互相比較,看誰摘的花比較美麗。那時候的我,以為要擁有它的方式,就是將它佔為己有,以為只有當它在身邊,它才會屬於我。當我長大後又想起這件事情,突然覺得那時候的自己真愚蠢,因為貪圖花的短暫的美麗,所以我摘下它,卻發現原來只有當摘下來的時候,我才能真正感覺到它的存在,沒過多久它就枯萎了,像是突然被丟棄的寶物一樣。我想,那時候的我如果選擇遠遠看它,或者拿個照相機拍下來,回家在慢慢欣賞,讓它婀娜多姿的身影留在樹上或相片中,後來的人也可以像我一樣,抬頭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
![]() |
紅花在適合自己的天氣中努力綻放。(圖片來源/吳奕樺) |
以前爺爺奶奶辛苦過,所以特別懂得珍惜,當他們將碗中的每一顆米飯都舔的乾乾淨淨時,我知道那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我需要更懂得知惜知福,讓大自然每一種生態都能有自己的運作方式,才能讓它們順應自然的天命。一顆種子從播種的那一刻起開始有了期待的生命,它們無法預料自己能夠活得多久,多活一天就算一天,能真正長成像阿里山神木一般老的真得少之又少,能活到那時候的,都該讚嘆起生命的可貴了。然而,生命的長短是無法預期的,它就無法像方程式一樣,丟進幾個數字就得到明確的結果。既然無法透過人為的操控,我們能做的只是將任何可能減少它們生命的變數去除,讓它們更可能成長茁壯。從那時候開始,對於眼前所見所聞,我開始明白尊重的道理,唯有我放緩腳步用心地觀察,才能真正看到每一樣事物的最美麗的樣子,而不是像從前那樣,注重摘下來時的〝親身經歷〞。後來有一次,我又不經意在住家附近看到盛開的聖誕紅,那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植物之一。我抬頭看看它,葉片還是像以前一樣的鮮紅,但是這一次我沒有伸手摘它了,因為我明白只有讓它順應自然,我才能長久地感受它的存在和美麗。
![]() |
記者 吳奕樺
大家好,我是巴西,本名吳奕樺。 追著自己喜歡的未來感覺很棒, 但更加珍惜我和家人擁有的一切 喜歡低調 不喜歡很多人的公眾場合 希望剩下的一年多時間 我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