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狂燃 喜樂無敵
熱情狂燃 喜樂無敵
記者 鄭伊婷 文 2010/03/28
![]() |
生有涯學無涯,儘管雲霧重重,還是嚮往 (攝影/鄭伊婷) |
從小,我就是一個任性鬼,我想。每當有機會去擁有一項事物,或是學一項才藝時,我總是會無所不用其極的纏著父母,然後像一個老練的推銷員一般,理性冷靜的跟他們分析其中的利弊關係。「今天我想學這個,對我將來可能有……的好處,不現在學的話……」,每每發生這種情形,親愛的爹娘總是會說「好啦!隨便妳!」或是「妳可以自己做決定。」有時我真搞不清楚他們是真的被我說服,還是單純的想要我閉嘴,不要再去煩他們。
說也奇怪,根據我的觀察,通常越是在小時候被送去學很多才藝的小孩,長大不見得會很多才藝,應該說常常會因為被家長逼著去學,反而抹煞了孩子原本的興趣。就拿我的哥哥來說,天資聰穎的他,小時候被送去學畫、學鋼琴,雖然表現優異,但沒多久就不學了,我曾問他當初放棄的原因,他說:「我很討厭被人逼著做這個、做那個的。」我聽了不免心想,當初如果被送去學東學西的人是我的話,那我現在對這些才藝還會這麼嚮往嗎?
然而,「如果」是不存在於現實的,當初童年的我就是像放牛吃草般的長大,看什麼玩什麼學什麼,全都自己來,用橡皮筋編跳繩,紙杯吸管剪一剪就可以玩一個下午,這種乍看之下無欲無求的童年生活,還讓我被誇獎了好一陣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國中時因為沾玩伴鄰居的光,得到了一起學長笛的機會,當時也順便一起學鋼琴,雖然學習的過程讓我得到很大的快樂及滿足,但學費真的不便宜,不知是老師還是我的緣故,總覺得效率不佳,在升學壓力與覺得過度揮灑父母血汗錢的罪惡感作用下,便毅然決然地停掉了。之後,高中進樂隊吹長笛,在團隊意識與同儕競爭中默默成長,進了大學因為想要在宿舍練琴,便買了臺電子琴,有空就彈彈練練自得其樂,長笛則是因為年久失修又換了把新的。
看到這裡,如果認為我這樣就滿足,那就太天真了,在大三寒假期間,我實在受不了那心中的鼓動,跑去學小提琴,其中,有一點小故事在裡面。容易受到引誘的我,看到樂器行常用的招數「學樂器送樂器」,我就整個昏頭了,「好想學好想學!!」的念頭不斷在內心翻滾,只差沒像肯德基的廣告一般在地上滾來滾去,但卻是輾轉難眠的痛苦,覺得學東學西對父母說不太過去,心裡卻又一直想著就算打工存錢也想要實現學小提琴的心願。
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衝到樂器行報名,並開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堂小提琴課,那時感受到的滿足感難以言喻,真希望這輩子都能好好珍惜,不要忘記。但上完課回到家之後,心想總不能一直瞞下去,於是就跟父母招供,如我所料,父母便問我:「你怎麼看什麼學什麼,沒有一個精的。」我只好嚅囁的說出很爛的比喻,就好像一個花心男,交了好幾個女朋友,但每一個他都很愛。不過還好我花心的不是感情,而是學習,如果有機會時間,我每個才藝都會好好鍛鍊照顧,偏偏學習環境以及課業壓力,交互影響,讓我面臨外在與內在的阻礙。
老師曾跟我說,要是我早一點學,他會建議我去考音樂系,我跟老師說,來不及了,我大學都快要畢業了。我之後又回頭問父母,怎麼沒有想到早點讓我學才藝,他們則是說,要是早點讓我學,我現在才不會那麼有興致。我沒有反駁,也無從反對,過去的時間是不會再回來了,沒發生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但我卻秉持一種信念,就算我到四、五十歲,我還是會很想學才藝。我對提早讓我圓夢並支持我的父母,致上最高的謝意與敬意,雖然我現在學的這些東西,還不太上得了檯面,但至少他們給了我機會學習。
轉個層面來想,有好多好多小朋友,一開始說不定都懷抱著滿腔熱血,然而,老師或是家長,若是在這些小朋友出錯時,只會嘲笑或責罵,而不是鼓勵或關心,小朋友之後的反應可想而知,通常不是反抗就是放棄,很少人會願意繳錢讓別人羞辱自己。但是,過度放縱或是太輕鬆也是不行的,我就是一個不喜歡老師上課太輕鬆的學生,畢竟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我每次上課都會努力想從老師那榨出東西來,這種比喻雖然聽起來略微血腥恐怖,但卻是頗為貼切。
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不能不隨時警惕自己的是,不管學什麼,都不能過於躁進。就像小提琴老師時常向我耳提面命的一樣,在音樂,或是藝術這一塊,很多東西,你急了,味道也跟著跑掉了,慢慢來,反而能夠感動人心。學東西不能懶,但更不能急,對我而言,後者反而是我需要小心警惕的大敵,有時想抓的東西越多,反而越是捉不住。總體而言,學習才藝可說是我心靈中的小小歸處,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尤其是學自己有興趣的,當然,如果能從有興趣,加強到以後靠它吃飯,那又是一個更為高深的境界。現階段的自己,正小心安排大學生涯的悠閒時光,我想,正式出社會後,能不能追尋自己的學習興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至少在當下,能好好享受學習喜歡才藝的自己,絕對是十分幸福的。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對我現在學習的東西做些回饋,不管是對家人,或是對自己,都有本事給所有人,一個美好的交代。
![]() |
記者 鄭伊婷
大家好,我叫鄭伊婷,是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100級的學生。家住高雄的我是個純樸的南部人,對很多社會大事都是後知後覺漠不關心,即使有稍微說得出口的議題通常也只是略懂皮毛,講不出什麼大學問。觀望現代社會的教育體制,常常憂慮台灣大學生的未來在哪裡,殊不知一切都是從自己做起---關心身邊的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我相信我們這一群身為國家未來棟樑的莘莘學子們,能做的絕對不僅僅是”死讀書”,而是充分發揮我們的活力與創意,努力團結起來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我期望不久後的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對時勢敏銳,敢說敢言並對自己負責,充滿感性與知性的優秀青年。盼請大家多多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