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期

創作不設限 大膽玩藝術

「藝術家都要學會忍受孤寂。」結像紀事創意文化有限公司總監─黃中宇如此提到。黃中宇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不過,他並沒有立刻走往建築師道路,反而先前往法國學習攝影,而這一去,也讓他待上了十年。

創作不設限 大膽玩藝術

記者 林穎瑄 報導  2010/04/11

 

自詡為恐怖分子造型的黃中宇。(攝影/林穎瑄)

「藝術家都要學會忍受孤寂。」結像紀事創意文化有限公司總監--黃中宇如此提到。黃中宇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不過,他並沒有立刻走往建築師道路,反而先前往法國學習攝影。而這一去,也讓他待上了十年。

一直很喜歡攝影的黃中宇認為自己很幸運,不但有一位愛寫書法的公務員父親,母親也很喜歡畫畫,而這樣的家庭背景讓他從小就對美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與興趣。「我一直都以自己是附中人為傲。」曾經就讀師大附中自然科學實驗班的他也說,當時不是做物理、化學實驗,就是資訊科技的演算,讓他養成隨時隨地的靈活思考方式,並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儘管高中三年都處在自然科學的環境,黃中宇並沒有局限自己,除了加入喜歡的攝影社,也參加附中青年的校刊編輯與青年詩社,這些文化與知識的經驗都幫助了他在人文領域的紮根。為什麼當初會選擇建築系?黃中宇笑稱說:「考上淡江建築系完全是陰錯陽差。」他其實是社會大學畢業的。對他來說,大學真正學到的不全然是建築與設計,他喜歡去各個大學旁聽心理、哲學以及精神分析等課程,不但有機會閱讀大量的藝文評論以及意識流思想,更重要的是埋下了他日後前往法國留學的種子。

法國的浪漫其實是孤寂
擁有法國建築師執照的黃中宇說,1989─1998年的法國居旅生活,是人生中的黃金十年,說好聽話是在尋找自我、塑造個人風格,但他其實忍受了十年的孤寂,一個他必須學會的孤寂。將近十年當中,他持續的攝影,並與中國人合資開過台式餐廳,也創立過旅行社,甚至玩遍鄰近的歐洲國家;雖然,這是一段大起大落、相對落差的巴黎印象,但他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去學習如何過生活,因為他深信,唯有自己走過,才能真正的體會過程中的辛苦與快樂。法國,是一座呼喊人權的國家,也是歷史悠遠的藝術之都,以及瀰漫浪漫氣息的城市,身處這樣的環境,除了要認真的品嘗生活,還要學習去感受城市所釋放的能量與香味。黃中宇說:「巴黎,是我的第二個故鄉。」他在巴黎重新找到了自己,也告訴自己要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努力過生活,而他也鼓勵想創作的人大膽去旅行,不只是愛想也要敢玩。

在地深耕 落實藝術生活化
1998年返台以後,他先在內湖老家成立了「結像紀事創作坊」,一個讓他整合創意與藝術能量的工作室,接著他嘗試進行出版、海報與數位影像的設計,甚至推動內湖社區的營造與改革。1999年起,他開始加入公共藝術投標案,不僅與公家單位合作,也與多所北部小學進行參與式的公共藝術創作,讓民眾有機會與他的影像創作,並與藝術進行互動、溝通,創造出文化創意產業更深一層的價值。熱愛參與公共藝術的他,也與一群環改會(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的同好發起華山運動,起身投入華山藝文特區的經營,也就是現在的華山創意園區。黃中宇表示,當初高喊著「華山是台灣的龐畢度」、「華山是台灣的SOHO」口號,第一是渴望華山與法國的龐畢度一樣,能搭建藝術家與民眾互動的平台,並鼓勵藝術家的投入、參與,進而刺激華山藝術群落的產生。二來是希望華山能和紐約的蘇活區一樣,將原先的舊房子、舊空間進行空間的改造與重新利用,創立文化創意的藝術展覽和表演空間。
  

提到火紅的文化創意產業,黃中宇認為最核心的部分絕對是藝術。身為經濟部創意生活事業的一員,他看見現在的台灣很少提倡藝術,反而偏重產業的部分;然而,將「文化創意產業」拆開來看,文化喻表著國力的興衰,創意乃是軟實力的培養,產業則是現實的商業化戰場,這個由台灣自創的「文化創意產業」,與日常生活可以說是缺一不可,並且息息相關。當初,台灣學習英國與日本等國透過手工業帶動地方、推動社區營造與產業興起的概念,並與歐美創意內容的生產模式做結合,彙整成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台灣文創法規範的文創產業有十三種,不但擁有豐富的脈絡還很難歸類;然而,黃中宇認為文創業發展到最後講求的必定是跨領域的合作,一股能喚醒台灣藝術的正面能量。


要談藝術 從人開始
大部分的人說:「藝術即是生活。」對此,黃中宇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絕對不只是紙上談兵,乃是要與人進行互動與溝通,而這也是他一直選擇參與公共藝術的原因。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位純藝術創作者,而稱自己是「應用藝術家」。對他來說,從事藝術的本質,乃是要貢獻自己的專業與人民互動,因為藝術家不僅關乎個人,而是關心整個社會,是一個促進人民生活改善的職業。黃中宇談到自己到現在還在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不過,跨領域的整合將會是必然的趨勢,他也說自己正在從個人工作室走向外界與人溝通。未來,他也期待自己的工作室能轉型成一個藝術展覽空間,讓民眾和藝術家產生互動,並把藝術帶入人群中。

「結像紀事創作坊」內部一角。(黃中宇提供)

 

 

黃中宇統籌台北市燈節主燈設計。(黃中宇提供)

記者 林穎瑄
這裡是林穎瑄 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無限幻想 的交通大學傳科系學生 一分一秒都不願意放棄 接觸這個世界的機會。  旅行,是我的愛人之一 願意花上所有的時間拜訪整個世界 因為還想要更接近這個世界; 寫作,是走向新道路的過程 因為還有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執迷不悟的喜愛畫畫、創作 拿到紙筆就拼也似的動起手來 誰也別想勸我停止 因為我還在持續的前進 可以與我聯絡:itisme719nctu@gmail.com
記者 林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