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老寓言 《楢山節考》
在《楢山節考》當中,生命與死亡本身便是自然中循環的過程之一,與其說是如何面對死亡,到不如說是如何完成自己所必須負擔的責任,透過自我的犧牲去成就、迎接繼起的新生命。
棄老寓言 《楢山節考》
文/ 陳宣聿 2010/04/04
楢山祭第三次來臨了
栗子從種子變成綻放的花朵
鹽屋的媒鳥先生運氣真好
去山上的那個日子下起了雪
--節選自<楢山節>歌謠
![]() |
《楢山節考》法文版DVD(圖片來源/水吉王令) |
《楢山節考》為日本作家深澤七郎於一九五六年所發表的短篇小說,楢山乃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名稱,而「節」則是日本歌曲的一種形式,因此可將此篇小說的篇名解讀為「對於歌曲<楢山節>的考證」。《楢山節考》以日本民間的棄老傳說為主題,敘述一名老太太被兒子背上山的過程,並用楢山節歌曲貫穿全篇,作品風格帶給當時日本文壇相當大的衝擊。
這部小說先後由木下惠介和今井昌平兩位著名導演翻拍成電影。雖然改編自相同的小說,但兩者的處理手法卻截然不同,一九五八年拍攝的木下惠介版本以感傷婉約的基調貫穿全篇;而一九八三年翻拍的今井昌平版本則較為尖銳和殘酷,建構出物質條件極為苛刻的小山村,在剝除倫理道德等價值觀後,更加原始而赤裸的注視生命的本質,對「老年」的意義進行哲學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