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

王春子 創作夢想人生

王春子,一位住在八里的年輕插畫家,認真實現自己對生活的夢想----當一個在家中工作、能夠自由安排自己時間的soho族,每天的例行公事除了和老公一起吃飯、聊天,就是偶爾看書、聽音樂,或逗逗家裡的貓。出版過《一個人遠足》圖文集,第二本書目前正在籌備中,目前在台灣已經辦過兩次小型的個人展覽,算是相當成功的新一代插畫家。

王春子 創作夢想人生

記者 吳雨璇 報導  2010/04/18

王春子,一位住在八里的年輕插畫家,認真實現自己對生活的夢想----當一個在家中工作、能夠自由安排自己時間的soho族,每天的例行公事除了和老公一起吃飯、聊天,就是偶爾看書、聽音樂,或逗逗家裡的貓。出版過《一個人遠足》圖文集,第二本書目前正在籌備中,目前在台灣已經辦過兩次小型的個人展覽,算是相當成功的新一代插畫家。
 

 

留著一頭個性十足的短髮,年輕的王春子相當有自己的想法。
(攝影/吳雨璇)

(左)王春子《Run! Run! Run!》個展作品。(圖片來源/胡同 痞客幫),
(右)王春子《日常見聞王春子個展》展出的作品。(圖片來源/
http://www.hamgallery.com.tw/

 

歐洲之旅  找尋新的自己
三年前辭去了在磨菇的工作,用盡自己的積蓄一個人到歐洲旅行,藉著脫離日常生活的異國旅行,尋找新的刺激;並在08年出版《一個人旅行》,紀錄這趟難忘的歐洲之旅。「旅行就是把自己暫時抽開日常習慣的模式,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會變得困難,也因為離開那個環境,會重新思考一些事。」王春子認為旅行的意義就是去接受一種新的刺激,也是讓自己真正沉浸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親身了解一個地方文化的過程,「自己去過一個地方,對當地那種很主觀的概念,我覺得蠻有趣的。」

在這趟旅行之前就計畫要將這個經歷繪成一本書,原本想要在旅途中邊玩邊畫,「結果發現蠻難的。」王春子笑著說,「因為畫圖對我來說已經是件要在很安靜的時候才能做的事。」將近三個月的歐洲探險並未先打草稿,這趟隨心之旅的第一站是倫敦,行跡遍佈阿姆斯特丹、柏林、巴黎,下一步要往哪走往往都是到了當地才決定的,「我都是到當地之後才去想接下來要去哪裡,對我來說就是身心都在旅行。」回國之後才慢慢將這趟旅程的經驗整理成書,對王春子而言,離開當地才能將一個地方寫的更完整。


離開磨菇  追求理想生活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系的夜校,從大學一年級開始王春子就已經開始累積許多不同的工作經驗,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別人的介紹先後在建築事務所、唱片公司做過設計相關的工作。能夠去工作也是她當初選擇夜校的原因之一,「我想自己養活自己,經濟獨立人格才會獨立。」王春子一直都不是個所謂的好學生,工作場所才是她真正學習的地方,因此選擇對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工作重要的地方是,如果環境對的話可以接受到很好的刺激。」

在大三的時候因為喜歡磨菇的雜誌便前往應徵,「因為喜歡就去應徵,結果就應徵上了,而且以前蘑菇在北投,我家在八里,離我家蠻近的。」王春子說道,在磨菇一待就是三年,一開始磨菇還未崛起時,同事們還會一起忙裡偷閒,大家一起開車到陽明山吃飯再回來工作。王春子雖然喜歡磨菇的工作環境和同事們,還是在07年時毅然決然的離開磨菇。「我覺得只要是創作人都會想出來試試看」,王春子說著當初離開的原因,除了是希望試試自己的能耐,也是對自己理想生活的一種實踐,「應該是種理想吧,出來之後你就可以自己選擇今天的作息要怎麼過。」

離開磨菇王春子並不覺得可惜,「我老闆自己也說,我不像會在那邊工作到老的人。」相反的她認為在磨菇工作的經驗也影響了現在的她,「除了影響到我的風格,有時候人家會來找我做也是因為在那邊的經驗」。
對王春子而言,在公司上班到老是最無法想像的生活,「你沒辦法想像一輩子都在同一間公司上班的狀況。」王春子笑著說。目前,王春子的工作可分為接案子和自行創作兩大部分,接案子的部分主要以書和雜誌的插畫和版面設計為主;另外每個月也幫香港雜誌撰寫一篇專欄,自行創作的部分則是為第二本書做準備。


成為插畫家  際遇隨緣

插畫家總是給人一種從小就對繪畫有高度興趣,或是家長必需努力用心栽培的感覺。但對王春子而言,這些都是別人的故事。「我小時候『或許』喜歡畫畫,可是我國中的時候比較喜歡寫字」王春子回憶道。國中時曾經因為對文字的喜愛而夢想成為作家,後來學會寫POP字體,甚至想以此為業度過一生。「我高中不知道要念什麼,就想說去念復興美工,以後就可以寫POP當職業。」講到以前的自己,王春子忍不住笑了。真正進入復興工商美工科後卻發現跟自己想像的有很大的出入,學的都是素描、水彩、油畫等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繪畫技法,最想學的POP卻遲遲沒有下落。「我到高二的時候才知道POP根本就不會教。」王春子說。

但是也由於進入美工科,讓王春子對繪畫產生興趣。「就覺得畫圖蠻有趣的。」因此和繪畫設計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喜歡繪畫,也希望能將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但王春子從來不強求,認為一切都是一種際遇,當自己在工作時,也接受了許多人的幫助;慢慢的自己的作品能夠獨當一面,生活也逐漸往自己所希望的樣子改變。「我覺得(成為插畫家)沒有什麼關鍵,倒是後來走得蠻順利的,所以確定可以走下去。」王春子簡單地說道。

 

 

王春子親手刻的橡膠板,用來製作自己的名片。
(圖片來源/
http://www.hamgallery.com.tw/

 

 轉換心境  隨遇而安中努力追求
歐洲之旅可以說是王春子追求生活理想的開始,同時也是對磨菇的一個交代「就好像男女朋友要分手的時候,你也要給人家一個理由是一樣的。」她笑著說。對王春子來說,離開公司要追求的就是一份自由,一份能夠隨心所欲生活的自由,因為「在這種很自由的狀況下,做出來的東西才會自由。」

王春子從來都不是個乖學生,國中就是個愛玩的孩子,上課缺席是常有的事,到了高中依然故我,總是翹課去看展覽,或是看書、畫冊,她認為學習是自己的責任。「我一直不會把學習的責任都丟給老師,我不覺得老師真的可以教我什麼。」王春子酷酷的說。或許這就是社會主流價值之下的叛逆,所謂的好學生就應該乖乖在教室上課,學習課堂上的知識,但王春子從不認為自己的『年少輕狂』有什麼不好,「我覺得這是人格養成,有那個經驗才有後來的這個樣子。」

一個人的一生會是什麼樣子,本來就和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人有很大的關係,而對王春子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一路上遇到的人成就了她如今的樣子,如果途中遇上了不同的人或許她今天就不會是個插畫家,「我覺得可以做的工作還蠻多的,就是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但是王春子不認為人就要隨生命擺佈,最重要的是,這些機會是要靠自己爭取而來,「工作都是我自己去爭取來的,所以方向基本上還是自己選擇的。」

記者 吳雨璇
馬上就是第一次的交稿了>
記者 吳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