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樺 咖啡口味的專注
陳若樺 咖啡口味的專注
記者 張宇翔 報導 2010/11/28
新竹市光復路旁一家不到十坪的小店,濃縮了所有人們對咖啡的印象。掛在吧台上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的咖啡杯,柔和的燈光流動著輕盈柔和的古典音樂。陳若樺剛結束了今晚最後一支豆子的烘焙,烘豆機上電子顯示螢幕的溫度,隨著鍋爐的轉動緩緩地降了下來。「你來得正好,今天剛好我爸把機器上的按鈕換掉了喔!」兩顆質感俐落的按鈕取代了原本按起來不太舒服的那種。「你不覺得這個按鈕的觸感很重要嗎?」陳若樺仍然非常開心地介紹著今天在這間咖啡店裡的小小改變。
陳若樺對待烘豆機宛如改裝車,每一個改造的部分都在追求更好。(圖片來源/陳若樺)
父女相承 對咖啡的一貫執著
本來在獸醫院工作的陳若樺除了喜歡照顧小動物之外,烘焙咖啡豆是她最大的興趣。除了繼承了爸爸的手藝以外,更繼承了爸爸追根究柢的個性。「還是要眼見為憑啦!」「重要的是去判斷這個資訊﹝是否正確﹞。」店內一樓的烘豆機、二樓的義式咖啡機都因為這樣的精神而被仔細的拆解研究過,對機械結構的瞭若指掌是咖啡烘焙的硬道理,而爸爸對於機械的了解也讓她從小就耳濡目染,吸收了很多關於烘豆機改造與細部的加熱原理。「鍋爐內的上下層因為導熱的方式不同會有溫差,一般的小型烘豆機因介面改良自大型的商用機,只有一個測溫點,鍋爐大的商用機上因為散熱慢沒有問題,在小型機上可就差多了,上下會差個好幾度,下面在加熱,上面搞不好在冷卻,所以我們在這邊加了兩個測溫點,分成上、中、下三層,這樣比較精確。」陳若樺的爸爸細心地解釋了每一個烘豆機上的細節,她一邊聽,一邊忙著封上給客人的咖啡豆。
台灣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使得坊間對於咖啡的著述漸豐,也越來越多人想要投身這個行業。「所以郭台銘才會說叫年輕人不要開咖啡店,最近要投資這一行的人太多了。」很多對咖啡稍有了解或一知半解的人搶搭這股熱潮,出版一些品味咖啡的著作,而那些著作就和其它的咖啡烘培資訊一樣,常常存有一些問題。「有時連日本發展咖啡這麼久的國家出來的資訊都不一定對。」
關於這些琳瑯滿目的資訊,陳若樺選擇相信自己在咖啡烘焙的經驗累積,透過對咖啡基本原理的理解,讓她經常能保有自己的見解與判斷,不容意被其他二手的資訊影響,讓手上的咖啡豆呈現出最理想的味道。
這台半自動義式咖啡機是知名品牌,為什麼有名?為什麼好?只有拆開來看才能體會到。
(攝影/張宇翔 )
舉例來說,咖啡烘培資訊中的杯測報告,是一種咖啡豆因產區氣候與海拔、種植莊園名稱、分級的不同而會呈現哪種風味的參考,而記錄像楓糖、烤土司、柑橘、丁香等味道描述。「有些常常寫的......很藝術。」陳若樺認為現行這套美國咖啡協會(SCAA)為了系統化、精品化咖啡而發展的,模仿紅酒鑑定的感官鑑定體系也有些不客觀,不公平的地方。
「如果每一種豆子都用一樣的烘培度﹝美系烘培的Cinnamon,指將咖啡烘成肉桂般的顏色﹞來杯測,那像曼特寧這種適合重度烘焙,酸味不漂亮的豆子就會吃虧啦!」「如果執行杯測的人常吃辣的,那杯測還會準嗎?」比起想方設法建立利於商業化的客觀形式,陳若樺認為每一家店都有,也應該要有她自己的杯測方式,其實就是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尺,再配合客人特殊的口味,其實慢慢地就會發展出一套這個店獨有的風格與標準。
「可是如果要商業化的話,那就需要有個SOP﹝標準作業流程﹞,像我們這樣搞賺不到什麼錢,應該說烘豆本來就算是我們興趣的一部分。」把興趣轉化成專業,再變成自成一格的藝術,是這家咖啡店經營的方程式,雖然如此,陳若樺對連鎖咖啡店及一般商業咖啡依舊保有很開放的看法。「像我就不覺得,喝星巴克的人叫不會喝咖啡,有些人就覺得那樣的咖啡味道很對啊!」她每天早上都煮一杯拿鐵給自己,對咖啡的喜好並沒有讓她對黑咖啡有什麼特別的偏執。
執著中 卻處處盈溢「人」的感覺
「每天最辛苦的事情喔......搬豆子,從竹東家裡的倉庫搬到這邊來,哥倫比亞曼德林一袋好幾十公斤耶!」陳若樺捨不得爸爸來搬豆子,又擔心哥哥直接硬搬會受傷,所以盡量自己用推車來搞定這件苦差事,而搬東西大概也是她對咖啡的熱情與興趣裏頭最沒有交集的那塊。「重死了!」她補充。
排列整齊的外帶紙杯,室內有著淡淡咖啡香的空氣正慢慢褪去它令人不悅的塑膠味。
(攝影/張宇翔 )
二樓原來有一個附餐點的店面,後來陳若樺覺得只做咖啡烘焙比較輕鬆,就把它收掉了。店內的擺設卻依然留著許多細心的布置,咖啡布袋做成的菜單,格子的桌巾上擺著盆栽。原本以為玻璃桌上排疊的整整齊齊的紙杯也是這些裝潢的一部分,一問才知道,那是為了去掉紙杯裡頭的塑膠味才放到外面靜置的,有一次客人來,陳若樺跟她說沒有外帶杯子了,客人滿臉狐疑,現在答案終於揭曉了,因為每一個外帶的杯子都得在這邊放過才能端給客人。
這些那些近乎偏執的注重細節,要求到每一個步驟的準確精緻,感受如同聽到海飛茨的小提琴演奏,流暢俐落,再加上烘焙風格屬於十二分鐘左右的快炒派,那就更添神似。吧台桌上猶放著一些陳若樺譜寫的咖啡音符,相信這樣的咖啡最後會在每一個刁鑽挑剔的饕客嘴裡跳動,每一口都會有一首曲子,一段旋律在飛躍著。
![]() |
記者 張宇翔
存在是被歲月吸到發紅的煙頭 當它落地,成灰成土 我願用我的筆做掃帚將它撿拾 聽它訴說一個快要消逝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