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

聽眾少一點 快樂多一些

每一個媒體節目的主持人,都希望自己的節目很多人收聽,但《更生之歌》的主持人艾艾卻希望她的聽眾,能少一些聽她節目的機會。

聽眾少一點 快樂多一些

記者 鄭琬馨 報導  2010/05/16

「當一個人想要重新定義自己何要追尋什麼樣的人生時,他們就會展開一段旅程」。

 

這是一趟尋求自我之旅

「藉由旅行,擁有生命的獨特片刻」,這就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想要告訴我們的。改編自真人真事暢銷小說,由影后Julia Roberts主演的Eat,Pray,Love(中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訴說著一段,當生活失去平衡與熱情時,展開旅程重新發現自我的故事。

 

Eat, Pray, Love 象徵三趟旅程,三種人生樂趣,三段自我轉變。
 (圖片來源/電影Facebook專頁)

 

故事從紐約開始,女主角Liz擁有婚姻事業與一切值得嚮往的物質生活,但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中似乎少了「快樂」的元素存在,因而不惜一切代價結束婚姻,「我從來沒有跟自己好好相處過,我要去一個能夠找回熱情,讓我重新擁有悸動的地方」,Liz決定逃離失序的生活,追尋心靈上的平靜。旅程的第一站,來到了浪漫的羅馬,Liz在這邊享受著義大利人的生活態度─無所事事的甜美,她開始懂得去享受簡單的快樂,從語言、美食到體會一個城市的美,劇中茱莉亞羅勃茲大啖pizza與義大利麵的畫面象徵Liz學會停下腳步,放下壓力。

 

接著,Liz來到印度的道場,試圖藉由禪坐與冥想得到心靈上的解脫,卻始終無法釋懷離婚的痛苦,直到她遇到有同樣離婚遭遇、來自德州的Richard,告訴她「唯有原諒自己才能放下」,Liz才真正學著面對自我恐懼,重拾自己渴望得到的平靜。在義大利學會享樂,在印度學會平靜的能量後,Liz回到了峇里島試圖追求身心靈的平衡。一年前Liz曾在這裡接受藥師賴爺的預言─她將會在失去一切之後,藉由回到這裡失而復得,雖然在踏上峇里島時,Liz尚未準備好怎麼去取得生活中的平衡,即使在島上遇上了真愛,卻仍害怕自己會重蹈覆轍,不過在協助單親媽媽重建房屋與跟賴爺的對話中,Liz了解到伸出援手其實是在幫助自己拾起對生活的希望,雖然愛情會讓生活失去平衡,而有時候,失衡才能讓生活平衡。

 

在一年的旅程裡,主角藉由旅行三個地方,享受了eat,pray與love三種人生樂趣,把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人當成老師,從檢視到發現自我,最後接受自己的全部,也找到了值得去愛的人。

  

享受生活的羅馬,沉澱自我的印度,尋獲真愛的峇里島。(圖片來源/電影Facebook專頁)

 

異國拍攝 感受不同生活態度

為了忠實呈現原著中的起承轉合,也讓觀眾可以感同身受主角在旅途中的改變,本片導演雷恩墨菲跳脫了以往好萊塢跳躍的拍片方式,反而按部就班的隨著故事的發展,從紐約起步,途經義大利、印度,最後在峇里島結尾。紐約,與前夫Steven從相愛到不合,還有與情人David浪漫卻無法兼顧精神層面的關係,都是迫使Liz踏上自我探詢之旅的原因。因此,導演特別將紐約場景塑造成讓Liz感到壓迫的空間,拍攝的地點多為冰冷的高樓與巷弄,這些讓主角死命逃開的地方。義大利是Liz靈魂得到滋潤的開始,也是讓她重拾享受生活的態度的關鍵,呈現的氣氛都是歡愉與活潑的,「羅馬是個很活在當下的城市,那是美國人不太行的一塊,但羅馬就是會驅使你活在當下,義大利人才是真的懂生活哲學之道,這也是為什麼對Liz來說,這是旅程最完美的第一站」茱莉亞羅勃茲說。

 

當場景轉換到印度,就像走進另一個世界,印度是個很混亂的地方,但主角到那裡卻是要學會靜下來,因此導演並沒有在印度的景色上多加著墨,反而藉由道場的拍攝呈現印度的傳統瑜珈,試圖營造安靜的氛圍,並強調神存心中的重要。最後一站峇里島,則是平鋪直述這個印尼小島的輕鬆與愜意,以最單純的拍攝讓故事著重在主角自我成長的最後階段,色彩過於濃厚的場景反而會喧賓奪主。

 

這樣異國實景的拍攝方式給了劇組及演員很大的挑戰,不僅要克服當地環境也要適應文化衝擊,順序性的拍攝手法讓茱莉亞羅勃茲認為,大大增加了她表演的層次和深度,「我真正走了一趟主角曾經的經歷」羅勃茲說。在選角方面,製片高德耐表示,當初在閱讀原著時,就覺得茱莉亞羅勃茲美麗卻堅強的形象與書中主角不謀而合,茱莉亞羅勃茲本身也相當喜歡原著小說,「主角的旅程不僅特別又充滿了畫面,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故事,裡面的東西也適用在很多人身上」羅勃茲說。為了配合主角在旅途中遇見的人們,這部電影的演員也擁有少見的多元性,網羅義大利、瑞典、印度、美國、印尼、西班牙籍的優秀演員加入拍攝,導演與編劇也特別與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和在她的旅途中遇過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互動,試圖呈現最真實的心境與畫面。

 

奧斯卡影后Julia Roberts美麗智慧兼具,收放自如的演技,將主角的徬徨與勇敢完美詮釋。
(圖片來源/電影Facebook專頁)

 

原著與改編間的難題
有了多變的場景與演員,再來審視劇情的精彩度,這樣的主題在影史中並不新穎,也因為過度重視主角在心靈上的矛盾與成長,整部片下來會覺得主角的旅途相當平順,少了曲折與高潮,相較於同樣強調旅行能帶來生命轉變的作品─《托斯卡尼艷陽下》,主角同樣也是個遭受離婚挫折的女作家,藉由逃離現實,讓旅行為人生重新啟程,但在過程中的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狀況考驗著她,必須去克服所有氣候、文化與人際關係帶來的困難。《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則省略了這些劇情轉折,讓整部電影宛若小橋流水般一氣呵成,希望恬淡的故事能讓觀眾去反思自己的生活,若是追求高潮迭起與戲劇張力的觀眾,恐怕就會對這部難得平淡的好萊塢片失望了。

 

與其它改編電影一樣,《享受吧!一個人的旅程》也難逃被拿來與原著比較的命運,要將一年的故事、主角情緒轉變皆完整呈現在大銀幕上並非易事,濃縮成140分鐘的電影後,難以細膩刻劃主角微妙的心情轉變,主角在旅途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帶來下一個轉變的契機,但從文字轉化成畫面時卻顯得有點囫圇吞棗,讓人難以消化,這也顯示出了改編電影一直以來的難處,在片長限制下,少了些文字的深刻與能帶來的想像空間。

電影原著由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依親身體驗撰寫而成,
由108則享樂與平衡的故事組成,連續蟬聯17周暢銷冠軍。(圖片來源/博客來)

 

此外,主角在旅途中,無論到哪一個國家,都會因為離婚經驗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矚目,無論是同情的或是歧視的,但導演似乎不想針對背後隱涵的女性主義議題多加著墨,或許因為原著是自傳式的小說,怕過多的渲染會模糊「旅程能帶來改變」的主旨,也因為忠於原著內容─主角在每個國家遇到的多半是外籍人士,如:在印度遇到的德州父親以及在印尼的真愛西班牙男人,所以儘管有在印度與印尼拍攝,也因故事主線的關係,造成了除了義大利外,其餘兩段雖有當地景色與人物出現,卻少了當地民族與文化色彩刻劃的遺憾。如此看來,本片因忠於原著而在主題定位與故事發展上清楚明白,卻也因為受到原著的限制,少了很多題材發揮上的彈性,究竟改編電影是能夠發揮電影的感官功能、豐富原著的表現層次,或只是個不如原著、只能賺錢或引發話題的作品,值得深思。

 

《享受吧!一個人旅行》成功地傳達了「一個人旅行」的概念,鼓勵大家跳脫框框,走出匆忙的世界,找尋生命中的平衡,不過主角在過程中,那些與自己心靈真實的對話恐怕就曲高和寡了,或許唯有真正擁有一個人旅行經驗的觀眾,才能深刻體會箇中精神了。

 

記者 鄭琬馨
我是鄭琬馨,名字很難寫的鄭琬馨。因為當總編輯的關係,所以想放一張新的照片,雖然電子紙剩下兩期…。
記者 鄭琬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