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宏 將熱情化大愛的實踐者
楊世宏 將熱情化大愛的實踐者
記者 黃湞尹 報導 2010/05/16
溫和慈善的笑容,平靜和緩的口吻,是楊世宏給人的第一印象。目前就讀交通大學電控所博士班六年級的他,在四年前因為對於環保的興趣而加入交大慈青社。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弱勢族群,讓楊世宏原本對於環保議題的關注,也漸漸擴展到人文關懷。幾年下來,楊世宏從服務中自我成長、從師長的身上學習人生態度,做服務成為在課業繁忙之餘,支持他生活下去的力量,楊世宏也希望更多人能夠一起來享受因為服務而得到的喜悅。 楊世宏溫煦和善的面容,讓人感覺十分親切。(攝影/黃湞尹)
熱情從環保擴及人文
新竹地區九所大學都有慈青社,主要服務的單位也不盡相同。例如清華大學是去竹東世光教養院,陪伴腦性麻痺的院童;中華大學主要服務榮民之家的老爺爺;玄奘大學則是以協助創世募發票為主;元培大學負責修德之家,定期去照顧和陪伴精神病患;至於交大沒有特定的服務機構,平時會去參加其他各校的服務活動,固定每個月會到環保山去做垃圾回收分類。儘管一剛開始是為了想要做環保志工而加入慈青,楊世宏漸漸地在慈青的其他服務中,發現慈濟在人文關懷方面的理念,跟自己平常的生活哲學很接近,也發現服務的多元面向,於是就更加想要留下來,投入這樣的工作。
這個週末楊世宏要去的是修德之家,他談起與院內的精神病患者的互動,「他們雖然是精神病患,但是很神奇的,跟他們互動其實很容易,他們就是很單純,很不可思議!」因此讓楊世宏覺得,雖然這些服務機構住的是與平常人不太一樣的特殊疾病患者,但是卻是非常詳和、非常單純的地方。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精神病院」或「身心障礙者」,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恐懼的迷思和誤解,其實如果真的實際體驗過,將會知道這些收容特殊疾病患者的場所,是一個多麼沒有心機、令人感到舒服的環境。
服務他人同時修練自己
做環保是楊世宏當初加入慈青社的主要動機,之後隨著夥伴和師長做服務,也開始對於人文關懷的服務工作產生興趣。兩者之間的差別,他認為是在於有沒有和人有實際上的接觸,服務人群可以磨練的是如何主動去接觸人群,以及學習被人拒絕時,如何轉換心念,在「熱臉貼冷屁股」時還能夠懷抱熱情;環保服務雖然沒有直接接觸人群,但是透過改善環境,間接地也是在替人群服務。楊世宏認為做環保最主要是在於對自我的修練,是一種自律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慾望,不奢侈浪費、不亂丟垃圾。儘管型態不同,但兩者都是在培養人們的慈悲心。
楊世宏認為熱情是做志願服務最重要的必備條件,也是人生當中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具備的。有了熱情之後,還需要有耐心讓熱情能夠持續下去。做志願服務最基本的就是要願意花時間和心力,而且通常付出之後不一定會得到回饋,這些都是需要熱情和耐心加以調適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前輩的指導和帶領,讓新志工不會感到陌生害怕,有依循的方向,知道該如何去做,也可以讓原本熱情比較不足的志工,願意繼續留下來做服務。
當初會選擇慈濟做為志願服務的入門,楊世宏認為慈濟是一個非常有組織規劃的慈善團體,對於服務工作的事前準備非常足夠,所以讓志工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狀況,因此也能夠吸引到比較多的人一起來投入。此外,慈濟也一直不斷地在從事「教育」的動作,不只是學校的教育,還要教導大眾每一件事物背後的道理,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服務之前,也會先給予志工完備的教育訓練,把事前準備做到做完善謹慎,才不會出錯。
![]() |
楊世宏在慈青社校運會擺攤時,向同學推廣環保杯。 |
遇挫折更加堅定信念
談到在當志工的這幾年遇到令人沮喪的事,楊世宏說:「當志工就是在服務一群人,也會希望大家都能夠有那個善心,但是有時候會發現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們這樣有熱情、願意去付出,」因此當他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覺得有點孤單,產生挫折感。但是正因為遇到這樣的困境,讓楊世宏更加堅定要想辦法去引導周遭的人都一起來做服務,把這樣的善念和精神帶給一般大眾。楊世宏還表示,一個人如果只為了自己而活、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當然還是可以過得很好。但是社會上依然存在這麼多的弱勢族群,如果沒有了這份愛心和志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成只剩下資本主義社會中,逐漸兩極化的階級。在台灣社會福利制度還沒有發展完全的環境之下,過於自我的價值觀會帶給社會不太正面的影響,所以楊世宏認為更應該要去發揚善念,使得更多人一起同行。
進入慈青之後,楊世宏在價值觀方面也成長許多。一剛開始在做服務時,楊世宏秉持著慈濟的理念信條,不管別人怎麼想,他仍然堅持這些原則,但後來卻逐漸發現四處與人發生摩擦。在師伯師姑的指導之下,楊世宏才明白,慈濟的這些理念他其實並沒有融會貫通,甚至他的理解有些偏差。最後他發現原來更重要的,是要有圓融的心,要是沒有這樣好相處的個性,就算堅持慈濟的理念也無法跟夥伴進行良好的團隊合作和溝通。用圓融的心跟人好好相處,才有機會去改變他們,進而幫助更多人,「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楊世宏說。
現在的社會當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兩極化,富有的人比較難有慈悲心去體會弱勢族群的生活,也比較不願意付出時間去關懷他人,「願意付出時間是最珍貴的,所以我們一直在倡導『濟貧教富』,就是希望在救濟貧困之餘,能夠教導更多富有的人,用同理心去幫助其他比較不幸運的人、去改善他們的生活。」楊世宏說道。在志願服務當中,難免有人是為了沽名釣譽而做,楊世宏平靜地表示,只要他們沒有做壞事、沒有浪費資源,一定仍然會有人受惠,因此還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能夠做的服務工作上。楊世宏也希望政府的政策和各個慈善機構的行動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將資源平均分配。而一般人舉手之勞能夠做的,就是將愛心付諸行動,去發掘那些不為人所知的角落,讓弱勢的朋友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在慈濟的組織架構中比較特別的是,他們運用媒體的力量將這些消息散播出去,讓外界的陽光可以照進黑暗的角落。
在慈青社透過服務的學習邁入第四年,做服務已經成為楊世宏生活當中心靈的依靠,從服務之中他可以得到許多快樂和滿足。物以類聚,楊世宏很感謝有這麼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行、互相扶持,讓服務這條路不孤單,而且走得更加堅定踏實。
![]() |
記者 黃湞尹
哈囉 我是黃湞尹 大家都叫我綠巨人 喜歡跟很多人在一起享受其中快樂的氛圍 生活中就是以課業和啦啦隊 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在有機會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 是個很長舌的女生 在網誌上仍要碎碎念不放棄任何可以記流水帳的機會 被人說笑點在地心所以如果你需要獲得講笑話的成就感 歡迎來找我 正常情況下 如果一天不笑會渾身發癢 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帶給各位任何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