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

《刀裡藏笑》漫談整形書誌

現在是全民瘋美容的時代,對於整型的觀念也不如以往的保守。打開電視與報章雜誌,甚至可以看到女藝人不諱言自身的整容經驗,更有名人以此作為賣點,搖身一變成為醫學美容專家,出版著作大談整形手術及成效。

《刀裡藏笑》漫談整形書誌

記者 黃艾如 文  2010/05/16

 

市面上有相當多關於整型的著作,如左邊天下文化於二○○八年出版的《刀裡藏笑:整形專家要你好看》,以及右邊的《公主誌》第109期。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現在是全民瘋美容的時代,對於整型的觀念不如以往的保守。打開電視與報章雜誌,甚至可以看到女藝人不諱言自身的整容經驗,更有名人以此作為賣點,搖身一變成為醫學美容專家,出版著作大談整形手術及成效。例如前幾年大紅的斯容,寫了一本《i美:斯容百變造命運》談論整形的心路歷程,在末幾章介紹了各類整形手術;以及李蒨蓉的雜誌《公主誌》第109期,更以親身體驗介紹微整形,做了《免動刀!微整美容初體驗》的特別企劃。


圖解整形手術 簡單易懂

除了名人「掛保證」式地談論整型之外,市面上還有另外一種性質類似的書籍,形式是作者為專業的醫師,為讀者說明各類的整形手術;例如天下文化於二○○八年出版的《刀裡藏笑:整形專家要你好看》,即是由整形醫師王篤行所撰寫。第一章提及整形的概念,包含一般手術後的基本保養,接著按照身體的各個部位做章節區分,分別有眼睛、鼻子、小臉、肌膚、乳房、小腹、臀部、腿、毛髮以及其他,並一一介紹相關的手術及知識。

書中的用字相當簡單,沒有艱澀的醫學用詞,更不時穿插幾則相關的笑話,讓閱讀變得有趣,在每一章節後面也設有Q&A,試圖回答一些相關的常見問題。而對於手術過程的說明,更配合簡易的解剖圖讓讀者更加瞭解,包含從哪裡切、切多少、切完之後怎麼縫,另一方面也製表比較相關手術的價格、效果等。總的來說,比起名人聊自己的整形體驗,《刀裡藏笑》擁有較完整也較有系統的訊息。


醫師與名流 相輔相成

牽扯到專業醫學的書籍,即使作者本身就是醫生,大部分也都有其他醫師推薦,以證明內容的正確性。有趣的是,舉凡跟整形相關的出版品,不管是醫師或是名人執筆,經常看到這兩個角色同台演出,要不就是「名人代言、醫師背書」,要不就是「醫師專注、整形或美容相關的名人推薦」, 前者就像是李蒨蓉的《免動刀!微整美容初體驗》,後者就像是《刀裡藏笑:整形專家要你好看》。

《免動刀!微整美容初體驗》介紹各種整形方式,有的李蒨蓉會親自去做,附上過程照片、前後比較照片以及感想。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翻開《免動刀!微整美容初體驗》,正文開始前是醫生的簡介,附上診所的聯絡電話與地址,接著介紹各種整形方式,部分李蒨蓉有親自體驗,附上過程照片、前後比較照片以及感想;更甚者還介紹幾樣保養品,用作術後保養或是給還不需要整形的讀者使用,其中的商業推銷性質一目了然,幾位醫生及其診所也搭了宣傳的順風車。而《刀裡藏笑》倒是沒有這麼重的商業氣息,封底幾位女演員、前中國小姐、前環球小姐等十二位名人的推薦,讓人感到此書作者的名氣之大;而事實上,也是有許多醫師藉由為名人整形,而闖出名號的例子。然而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不難看出整形醫生與名人之間的共生關係,也因為如此,釐清某篇文章是否因為醫生幫名人賣東西,或是名人幫醫生宣傳而掩飾掉某些「事實」變得更困難,而讀者究竟該相信這些訊息到什麼程度,也不得而知。

此外,或許人們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書上刊載的東西確實可信,而那些商業操作也確實不影響醫師的專業判准,但是這些夾帶著傳銷意圖的整形資訊,往往訊息只停留在表層,尤其強調手術用途與效果。對於一個不想知道太深入的資訊,只想知道有沒有效、會不會有危險的人而言,原理似懂非懂地帶過的傳銷文章或許已經足夠,但是對於一個想要更了解這一領域、想更清楚其中原理的常人來說,除了看不懂的專業醫學報告,就只能從行銷用的介紹文章中尋找,沒有不帶立場的相關科普著作可以參考。


先定標準、再行介紹的寫作模式
《刀裡藏笑》直接附上圖解以及數據,告訴讀者所謂漂亮的鼻子,是眼睛的寬度與鼻翼的寬度為一比一。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不置可否地,比起商業雜誌,雖然也有為自家診所宣傳的疑慮,但是專業醫師著作的可信度相對較高。然而,正因為是由專業的整形外科醫師所著的書籍,究竟如何才算美麗這個問題,有了更「科學化」的答案。相較於被譽為「時尚大師」的黃薇,在著作《微調術》書中,空泛地談起黃金比例與美貌的關係,《刀裡藏笑》直接連數據附上圖解,告訴讀者漂亮的鼻子,是眼睛的寬度與鼻翼的寬度為一比一。也就是說在每一章節介紹某個特定的身體部位時,一開始一定先用幾頁篇幅,點出這個部位要符合某些比例看起來才漂亮。

簡而言之,就是先定義怎麼樣的臉才叫美,再教讀者如果想要變美,有下列方法可用……。類似的手法,事實上在任何美容書都可以見到,李蒨蓉的《免動刀!微整美容初體驗》,也是以要改善什麼為出發點,引入後來的介紹文字。不能否認的是,今日如果大家都不想改變自己的外表,那麼醫學美容以及相關介紹書籍根本不會存在,不管是實體銷售的出版品或是網路文章,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篇幅在談論整形手術,原因在於人有變美的需求。

可是,從已經預設讀者應該改變成什麼樣子的觀點出發,否定了在這個單一化標準以外的人們,屬於另一種美的可能性,使得眾人嚮往的就是某個特定的身材、外貌,整形技術在這些文章的介紹下,充其量只是工廠製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最終結果的產品就是符合「美」的規格的人體,無法引導讀者思考某些根本性的問題;譬如說為什麼人應該要變成某個樣子,或者為什麼不利用同樣的技術,去做出更獨特又美麗的臉孔。我們能不能夠期待,有一天社會流行的是去欣賞各種不同的美,而不是叫我們去往某一種形式靠攏?或者說,即使不那麼美,又怎樣?

記者 黃艾如
  照片模糊是對喀報侵害我肖像權的微小抵抗。(淚) 其實我很討厭把自己的照片放在網路上,忍很久了,終於到了電子報要結束,可以偷偷拿掉的這一刻(笑)。 沒想到老師有令,為了維護本報專業之形象,不得惡搞,所以還是只能放回來......。    
記者 黃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