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人特攻隊 勤勞的妥瑞兒
操人特攻隊 勤勞的妥瑞兒
記者 宋宜玲 報導 2010/05/23
妥瑞症究竟為何?即使妥瑞症早在150年前便於醫學史上出現,但對許多人而言,妥瑞症仍是一個謎樣的病情,「只有在自己小孩出現妥瑞症狀時,才深刻明白什麼是妥瑞症。」台中李媽媽的六歲女兒在幾個禮拜前,出現不定期用膝蓋撞桌子、擠眉弄眼、擰手等異常行為,在經過醫師診斷後,才得知原來是妥瑞症找上門。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即使李媽媽盡力說服自己「妥瑞不是病」,但每每看見女兒無法控制的妥瑞症發作時,心中的焦慮與無力感仍令她無法釋懷。
小孩快樂成長是家長最大的心願,只要多些包容與了解,妥瑞症狀就不再是惱人的問題。(圖片來源/Google)
資訊落差 妥瑞理解淺
妥瑞症為遺傳性的神經運動疾病,於19世紀由法國醫師Gilles de la Tourette首先提出,但由於妥瑞症多半屬於多元複合的症狀,主要的反覆不自主抽動(tic)症狀,有時會與注意力不全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以及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等併發,因此在一開始妥瑞症研究尚未成熟時,Tourette醫師的妥瑞症宣示並沒有被多數醫師採納,即使患者具有妥瑞症症狀,在醫師診療時仍是用當時現有的疾病名稱與特徵,來斷定妥瑞症患者,妥瑞症的特殊病例因此一再地被邊緣化處理。
早期在醫學界中,妥瑞症被視為是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一種,直到妥瑞症的研究持續累積並趨於成熟後,在20世紀時才由神經學大師 Jean-Martin Charcot(Tourette的老師)正式命名,並以首位提出者Tourette為疾病名稱,"Tourette syndrome"妥瑞症正式問世。
根據98年12月號第434期《當代醫學》月刊指出,台灣6歲到12歲的國小兒童之間,妥瑞症的盛行率為千分之5.6,其中27%的患者有家族病史;另外,男性罹患妥瑞症的機率又比女性高出4.5倍,上述數據都顯示妥瑞症在台灣並不算是罕見疾病的一員。然而,由於妥瑞症的抽動症狀,時常讓不知情的人誤以為是調皮搗蛋或是過敏、過動症、強迫症等,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特異舉止時,在對妥瑞症一無所知而苦無求援的情況下,甚至會轉而尋求神祇的幫助。即便時代已推衍至知識爆炸的21世紀,但對於妥瑞症的曲解甚至汙名化的情形,仍然層出不窮。
「我從小學開始點眼藥水直到進入大學,才有人告知我原來我不是眼睛過敏,而是得了妥瑞症。」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生詹穆彥苦笑著說,他的妥瑞症狀主要是眼睛抽動,小學醫師診斷他為眼睛過敏,而詹穆彥與他的家人也用「過敏」這病名將妥瑞症症狀合理化,直到十幾年後才知道,自己原來患有妥瑞症。詹穆彥的誤診經歷淺顯,卻也深刻描繪出妥瑞症在台灣的「知名度」相當不足,不只是一般社會大眾,連專業的醫師也會出現誤判的情形。
推廣妥瑞 從你我做起
台灣妥瑞症協會秘書長李淑惠,在今年5/15日中區「認識妥瑞症」座談會中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讓妥瑞症消失,而是讓更多人能夠去了解並接受妥瑞症。」台灣妥瑞症協會於民國91年6月31日成立,前身為民國88年成立的「跳躍的音符兒童發展協進會」,此協會除了致力舉辦全台巡迴座談會外,在協會的網站上也放置妥瑞症的相關文獻、長庚醫院妥瑞症門診時段以及問答互動專區,提供國人一個完善的妥瑞症資訊天地。
然而,在面對妥瑞症的推廣時,台灣妥瑞症協會也面臨到一些力不從心的問題,秘書長李淑惠說明:「在辦活動時,會很明顯地發現中部以南較推廣不起來。」或許是城鄉差距的問題,讓國人接觸到的資訊量受到影響,對於妥瑞症的接受程度也連帶產生落差。資訊必須透過載體才得以被人接收,像是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網路等,都是目前慣用的媒介,而近年來由於快速與便利性高的網路迅速竄紅,讓知識落差的現象相形之下愈來愈懸殊。
舉台灣妥瑞症協會巡迴座談會為例,其資訊多半是透過網路宣傳,若想了解妥瑞症的人不會使用網路,即使座談會很成功地舉辦上千次,不知從何得知訊息者同樣也是無從參與。面對知識落差問題不能太過心急,必須長期且耐心的經營才能有成果,此外李淑惠也強調,推廣必須從自身開始做起,只要慢慢地從一個點轉而連成線,到最後就可以化成一個完整的平面,讓妥瑞症可以浮出檯面而不被人漠視,「妥瑞小孩最需要的,就是大家對妥瑞症的包容與了解。」李媽媽一語道盡所有妥瑞症家長的心聲。
勤勞代替抽動 扭轉負面印象
台灣妥瑞症研究權威,同時也是台灣妥瑞症協會理事長的王輝雄醫師,在中區妥瑞症座談會時以「操」人特攻隊來形容妥瑞人應該具有的生活態度,並非「超」於常人的「超」,而是要勤奮努力的「操」,只要適時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領域,例如藝術、體育等,讓精力有其發洩之處,妥瑞的症狀也會隨之減緩,有30~40%的機率的妥瑞人在歷經成長期後會痊癒,而其他妥瑞人即使無法完全復原,其妥瑞症狀也不會比幼童時期嚴重。
王輝雄醫師認為,由於台灣是高度經濟發展的國家,人民普遍生活富裕,致使台灣的妥瑞小孩病例有增無減,「把小孩送去非洲,妥瑞症就會好了。」原因是如果妥瑞症患者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當最基層的生理需求能否滿足都是問題時,妥瑞兒也就不怕沒有管道抒發多餘的精力。或許妥瑞症就像是一種文明病,過去不是沒有妥瑞症的病例,而是一當時沒有太過重視此類病症,加上從前人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地過生活,相較之下,就沒有多餘的精力撥給妥瑞症。
「台灣勤勞協會」是王輝雄醫師用來戲稱與期許台灣妥瑞症協會的名詞,目標是希望在經過大家賣力地長期宣導後,不但妥瑞人能夠為了抑制妥瑞症狀更加勤勞,進而在各個領域都能有傑出的表現,同時也能扭轉一般大眾對於妥瑞症的負面刻板印象。因此,勤勞將與妥瑞症畫上等號,tic再也不會是個惱人的病症。
![]() |
記者 宋宜玲
哈囉,我是傳科100級的宋宜玲 你也可以叫我Abby‧目前最常拿來稱謂我的名詞 雖然每個禮拜都要面臨到交稿的瓶頸 不但要寫文字,又要學html、電視、廣播等等!! 快讓我發狂了..... 但我想我會好好熬過去的!!! 也希望這學期能夠繼續加油,寫出讓大家喜歡的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