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候選人 服務?擾民?
五都候選人 服務?擾民?
記者 王雅涵 報導 2010/12/05
「XXX,是○○黨內唯一提名的候選人,是正直有為的年輕人,畢業於國外知名大學,給XXX一個機會為市民服務……」

市區內到處可見為議員們卯足全力競選的宣傳車。(攝影/王雅涵)
吵雜的選舉宣傳車橫行於市區內,裝上為了展現候選人陽光形象而修圖到過度年輕的巨幅宣傳照,和提醒選民最重要的選舉號次,再加上一兩句飽含正面意涵的競選口號,或是由工讀生穿上黨服或候選人的競選服裝,騎著直接插上候選人旗幟的機車上路。這些汽機車穿梭在各大路口、街頭巷尾,以擴音喇叭肆無忌憚地為候選人宣傳,為民眾解釋候選人的競選理念,在狂打知名度的同時,也幫忙這些平時並不會出現在市民面前為民服務,唯有在選舉時才會跳出來自稱是人民公僕的候選人爭加一點印象分數。這個惱人的在投票日前的那一夜達到高峰,所有候選人同場大車拚似的,一輛接過一輛、一組接過一組的輪番大轟炸選民的耳朵。
根據我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候選人競選活動期間直轄市市長為15天前開跑,市議員必須到10天前,里長更是要到5天前才能開始選舉活動,依法最高可處到100萬元罰款。但是積非成是下的惡習,讓候選人習以為常地提前偷跑競選。而每日競選活動的時間更從上午7點到下午10點,等於一般民眾平日白天從起床到工作、上班至晚上睡覺前的時間,都可任由候選人合法的噪音擾民。
然而台灣選舉時的花招多,噪音也只是技倆之一而已,電話簡訊瘋狂地催票、按鈴發送面紙,道路、公園、學校或其他公共設施旁插滿旗幟、布條和看板,更已經見怪不怪了。
這些所費不貲的宣傳品費用到底從何而來?候選人又打算怎麼補貼回來?以維護環境保護和世界和平為訴求的國際政黨「綠黨」,便曾質疑候選人四年的薪水不夠支付一次選舉的費用,競選動機不單純,然而這也只是光怪陸離的現象之一。

滿街的旗幟和布條不容一絲空隙,甚至同樣的地方還插著兩面旗子爭鋒。(攝影/王雅涵)
《選罷法》第五十二條〈宣傳品印發及競選廣告物之懸掛豎立注意事項)明文規定,競選廣告物之懸掛或豎立,不得妨礙公共安全或交通秩序。對於安全島上的旗幟是否會妨礙視線,駕駛人林茂盛肯定地說:「會啊!當然會啊!怎麼不會?路上拜票的也會影響啊!」反應了不只有礙市容觀瞻的廣告物會妨礙交通安全,包括路上的宣傳車沿街拜也是一大困擾。儘管也有民眾反映不敢走天橋是因為旗幟遮掩視線,怕發生意外時無人看到可求救,但是除了安全的問題,難道市民必須容忍這樣的選舉活動繼續破壞市容以及環境生態?
五都選舉前的最後一夜各路人馬精銳盡出,無不抓緊時刻為自己打廣告。開店面賣五金鋼鐵的商家便遇上一個不可思議的事,路過的候選人出動約十台的宣傳車於尖峰時刻拜票時,竟然隨意從宣傳車上沿街丟擲鞭炮便揚長而去,不顧其他行車、用路人的安全。被扔擲鞭炮的女老闆極力表達不在意此事:「沒關係啦,我們不介意,沒關係。」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不在意自家店門口多出突如其來的鞭炮。有的人回應不予置評,而另一個店員微笑地表示這只是每次選舉都會有的事。當問到是否會影響到投票給這位候選人的意願時,只有一位願意回答:「我們的選區不在這裡。」

從宣傳車上被隨意扔下的鞭炮直接於馬路邊施放。(攝影/王雅涵)
即使是平時沒有特地在關注政治、注意媒體報導的人都可以被迫知道,又是一個選舉季節的到來。知名的社群網站Facebook上創立的新粉絲團,從名稱「抗議白目選舉車,平日、假日都不得安寧,還我安靜的住家環境!」、「反選舉宣傳車“噪音擾民”!拒投擾民之競選人!」、「反噪音互助會 Anti-Noise 反宣傳車,選舉車,擴音喇叭車等各式噪音」就可以看出民眾的不滿,想要串連抗議宣傳車。訴求如同社團名稱一樣簡單易懂,打算投票給不使用宣傳車和電話拜票擾民、像清流一樣的議員候選人,拒絕只會造勢、呼喊口號,平常沒作事,選舉日要到才來作秀的候選人,並呼籲一人一通電話致電給競選總部,表達對安靜住家環境被破壞的不滿,或是直接以選票反制這股由來已久的歪風。

來自Facebook粉絲團「反選舉宣傳車"噪音擾民"!拒投擾民之競選人!!」的LOGO,
暱稱Ben Wu的網友表示:「超誇張,想到被吵成這樣,以後還要發薪水給他們就氣。」。這種劣質的選舉文化近來引起不少檢討反彈的聲浪,於競選期間便不尊重選民的候選人,怎能期待當選後會傾聽人民的聲音?但是這些擾民的舉動可不只限在競選期間而已。
選舉結束並不代表干擾也隨之消失,謝票也是選舉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勝選者或是敗選者皆必須發表勝敗選宣言,為數月來支持他們的競選團隊和選民表達謝意,所以接下來又是一陣敲鑼打鼓、放鞭炮。一整列的宣傳車出動掃街謝票,大聲公繼續放送,連選後也不算放過選民。天橋和安全島上旗幟最多且最醒目的地方,在清潔隊迅速的動作下,在選後隔天幾乎立即被全數拆除,「暫時」還給市民乾淨的環境。

2010縣市升格後的五都選舉被視作下一屆總統大選的前哨戰,2012年一月立法委員的改選拉高到國家層級,又是一場不可等閒視之的割喉戰,三月總統大選是國家元首的選舉,當然更是所有選戰中最重要的一場。一連串的選舉下來,台灣民眾幾乎等不到一個安靜的環境,到底後選人參選是為了服務民眾還是騷擾民眾,這點讓人漸漸摸不著頭緒。
![]() |
記者 王雅涵
大三生,就讀交大傳科系, 家境普通,一父一母一兄。 好久沒有進行採訪的練習讓 我很緊張接下來的作業,但 是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越 王勾踐的典範讓我有動力優 雅的結束這學期,然後前往 涵碧樓玩好好的犒賞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