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齊恩:在家中學會開闊
詹齊恩:在家中學會開闊
記者 李庭蕙 報導 2010/12/05
同學,顧名思義就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校一起作息,一起學習。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意思,但卻有極少數的人,直到高中才體驗到什麼是同學以及同儕之間的互動。有些人甚至到大學時期才接受正統教育的人。他們並非翹課在家,而是一群在家自學的學生。今年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學生中,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家自學的人數更是五根手指都數得出來。詹齊恩,正是其中之一。

詹齊恩,今年就讀輔仁大學宗教系一年級,是台灣第一批在家教育的學生。這種教育方式在台灣並不普及,外界多半會對他們有些誤解,例如無法適應團體生活,或是足不出戶,像個白面書生似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外表黝黑而陽光的詹齊恩,就如同一般大學生,能怡然自得的面對人群,也會積極參與社團。「最近還要參加台大盃的射箭比賽。」他神采奕奕的說道。
在家自學 卻擁有更開闊的視野
在家自學是國外引進的教育概念,這種方式與早期《國民教育法》中的義務教育政策有所衝突,因此當時詹齊恩的父母與一些有相同理念的家庭集合起來,向政府爭取這項權利。直到民國88年修正法案,讓在家自學成為被肯定的教學方式之後,詹齊恩離開短暫的兩年小學生活,回到家中由父母親執教鞭。詹齊恩說,雖然政府認為「為了避免群體脫離關係,所以希望我們有部分課程回學校上課。」但大半的時間仍以在家自學為主。
「每天的作息時間都有規劃。」不只有學校需要按表操課,在家教育也是如此。由於沒有像學校制式的時間控管,所以在家教育的方式,無論是家長或是學生,都需要很強的自制力。「有些家庭會在家裡貼滿精神標語、口號。」至於,談到自己的作息,詹齊恩不好意思的笑著說:「理想時間是五到六點,有時還是會賴床,不過基本上七點半以前一定會起床。」
在家教育的概念主要是由基督教背景的家庭引入。因為多半為基督徒,所以早晨會有研讀聖經的時間以及研究像是老莊思想的東西方哲學。而後續時間的運用,與學校課表類似,像是國英數的學科,還有音樂美術等術科。課程的安排方面,國小時期父母為詹齊恩擬定課表,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放手讓他學習自我管理,建立自己整天的行程規劃。因此,即便從小到大待在家中自學,詹齊恩卻沒有嬌生慣養的性格,相較於同齡反而多了幾分成熟。
自學的方式,讓詹齊恩的學習之路,有各式各樣的老師。在品格教育上,他以父母為師。「父母給我很大的影響。」身為基督教教會長老的父親以及同為基督徒的母親,對於人格教育相當的重視,因此無論在言教或身教上,都為他做了最好的示範,從詹齊恩的言談中,不難聽出他對耶穌基督的虔誠。在課業學習上,父母則扮演輔助的角色。詹齊恩遇到疑惑時,父母並不直接告訴答案,而是提供參考資料與書籍,讓他自己從中找尋解答。另外,父母也為他找了許多優秀的老師,從射箭、擊劍到中國武術與針灸,給他機會嘗試各種新奇的領域。「我覺得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投資,真的是無價的。」詹齊恩流露出感性的一面說道。

「我可以找到真的很想學的東西。」詹齊恩認為學校的作業或作品是由老師規定,自我探索的機會有時被限制住,在家學習讓他接觸到許多學校不會教的事,能主動摸索不一樣的事物。小學時後的他是個好奇寶寶,對遙控模型充滿興趣,相較於同齡小孩向父母吵著要買遙控車,詹齊恩則向父母要求電路板、啟動器….等電子零件,並在網路上找尋專業玩家,詢問他們相關知識。詹齊恩自信的談及組裝模型的經驗「那些外型都是自己組裝的,然後做出來搭配自己想要的。」

「填鴨式教育體制 只會僵化學生思想」
到了高中年紀,面臨考大學的社會現實,自學內容多半還是會轉向學校教學為主,減少許多非正規課程的時間,以準備所謂的自學學力鑑定考試,唯有通過考試才能參加學測與指考。為了大考,詹齊恩也曾參加過補習班。補習班對詹齊恩而言,並不是一個愉快的經驗。詹齊恩搖著頭無奈得說:「根本不能算是教育,這根本是個營利事業。」這種過於填鴨式的授課,無法讓人獨立思考。有次上課,他舉手糾正老師,與老師爭論數分鐘之後,「全班同學都在噓我,但我還是堅持我的答案。」結果,老師最後發現自己的錯誤,同學也只能尷尬的回噓老師一番。
接受了數年的在家教育,詹齊恩卻沒有封閉自我、對新環境有所排斥。上了大學,詹齊恩表示新生活跟他想像的有些相同,也有些不同。過去認為大學就像西方那般,學生與老師在學術殿堂此起彼落的討論。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台灣的大學並沒有如此開放。
詹齊恩皺著眉頭談道:「大學教育應該不是像高中教育那樣,有個標準答案。」當得知自己基督教概論期中考不及格時,詹齊恩對教授要求書寫標準答案的方式感到不滿。為了準備期中,他特地請教神父,再結合自己對基督的認識去作答。但最後寫出的結果,卻不如臨時背答案的同學,令他覺得,雖然是開放的題型,但老師的思維卻是封閉的。不過詹齊恩並不以偏概全的批評所有教授,因為大學裡面,還是有些思想開放的教授,願意聽取不同的聲音,在溝通與討論之中,得到不同的見解。
詹齊恩覺得,大學教育是一種新的刺激。在家教育固然提供獨立的思考空間,但學校教授卻能點出一些問題的盲點,激發新思維,開啟不同的思考路線。人際互動的機會相對於在家自學也多了許多。身為一個大學新鮮人,詹齊恩對於未來相當有規劃,他並不為自己設限,秉持著不斷努力、超越自我的原則,期待在新的體驗中得到新的體悟。
![]() |
記者 李庭蕙
我是李庭蕙,綽號小布,因為猜拳出布的時候,短短肥肥的手,讓人發自內心的說出小布二字。喜歡旅行、電影、歌仔戲。不喜歡每天洗澡的制度(可是我有向現實低頭!!!)、拿著便當還不能吃。今年居然大三了,真是歲月不饒人,準備要接受多多桑的荼毒。希望自己加把勁,通過傳科人必走的天堂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