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關於喀報

新手上路

記者 張宇翔 報導  2010/09/19


        這個暑假都在看一些關於特定社運議題的網站或部落格(苦勞網、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台灣農村陣線、高科技冷血青年、傳播學生鬥陣等等),這是由於一些因緣際會,不小心跟社運的人短暫的搞在一起之後的結果。這些有著共同理念與想法的人,各自發揮了他們的所學,從網站工程的建置,網頁內容的推廣,針對網友的回覆與即時的訊息傳遞,井然有序,特別在臉書上常常可見他們想用一句話激起你的興趣、同情、認同,然後,按下一個「讚」。

        我不清楚臉書上的一個數據對於輿論的風向球能起多大的作用,不過,看到網路媒體被這個領域如此蓬勃的運用,倒也升起了一股「這件事還滿有意義的嘛」的感覺。另一方面,也為在這個紛雜無章的網路社群,汲汲營營換取一些些議題空間的學生感到有些無奈,因為心裡暗自認為,網路上的認同反映的只是社會上巨大的冷漠吧!要不是我在現實生活中巧合性的走到這個場域,讓新的認知模式無礙地進入我的心裡,又怎麼能夠看到這樣的一群人,在自己的圈子內如癡如狂的勞動著,跟其他人一樣的勞動著。

        暑假另一個喜好是壹電視,畫質真的超好,一點進去就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內容上也以消遣性與話題性作為考量,幾乎把新聞當作綜藝節目在做,連記者的語氣都會刻意的模仿一些搞笑藝人,再加上一些諷刺的動畫與以前只有在完全娛樂才會出現的亮色系到處亂飛的字幕,我在寢室跟一群人一起看,沒有人不為它的內容開懷大笑的,至於壹電視到底對這個議題提供了哪些資訊,我們又確切的知道了什麼,對於所知的訊息又能夠提供怎麼樣的回應,誰在乎呢?

        對網路這個媒介的思考,或許可以算是我為喀報這門課的簡單預習。喀報目前還沒有Web 2.0,個人的意見是這樣至少可以讓問題變得單純一些,網路對我而言不是什麼體質健全的論述可以克竟全功的地方,至少苦勞網深刻地給了我這樣的教訓,如果要我說我自己對喀報的期待,我希望看過喀報的人(通常會是交大人吧!)能夠暫時放下電腦,努力地去觀察周遭,離自身最近的周遭,用更敏感的方式去了解自己和環境和人的關係,如果這個學期能夠寫出一篇,讓人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文章,那我會心滿意足。

記者 張宇翔
存在是被歲月吸到發紅的煙頭 當它落地,成灰成土 我願用我的筆做掃帚將它撿拾 聽它訴說一個快要消逝的故事    
記者 張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