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標準美 束縛女性美
媒體標準美 束縛女性美
記者 陳蕾 文 2010/12/05
怎麼樣的女性才迷人呢?凱莉米洛的火辣身材好像很棒,或者如李毓芬這樣玲瓏有致的女神更是不錯。似乎女性美有一定的標準在,同時也成為許多女性修飾身材的目標。是什麼建立了這些不成文的標準,讓好幾個世紀的女性不斷追尋,並以此修飾自己的身材以達「女為悅己者容」之效?
兩部電影 兩種女體美學
電影很大一部分的功能是娛樂,卻也無形中建構了大眾對於女性美的定義。以電影《華麗年代》來看,妮可基嫚所飾演的大明星,是所有男人心目中的謬思女神,但她不只是男性心中崇拜的對象,同時也告訴了女性觀眾:如果要得到他人崇拜,就要擁有妮可基嫚在電影中所展現的特質:曼妙的身材、舉止從容優雅。
另外,本電影中其他的女性在男性心中的形象也是非常鮮明:性感、前凸後翹的身材,豐腴而不流於肥胖。在潘妮洛普克魯茲跳一段艷麗又冨含性暗示的歌舞當中就可以發現,她身穿馬甲,突顯女性的前凸後翹、小蠻腰、腿纖細修長,就是男性心中期待的女性形象。

不過也有反向操作的例子,李安所執導的《色戒》當中,他故意讓湯唯裸露出男性才可以「正當」展現的腋毛,賦予湯唯所飾演的王佳芝一種野性美。他表示腋毛是一種性感的象徵,尤其五零年代的東方女性並不會刮,除去腋毛是後來西方所傳入的美學。西方人認為毛會引起男性對女性的性慾,所以女性身上留有腋毛是羞赧的,應該被隱藏的。相反的,腋毛對於男性來說則是野性、男性氣概的象徵,除掉腋毛就是娘。
對女性來說,除去自己身上的腋毛才是乾淨,可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但李安選擇將腋毛在電影中展現,突顯了不同的女性美學,一反現代女性的美體迷思。
網拍模特兒 美女的標準
網路拍賣在近兩三年當中迅速竄起,甚至可以取代實體店家,許多女性常逛網路拍賣來購買衣物,但是裡面的模特兒卻是暗藏玄機。網拍利用身材姣好的模特兒展示衣服,讓消費者會不自覺向內投射,看到模特兒穿得如此漂亮,想到如果是自己穿呢?而自己的身材是不是跟她接近?
在試穿衣服時,模特兒穿起來的視覺效果也給予相當大的影響。「這件顯瘦的褲子我穿起來怎麼窄,跟模特兒穿起來的感覺一點都不一樣,應該是我太胖了!算了,等到我瘦一點再來買這種褲子好了。」這是身材其實中等、健康的女生在決定要買衣服時會去思考的,由此可以看出,模特兒過瘦的身材搭配網拍衣服,成為了女生購買衣服對自己的期許及想像,但其實是模特兒瘦得有點誇張,而不是購買衣服的女性太胖了。
因此模特兒的身材成為建構社會大眾看待女性身材的範例。其實網拍皆會在旁邊附上模特兒的身材資訊,很多模特兒的身材如果換算成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很多都是過瘦的,但是在社會大眾眼中,那才是美,這也同時告訴了消費者,擁有扁平的肚子、纖細的腿、沒有蝴蝶袖的女性才是吸引人的美女。

日常的新聞 刻板女體的強化
另外新聞對女性身材的描述影響也是相當深遠,以著名的蘋果日報動新聞為例,蘋果動新聞常有報導正妹的特輯,其中攝影機多拍女性胸部、腿,或者以姿勢來展現凹凸有致的身材。這樣的「新聞」雖缺乏新聞性,卻是許多觀眾愛看的。同時在其經營的報紙當中,有今日我最美專欄,蘋果的攝影師街拍許多正妹,更成為台大BBS表特版中,常被拿來討論的來源之一。這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建立了大眾對女性美的標準,並藉由評論與負面訊息的連結,排斥這些「標準」以外的女性美學。
這樣的新聞現象讓觀眾不自覺的被暗示該注意什麼地方。其攝影機拍攝女性身材的畫面很多都具強烈的性暗示,加強了吸引人的女性就要有胸部大、屁股大、眼睛大,腿纖細,不能太胖,並且穿著要性感等特質,同時更是讓看到這種新聞的女性,將這些條件列為自己購買衣服或者減肥的目標。
就連一般的新聞報導也是如此,以中天新聞《比基尼身材 台灣區亞姐超級明星臉》為例,其中有許多畫面是拍攝參賽者的胸部、腿,並且特寫胸部之後才帶到參賽者的臉。藉由攝影機告訴女性觀眾參賽者會被注重的部位,進而告誡這些部位也是她們需要注意及保養的。
拉鋸中的女體迷思與省思
這些日常生活的媒體建構了大眾對於女性身材的標準,使得女性要以男性觀看女性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身體,並且以男性的角度來約束自己的身體,同時以男性立場,展現自己的身體來取悅男性,但是這一切並不是可以輕易被發掘的。以減肥來說,一些身材正常的女人,社會默默地將男性會喜歡的標準內化到女性的眼睛,女性以男性的眼睛看待自己的身體,促使女性一直無法滿足於現況,不斷修飾自己的身材。
而「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更是深刻反映了女性為男性妝容的現象,此出自司馬遷所作的史記,表示女性願為自己喜歡的男性打扮,這就反映了女性用展現自己身體與容貌的方式,換取男性的喜愛,更是刻劃出女性單向展示的關係。
但這歷史的慣例已在女性心中根深蒂固,尤其媒體的輔助更是加強了女性與男性之間不平等的觀看關係。女性如何破除這樣的迷思來看待自己的身體?是對自己現存的身材有信心而不感到羞愧?但是每當走到每次鏡子前面,自己所看待、評斷鏡中影像的標準又是什麼?要將這社會的標準從看待自己身體移除是相當的困難,畢竟很多標準是已經內化在心中而不自覺。如果真的可以將這些標準完全移除,那鏡子的意義又何在?這樣在看待自己時會產生手足無措的焦慮感嗎?這些或許沒有答案,畢竟標準從沒有被移除過。
![]() |
記者 陳蕾
莫名其妙很注重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覺,所以一直以來都被感覺牽著鼻子走。靠感覺做事的我,音樂成為撫慰心靈的最好良劑。如何用文字表達我對自己生活周遭的想法,其實對我而言自從國中以後就開始有點難了,想到可真是汗顏阿!不過,努力嘗試,嘗試在喀報當中,可以將自己的感覺、想法完整且美麗的表達出來,讓大家可以與我一起體會我的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