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倫 不凡的政治夢
宋佳倫 不凡的政治夢
記者 王雅涵 報導 2010/12/12
「我叫宋佳倫,我將在中正萬華應徵一份工作──2010年台北市議員候選人。」
這是一個認為自己處於社會邊緣、來自底層的年輕人,網路部落格副標上的自我介紹,和單刀直入地表明自己參選意願一樣令人印象深刻,第一眼見到她的人很難將目光從她身上移開,更正確地說是從她的頭上移開。

投身選戰 自許做政治代理人
今年10月底強颱梅姬襲捲台灣,其中宜蘭、花蓮地區受創最深,蘇花公路上更多處坍方,造成1人死亡25人失蹤,是蘇花公路通車七十八年最大的災害事件,最終在廣大的民情壓力,與喊出「花蓮人需要一條平安回家的道路」的氛圍下,讓蘇花高如預期般快速輕鬆地通過興建的環評。而為了抗議環評法於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環評時被漠視,宋佳倫連同綠黨四位市議員參選人落髮以示抗議。
有著堅定的眼神和自信口氣的宋佳倫對著自己的社運、參政之路侃侃而談,儘管她做過非常多的社會運動、參加過許多研討會、認識非常多的組織、在學校社團裡面講課等等,有著六年豐富的社運經驗,而這些經歷也是她後來競選時募款的來源。但是與一般年輕人無異,在六、七月之前她對政治的感覺是很無聊的,直到身邊的朋友想要參政時她開始轉變想法。等到她投身選戰時,競選訴求對象便是原本同她一樣對政治普遍較冷感的年輕人,競選的策略也以網路文章為主,並以一個小人物參政的角度去表述。
對於網路、對於年輕人宋佳倫有很大的自信:「很多人告訴我他從來都沒有投票過,但是他會去投我,也有很多人告訴我他沒有投票過,他也不在我的選區,但是
他真的很想投給我 這個改變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為了讓社運團體不再只是狗吠火車,無法確實監督政府,宋佳倫參選的最大目的便是做政治代理人,成為民間團體和政府溝通問題時的橋樑。
多年工作頻碰壁 激發改變的心
而宋佳倫提出的政見其實都與她自己切身相關:反派遣、反剝削,性工作合法化,反貧窮支持遊民。從十八歲來台北工作做過派遣工作或是正職的低薪工作,卻受到仲介剝削,後來加強自己的實力以保障工作的穩定,重回研究所拾起書本讀書,然而教育並沒有達到她所想的階級翻轉的功能,也正因為邊工作邊上課並付出心力做社會運動,宋佳倫有過一段非常辛苦的時間,沒有原因地暴瘦19公斤,卻很絕望地發現在台北還是買不起房子,認為自己陷入窮忙族的生活:「我很努力的工作,但是我賺不到足夠我在這邊生活的錢。」
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是宋佳倫於台北工作多年的認知。從十八歲上來台北後認為自己夠大了,不想再倚靠家人的她,今年暑假本來想打算打工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讓開學後念研究所時較不需花心神去維持生計。然而暑假所能找到的短期工作扣除生活費後便所剩無幾,較高薪的工作職缺也是僧多粥少的情況,所以打算以專長玩SM來增加收入,卻因為台灣長期對性工作者保障的漠視而卻步。宋佳倫在安全的考量下便改轉薪水較高的啤酒促銷的打工,但是減去交通和化妝費用後,最終所拿到的工資也不如預期。
生於新移民家庭 嘆台灣歧視
然而既然走上參政之路,便不會只是個人的事情,必須能說服家裡的人理解。一開始宋佳倫沒有打算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參選,抱持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方式,慢慢地讓家人一點一點地知道,最終透過媒體的報導得知,所幸有非常豁達的母親鼎力支持。遺憾的是,家人和宋佳倫自己一開始所評估的安全問題的確有發生,為了抗議北市府因舉辦花博而強制驅逐龍山寺附近的遊民,也就在宋佳倫所競選的中正萬華選區,宋佳倫發起在龍山寺睡覺的活動,不幸地與帶人來踢館的三位當地里長起了衝突。
而事實上能接受宋佳倫突如其來參政的家庭也十分有趣。近年來「新移民之子」、「新台灣之子」這個類詞彙出現在台灣,反映出大量由外籍配偶組成家庭的權益日漸受到重視。與一般社會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母親也是外籍配偶的宋佳倫並沒有感受到新移民的配偶可能會因為語言,而無法融入台灣社會,子女因此表現較不佳這類的問題,身為印尼華僑、會說客家話的母親在苗栗南莊地區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宋佳倫輕笑著說:「我媽現在完全就是台灣人啊。」她認為以前的新移民很少感覺到差別,並且現在新移民的樣貌和以前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尚未有那麼多新移民時,身份證審核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嚴厲。
那時宋佳倫的母親只需身為配偶的台灣人父親去村長那當證人擔保,便可以拿到身份證,現今據我國國籍法規定,外籍配偶拿到身份證須合法居留三年以上,最快四年可拿到身份證,而陸配則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現已修法由原本的八年改為六年。宋佳倫也提到一個弔詭的狀況,同樣都是外籍人士,白人卻不需要長時間等待便可以輕易拿到身份證。這個台灣社會一直沒有意識到或是不願意面對的種族歧視:對白人較為友善、對來自東南亞的人卻又用異樣的眼光看。
落選不沮喪 許理想發酵下去
宋佳倫在八月底才決定參選,九月開始競選活動,拜票也只集中在最後的一週,對比許多從年初或更甚者去年便開始偷跑競選的候選人,更是沒有足夠的資源、金錢來幫忙處理參選的工作,但是在街頭的拜票、演講所得到的反應她認為都是好的,也遇過計程車司機主動想要讓她的旗子插在車子上幫忙宣傳。她坦承自己最後所拿到的票數其實是超乎自己預期的少,但是能夠讓一些人清楚的知道為什麼政治這件事是很重要的,並且政見是針對全台灣而不是這個地區,她認為這會繼續發酵下去。
宋佳倫強調:「從某個我自己認定我想要做的事情,它其實已經成功了,它已經開始滲透了。」
![]() |
記者 王雅涵
大三生,就讀交大傳科系, 家境普通,一父一母一兄。 好久沒有進行採訪的練習讓 我很緊張接下來的作業,但 是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越 王勾踐的典範讓我有動力優 雅的結束這學期,然後前往 涵碧樓玩好好的犒賞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