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團吧! 網路團購正夯
揪團吧! 網路團購正夯
記者 陳羽涵 報導 2010/12/12
只要上網,就可以買到生活中的大小物品,這股網路宅經濟,發展實力不容小覷。
(照片來源/泡泡網)
近年來隨著網路宅經濟崛起、物價日漸高漲,轉向網路購物的人數逐漸增加。而伴隨這股風潮出現的「團購」現象,更提供了消費者新的購物選擇!
團購的起點是以民眾在論壇自發性地開團為主,從2008年美國出現第一個團購網站並廣受歡迎後,俄羅斯、德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等地也開始跟進。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於中國大陸,團購網站從2009年到2010年突然大量出現,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2000家,這或許可以解釋為是為了因應中國廣大市場而出現的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團購逐漸吸引人們的目光。
團購的項目無奇不有,在大眾眼中有著昂貴印象的鑽石也可以團購!(照片來源/西祠胡同)
買越多賺越多的團購哲學
何謂團購?簡單地說就是買越多賺越多,不僅可以利用集體購買的行為向賣方索取較多折扣,也可以將運費、手續費等集體分擔,所以跟傳統消費行為相比,團購是較為省錢的購物方式。根據資策會2010針對台灣網友網路購物行為的調查指出,每月至少團購一次的網友占18.5%,其中又有42.9%是因價格較為低廉而選擇團購,不難發現,「省錢」是網友們的共識。大致瀏覽網路上的團購平台,不難發現團購的商品非常廣泛,小至零食、小吃大至家電、汽車都有,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在團購中獲得滿足。當你想要購買一項物品,但卻因為價格昂貴或沒有時間而望之卻步,那就揪團吧!
以台灣來說,團購的平台相當多元,可以是左右鄰居街坊或同事、可以是PTT合購版,更可以是近來流行的團購網站。身為家庭主婦的陳媽媽就表示她經常和隔壁鄰居一起團購美食小吃,不僅東西好吃而且還很方便,「我就常和隔壁的黃太太、劉太太一起團購,不僅可以不用出門買菜,東西也比我自己煮的好吃,老公和小孩都很愛。」由此可知,團購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提供的不僅僅價格上的優惠,它也給予人們更多的選擇。在陳媽媽的陳述中可以發現,團購除了讓陳媽媽用便宜的價格買到食物之外,也使她不用侷限於自我廚藝或是區域上的限制,享受其他地方的美食。
小心!便宜背後的商家花招
然而也有消費者認為雖然團購即使便宜又方便,但卻會因為大量購買而品質下降,台中教育大學賴同學說:「網站都說兩人同行只要599就可以享受到原價1000的美食,但是實際去了之後才發現,它雖然標榜是兩人的套餐,但實際餐點卻只夠一個人吃,根本沒有比較好。」所以消費者在享受優惠的同時,卻也有可能因而受到損失,商家利用這些優惠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卻在履行時提供與消費者認知相差甚遠的服務,這樣的行為是否稱得上是一種欺騙呢?
針對這項問題,消基會表示:「在團購前消費者需確認 1.對團購商品要先有初步認識,以降低交易風險2.清楚查證業者背景 3.確認團購平台有無過濾網路詐騙機制4.了解業者維護消費者隱私的做法 5.查詢業者有無建立消費爭議處理辦法 6.確認付款安全機制 7.交易資料需清楚紀錄並保留,如經上述的確認之後還是產生問題,根據消保法第19條規定,消費者得以在取得產品後7天內,不需任何理由,要求解約、退貨與還款。」因此,根據消基會的回答,消費者應在事前做好完善的資料蒐集工作,但若在消費時感覺到自身權益受損,仍可向消基會反映。
「限時團購和優惠」的標語抓住消費者不喜歡錯失良機的消費心理。(圖片來源/團購麻吉)
除此之外,商家所提供的「限時限量優惠」也會讓消費者產生衝動性的消費行為,賴同學表示:「看到的時候就只會覺得好便宜,又看到限量,怕自己買不到,又想說反正那麼便宜買回家就算不到也沒關係,但之後就會覺得很占空間,覺得自己亂花錢,之後還要騙那男朋友或是朋友送的。」然而,綜觀目前的社會消費型態,這個問題僅只侷限於團購嗎?這個現象其實是所有消費環境所共有的問題,根本的原因來自於消費者,若消費者不能在消費時理性思考,那麼無論是傳統消費或是新興網路團購,都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精打細算 才能真撿到便宜
面對網路時代的來臨,傳統實體店面的經營模式也逐漸開始改變,團購網站提供傳統經營業者一個發展平台,不難發現他試圖創造的是一個消費者、商家、網路平台三方共享利益的環境。然而,前陣子PTT上卻爆發一件主購利用團購謀取利益的事件,在過程向跟團的人吹抬運費運量等價格,從中賺取不當的利潤。即使目前這問題仍不普及,但由此可以發現團購以後可能衍生的弊端,面對如此的團購環境,消費更需留心注意!
團購做為一個新興的消費模式,改變以往傳統消費裡消費者多為弱勢的局面。然而不管是傳統或是新興的消費模式,只要消費者擁有理性的思考與判斷,就會是最大的贏家!你今天團購了嗎?
![]() |
記者 陳羽涵
我是陳羽涵 可以叫我大牌 喜歡享受美食和旅行 站在異國的角落默默的觀察人群是我的興趣 最近呢 則是熱衷於減肥和購物 希望我可以平安地修完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