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

Jason Mraz 唱出自己的生活態度

在今年十月底,唱片公司發行《Life is Good (Live)》EP專輯,當中收錄四首只曾發表於演唱會的新歌,和一首重新詮釋的舊曲,為Mraz重回唱片市場的計畫揭開序幕。《Life is Good (Live)》一如Mraz往常的風格,並無特別的行銷手法,反在官網提供整張專輯的試聽服務,對於外流在網路上的演唱會及歌曲片段,也沒有任何動作,彷彿是一種鼓勵曝光的逆向操作。

Jason Mraz 唱出自己的生活態度

記者 沈祐平 文  2010/12/12

經沉潛,天才創作歌手Jason Mraz(台譯:傑森瑪耶茲)終於要發新專輯了!在今年十月底,唱片公司發行《Life is Good (Live)》EP專輯,當中收錄四首只曾發表於演唱會的新歌,和一首重新詮釋的舊曲,為Mraz重回唱片市場的計畫揭開序幕。《Life is Good (Live)》一如Mraz往常的風格,並無特別的行銷手法,反在官網(http://jasonmraz.com/)提供整張專輯的試聽服務,對於外流在網路上的演唱會及歌曲片段,也沒有任何動作,彷彿是一種鼓勵曝光的逆向操作。

但這個現象的成因,其實存在另外一種可能。Jason Mraz熱愛和歌迷分享創作和心情,常常自拍影片或MV,或錄下和朋友在party獻唱的影片,許多新歌其實都以此形式問世。大多流行歌手或許會因為新歌外流而不悅,但Mraz不會,也許他的態度,更接近某種音樂的本質-「感受、抒發、分享」吧。

 
   在歌迷面前,Jason Mraz是帥氣的音樂才子。(圖片來源/Jason Mraz官方網站)

 

從「男巫」蛻變為「音樂頑童」

從第一張專輯在美國竄紅,到《Life is Good (Live)》的發行,Jason mraz也已在歌壇闖蕩近10個年頭,事實上,他從美國音樂影藝學院輟學後,音樂之路就已經開始。

早期的Mraz和一般學音樂的青年不同,他不像文青,也不似浪子,而是個徹頭徹尾的怪胎。那段時間內,他拋棄學業,打扮得奇裝異服,在街頭和自稱靈媒的流浪漢鬼混,這是一段辛苦的自我追尋,因為那段時間的Mraz所創作的歌曲,總在輕緩節奏中,帶有一種明明只是薄霧般,卻怎麼也散不去的憂鬱,故在2002年剛發跡的那段時間,樂評總常將他與新民謠歌手Jack Johnson或John Mayer作比較,Mraz也給了自己一個稱號,叫「男巫」。但發行專輯後的他,顯然經歷轉變,更希望讓人看見自己陽光活潑的一面,因此,在2007年,Mraz逐漸打開在台灣的知名度時,歌迷看見的Mraz,已是戴著帽子,赤著腳丫,開心唱唱跳跳的大男孩了,台灣對他的行銷包裝,則是打著「音樂頑童」的招牌,與「男巫」的意涵差異,可見一斑。

 

  

先前專輯的封面,Mraz也是手繪的熱愛者。(圖片來源/奇摩圖片)

雖然Mraz將自己的怪胎形象做過調整,但他從不吝於自我揭露,在後來的歌曲<Geek In The Pink>中,結合嘻哈、雷鬼和他的個人風格,毫不遮掩的唱出自己的怪,這也是他著名的歌曲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發行時,Mraz在華人圈子裡還沒有什麼名氣,歌手陳曉東曾經將<Geek In The Pink>翻唱為中文歌曲<心裡有數>,並將歌詞改成抱怨社會的中產階級姿態,但由於原詞曲已經嵌合得很好,難以改動,故陳曉東仍保留歌詞中「Geek In The Pink」(穿著粉紅色衣服的怪胎)部份,但這讓整首歌在意義上變得極為突兀。從這種行為,可以反觀出「歌」對Mraz的意義,和其他歌手,甚至其他創作型歌手是不同的,歌是他的自白、他的哲學、他的經驗過去,甚至可說是他的剪影,是別人模仿不來,也抄不走的。

 

   
 
事實上,他是貨真價實的「geek in the pink」(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讓音樂融入生活 用生活創造音樂

正因音樂與生活的緊密相扣,Mraz的歌曲也像人的情緒般多變。在先前的歌曲中,他用和名曲<Hotel California>相同的和弦和基調創出快節奏,宛若舞曲的<Butterfly>,描述一個女孩迷惑他;他用深邃悠遠的氛圍作為開場,整曲像是高潮迭起的故事,創作出組曲般的<Song For A Friend>,其他例如童年的創傷、慢活的哲學、對地球的愛等等,都可在他的創作中見到蹤跡。事實上,正由於歌曲已經融入生活,Mraz的即興演出總是比專輯更加精彩。在他的演出中,常有出其不意的Remix,或是隨意改變曲調,雖然練過民謠吉他的人,要做到這點並不難,但每字每句都渾然天成,隨便哼出的小調皆可讓人回味再三,則是Mraz獨一無二的天賦。

 

        

在法國街頭自彈自唱,樂在其中的Mraz(影片來源/youtube)

如今的Jason Mraz已經邁入33歲,雖仍是俏皮的小夥子模樣,長期關注他的人,卻隱約能看出有些變化。2009年時,Mraz曾經到台灣演唱,那是一場盛大的巡迴,在這次巡迴後,他便消失了,就像當初帶著吉他輟學一般。歌迷只能偶爾見到他在新的影片中玩得不亦樂乎,卻不再有新專輯或演唱會的消息。後來他在訪問中提到,長期的流行歌手生活令他疲憊,因為銷售量或排行榜並非他創作的動力來源。於是Mraz像是渡假般,回到從前的走唱生活,為同志團體發聲、為地球環境唱歌。

              

邁入輕熟的JM,像吟遊詩人般撥弄著烏茲麗麗。(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今年10月,Mraz重新回到鎂光燈前,發行的EP專輯,正是要為下一張正式專輯試水溫。這次的曲風偏向輕柔舒緩,但沒有太多特殊元素,比起前幾張專輯,總有<Clock Watching>、<I’m Yours>等驚為天人的歌曲出現,《Life is Good (Live)》雖然未失水準,卻仍讓高期待的歌迷出現小小失落。除此之外,Mraz新發行的、或是在網路發表的歌曲中,教育意義也比從前深厚,可以悄悄看出,這天才創作歌手,已經漸漸褪下怪胎小伙子的舊衣,試圖以成熟的姿態,對歌迷傳達愛與和平的價值。而EP上市已經近兩個月,眾所期待的正式專輯,究竟是否會像前幾張一般,再度讓人驚豔,就讓歌迷拭目以待。

記者 沈祐平
記者 沈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