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是台鐵的天堂路?
觀光是台鐵的天堂路?
記者 劉啟禾 文 2011/03/20
台灣高鐵2007年通車後,衝擊台灣長程運輸網絡,原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台鐵在2007~2008年間,長途運輸量及營收下滑近四分之一,台鐵未來走向成為焦點。根據台鐵網站顯示,2010年台鐵調整策略主攻中短程運輸,客、貨運量雙雙止跌回升。今年1月台鐵單日載客量達近十年新高,交通部長毛治國日前在新春記者會讚揚台鐵已逐漸找到轉型定位。然而縱使台鐵營收開始攀升,整體仍面臨產業轉型考驗,並因撫卹金、利息、愛心與敬老等優惠票券持續虧損,累積負債超過兩千億元。
交大運輸科技與管理系教授任維廉說,台鐵經營的確越來越艱難,因為台鐵西部黃金路線與高鐵幾乎完全重疊,而東部台鐵獨佔部份運輸量較少,不夠撐起整體營運。「未來的趨勢就是捷運在都市裡很方便,高鐵在都市間很方便,那台鐵一定要轉型。」任維廉說。
台鐵須轉型 載人運貨又觀光
任維廉指出,貨運、中短程運輸發展十分重要。在過去,許多人忽略了火車除了載人外的載「貨」功能,但其實「白天運人、晚上運貨」是全世界給火車的新定位。「這樣想就活了!」任維廉說,鐵路相對安全且便宜,利用鐵道運貨不只增加台鐵營收,更可以改善沙石車等公路貨運因重量而耗損公路情形。此外,隨著都會化時代來臨,台北、台中等都市吸引鄰近居民就業,台鐵短程運輸功能就十分重要,成為都會區「通勤走廊」。台鐵未來的走向應為大站運輸量減少,小站運輸量增加,不要與高鐵做正面競爭。
台鐵近幾年持續將傳統火車與觀光、文化產業結合,2007年舉辦蒸汽火車環島、2008年試辦油輪式觀光列車、推行各式台鐵紀念便當、近年更推出頂級火車環島行程,以及多次傳統火車體驗,以「懷舊」為訴求,主打坐火車是一種文化氛圍而非單純通勤,藉由坐火車緬懷心中對過去的美好想像。對於台鐵致觀光發展模式,自由行導遊郭哲余說,這些努力都是台灣觀光發展的一部份,但若單就台鐵收益來看影響有限。
以文化、觀光為主要賣點的阿里山小火車。
(圖片來源/小李大悶鍋部落格)
懷舊之旅體驗氛圍 現今運輸功能仍重要
郭哲余說,一般旅遊要求全程坐火車的團體很少,台灣旅客大多要求「體驗」傳統車站氛圍,而最常見的做法即為包遊覽車到集集、內灣等主打懷舊特色火車站,旅客下車拍照、乘坐一小段火車後再由遊覽車集體再往下個景點。而大陸旅客對台灣火車的想像即為阿里山小火車,在現在團進團出、行程緊湊的情況下,很難再有空餘時間體驗其他懷舊車站。
「但不能只看火車票有沒有賺錢這麼狹隘。」郭哲余說,不管遊客用什麼方式抵達車站,人潮總帶來商機,「台鐵光賣廣告也可以賺啊!」他說。而近幾年來因劉克襄等作家推行懷舊文化,鐵道的文創商品也越來越受歡迎,如特色車票、戳章、小模型等成為旅客短暫逗留時的必買商品。因此只要把車站的特色建立起來,他認為對台灣整體觀光產業很有幫助。
任維廉也認為,台鐵如果純靠觀光是行不通的。「(靠觀光)大概就是週休五日了,因為我們人平常上班不會沒事去坐一段火車的。」任維廉說。他說像平溪、集集、內灣三條台灣僅存鐵路支線目前即以觀光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經營地十分辛苦,「西部鐵路傳統運輸功能還最很重要的經營。」
交大運管系教授任維廉(左)與自由行導游郭哲余(右)均認為台鐵營運必須結合周邊資源。(攝影/劉啟禾)
產業整合 運輸業成為文創業
任維廉說,在產業整合的時代,不管台鐵、高鐵或捷運眼光都應放遠。有些車站的歷史任務完成了,如過去因採礦、挖煤而興建的火車,現在已不需要再擔負擔這些工作,就把它們變成文化的產業,讓大家想想以前的生活;而歷史任務尚未完成的車站,如現今的通勤走廊,則可以朝多目標廠站發展,不能再只依靠運輸功能。「這麼多人過來都是錢啊!」任維廉建議,台鐵可稍微擴建吞吐量較大的車站,結合車站文化、運輸、商業等功能,讓收益面向擴大,提升車站整體功能與素質。
廣義來看,任維廉說台鐵、高鐵及捷運都是鐵道運輸的一環,台灣面積小,三者可以互補共存效益更大。台北轉運站即結合台鐵、高鐵、捷運及國道客運,每日進出人次達40萬以上;市府轉運站結合捷運與國道客運,2010年啓用至今,每日亦達3萬以上人次進出;高雄捷運左營站與台鐵、高鐵共構,單日運量上看13萬。而這些轉運站帶來的周邊商機潛力無窮,「台鐵、高鐵還是要靠商業才不會繼續虧(錢)。」任維廉說。
在台灣,購票進入車站後下一步即為搭車,但在許多國家進入通過驗票口只是逛車站的一部份,如香港地鐵商店大多開在站內,進站後民眾可使用八達通(類似台灣悠遊卡)在站內商店買食物飲料;日本新幹線入站後仍有多樣的百貨、商家和店鋪,逛車站就像逛百貨公司一樣可以逗留許久。站在產業角度來看,車站賺的不只是車票錢,其人潮聚集效應更招來租金及廣告的龐大收益。
日本車站內多設有多樣化商店供民眾選購。(圖片來源/橫濱情報網頁)
台灣火車在工業時代是經濟運輸動脈,如今,火車慢慢轉為文化、商業的傳遞者,在高鐵、捷運、客運等競爭衝擊下,如何創造鐵路產業獨特的價值,而並不單單只是跟觀光結合,是台鐵未來發展最需要面對的問題。
![]() |
記者 劉啟禾
透過採訪認識世界 透過書寫認識自己 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筆 喚起一些精神、關注或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