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第二春 老人議題新解
舞出第二春 老人議題新解
記者 陳雅甄 文 2011/04/03
高齡化社會是大多數的現代化國家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在嚴肅的老人議題框架下,老人電影中所經常牽涉到的病痛、衰老、死亡等問題,往往會讓人卻步。然而,近年來則有越來越多關於老人的電影,是以輕鬆幽默的手法來探討老人生活,試圖打破一般人們對於老人電影沉重、鬱悶的刻板印象。如同電影《秋天裡的春光》(Autumn Spring,2003)、《布拉格練習曲》(Empties,2008)、《內衣小舖》(Late Bloomers,2008)等。音樂記錄片《搖滾吧!爺奶》(Young@Heart,2009),導演則嘗試以喜劇的形式,重新演繹老人們不同的生活樣貌,突顯老人心中那顆不服老的赤子之心,令觀眾意想不到。
來跳舞吧!
在2009年上映的國片《練‧戀‧舞》(Step by Step)也同樣試圖以喜劇的方式,結合浪漫、活力、搞笑等振奮人心的大眾元素,表現高齡老人的老年生活。電影的故事場景是在一個位於鄉下的老人安養院,院中的老人各個充滿活力與個性,然而,有一天老人院卻面臨倒閉的危機。電影劇情描寫著一個與老人感情緊密、性格反叛的男看護,與一個初來鎮上的冷豔女舞蹈老師,共同帶領院中的老人們發揮他們內心的「青春活力」,重新找回對生命的熱忱,舞動人生中的璀璨。

從電影《練‧戀‧舞》的宣傳海報上,男主角(張孝全飾演)與女主角(蔡淑臻飾演)佔去了海報大部分篇幅,乍看之下,觀眾似乎會認為這是一部關於跳舞的「普遍」浪漫喜劇。然而,電影中描述到男、女主角戀情的手法較為平實淡然,真正活躍於電影中,引人注目的,反倒是老人院裡個性鮮明的老人角色。例如電影中患有輕微老人癡呆的「天然呆」的丁哥(張復健飾演),他每天都只看著同一頁漫畫、總是將別人的房間當成自己房間,丁哥的天真言行,表現著老人純真的赤子之心;喜愛偷窺女性的老頑童里長伯(小戽斗飾演),則是時常收集各種情色光碟、一心想偷看舞蹈老師穿什麼顏色的內衣,顯現出老人想隨性享樂的心情;而無法與人和睦相處的孤僻老人老唐(田明飾演),雖然表面嚴肅,但事實上卻是鐵漢柔情,一心等待著當將軍的同志愛人;以及喜愛打扮和會使用電腦網路的碧蓮姐(洪明麗飾演),電影則是形塑她走在時代前端、不服老的老人特質。
新包裝 再出發
爲了讓老人題材的電影受人關注,近年來老人電影中的老人漸漸不再是「垂垂老矣」、「悲情」、「苦悶」的形象。除了《練‧戀‧舞》之外,還有如捷克電影《秋天裡的春光》,劇中的老人總是嘻皮笑臉,喜歡假扮成富豪看豪宅,享受房地產經紀人的盛情款待、生日時讓子女空等好幾個小時。另外在《布拉格練習曲》一片中,老人主角既好色又充滿好奇心,他毅然決然辭去教師工作,當起騎腳踏車飆速的快遞員,不斷尋求自己的目標,始終不願自工作、愛情、冒險中退休。而這類電影往往將老人角色變得「有趣」、「活力」、「幽默」,並有著不願服老的赤子之心,電影嘗試著將年紀、死亡拋諸腦後,及時行樂的老人心理詮釋得舉重若輕,也較受到觀眾的喜愛。
就如同《練‧戀‧舞》一片的導演郭珍弟,她曾在接受《放映周報》專訪時表示,原本的故事其實是較為寫實、散文式的劇本,老人角色則是看起來病懨懨。但面對市場考量,為了吸引大部分的年輕觀眾,所以導演將故事軸線放在年輕的男看護與冷豔的舞蹈老師身上,也將老人角色的喜劇、甘草成份放大,使得電影有較大的娛樂效果,博君一笑。
而導演郭珍弟本身是紀錄片工作者,她在拍片過程中就時常接觸到老人,因此有了《練‧戀‧舞》這部關於老人的電影。然而,不如拍攝紀錄片有較大的想像與運作空間,礙於商業考量的關係,再加上篇幅的限制,電影《練‧戀‧舞》中關於老人們進老人院之前的故事則是完全沒有交代,故事的劇情主要都是在老人院發生。也因此在這部電影中,所強調的是關於老人面對年老生活的態度,就像是電影中老人們提到:「趁現在還有時間,一定要完成我們的夢想。」電影所要表達的不是讓人怨嘆的過去、體制設備的不完善,而是如何創造接下來的未來。
老不修們的心聲
另外,同樣具有喜劇效果的韓國老人電影《奶奶強盜團》(Twilight Gangsters ,2010),則是運用另類手法呈現老人的活力:故事中三個性格不同、處境不同、都沒出過國的老太太們,因為想在生命結束之前來上一趟夏威夷旅行,不惜拜師學藝,當起搶匪搶劫銀行。電影以誇張的「老奶奶搶劫」的劇情設定,成功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而詼諧的對白與動作設計表現出幽默感,像是老奶奶以不當的手法賺取旅遊費、騎著重型機車「三貼」在馬路上狂飆、開槍、脅持人質等行徑。然而,卻又不時在劇中透漏老太太們身處在孤獨、病痛、子女不孝的環境中,讓觀眾在電影輕鬆搞笑之餘,也能隱約感受到對現今社會中的老人議題的反諷,展現出另類的黑色幽默。
而在《練‧戀‧舞》一片中老人們因為要參加舞蹈比賽而努力,但由於受限於演員的舞蹈能力,電影在舞蹈的表現和畫面處理上則需再加強。不過《練‧戀‧舞》卻因為在角色設定的用心與劇情安排的討喜,使得觀眾容易將目光著重在老人們和男、女主角之間的有趣互動上,因而忽略了影片中的動作不足。《秋天裡的春光》和《布拉格練習曲》則是異曲同工地將老人「不服老」的心情以老人的反骨行為表達。《奶奶強盜團》則是出現許多現實中鮮少出現、或者違反社會規範的情節設定。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社會上所探討的老人議題面向越來越多。但在電影產業中,似乎還是以高消費的年輕族群為主要目標觀眾,所以電影主題雖涉及到老人題材,導演在劇情安排上則會適時加入年輕、大眾的元素,吸引消費族群。這類型的商業電影往往以放大、誇張、理想化的手法,透過片中老人「脫序」的表現,「舉重若輕」地呈現現今老人議題,讓觀眾容易接受與消化電影所不斷拋出的嚴肅老人問題,一方面也讓人看見了老人任性、固執與可愛的多元面相,不失為一種對青年族群寓教於樂、對老人勵志的好方法。
![]() |
記者 陳雅甄
嗨嗨,大家好 轉眼間也已經來到了大三,邁向水深火熱燃燒生命的階段 採訪寫作不是興趣 不過每當完成一則報導時卻又有著那麼一點愉悅感 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應該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 希望有所成長 希望找到目標 緊緊抓住然後前進。 麻煩退散! 輕鬆簡單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