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期

生產鏈 角落的精神

職業有千千百百種,和工作環境較差的工廠相比,多數人嚮往的工作環境無非是舒適的辦公室。而需要付出勞動力且工作環境也比辦公室差的工廠,卻是在民國70至80年代代起台灣經濟的重要角色,但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小工廠遷出台灣,工人們在工廠裡揮汗的身影也越來越少見了。

生產鏈 角落的精神

張芳瑜  2011/04/10

業有千千百百種,和工作環境較差的工廠相比,多數人嚮往的工作環境無非是舒適的辦公室。而需要付出勞動力且工作環境也比辦公室差的工廠,卻是在民國70至80年代代起台灣經濟的重要角色,但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小工廠遷出台灣,工人們在工廠裡揮汗的身影也越來越少見了。

 

和服務業有很大的不同,在工廠的工作都需要付出許多勞力,衣服也不容易保持清潔。
(攝影/張芳瑜)


 
趕著待會的出貨,忙得不停歇的工作,讓工作的人加緊步調加快手腳。(攝影/張芳瑜)
 
 
 
在工廠的門口旁有一隻警衛長,即使弄得滿臉髒髒的,仍然盡職守地替工廠看門。
(攝影/張芳瑜)

 

在工廠的另一頭,大電風扇旁邊可以看見另一名工人藉由室外的亮光進行手中的工作。
(攝影/張芳瑜)

 

半瞇著眼對著半成品進行細緻地磨光,即使蹲坐了一段時間,
工人仍持續堅守職責地繼續自己負責的工作。(攝影/張芳瑜)

 

在廠房的一間工作室中,大台的機器上標明嚴禁煙果字樣,提醒每個工廠的人注意
工廠及自身安危。(攝影/張芳瑜)

 

包在在一籠籠的半成品叢林之中,工作的人需要會及精神小心操作每一台機器,
以免受傷。(攝影/張芳瑜)

 

操作著機台進行電流測試,如果通過測試,成品就可以包裝出貨,
做為產品監控的最後一個環節格外地馬虎不得。(攝影/張芳瑜)

 

等到貨運到達,把包裝好的貨物搬上貨車,辛苦一天的工作便可以告個段落。
(攝影/張芳瑜)

 

工廠的生產鏈由許多辛苦工人組成,即使環境不如辦公室舒適,但在工作的人們
聚精會神地完成工作的精神,一點也不輸給白領族。(攝影/張芳瑜)

 

記者 張芳瑜
  我是芳瑜   如果想從第一眼認識我評斷我,請要小心是會吃虧的   如同找新聞 寫文章 抒發心情一樣 簡單的事情往往並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我最喜歡簡單的事情了 那些繞來繞去很複雜的事情什麼的 換個角度想想  頗無趣的不是嗎? 所以請別再拿複雜的事情來為難我   放輕鬆 享受樂.牘.吧
記者 張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