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

大學生打工「笨死了」!?

「大學是你最寶貴的時間,居然把黃金時間當時頭一樣賣掉,笨死了!」 就是這段來自監察院長王建煊,在宜蘭大學演講的一段對於大學生打工的激烈評論,近日引起了許多大學生打工族的反彈,認為雖然有不少人打工只是想多賺點零用錢,或者是學習社會經驗,但是那些需要靠著打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的大學生,真的也「笨死了」嗎?

大學生打工「笨死了」!?

記者 劉怡潔 報導  2010/12/19

 「大學是你最寶貴的時間,居然把黃金時間當石頭一樣賣掉,笨死了!」

這段來自監察院長王建煊在宜蘭大學演講時,一段對大學生打工的激烈評論,近日引起了許多大學打工族的反彈,認為雖有不人打工只是想多賺點零用錢,或學習社會經驗,但那些需要靠著打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的大學生,真的也「笨死了」嗎?

 

  
王建煊批學生打工「笨死了」(影片來源/youtube)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有九成二的學生表示開學後會開始打工,顯示「打工」已成為現在大多數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份,其中私立大學又比公立大學學生要打工的比例更高,這跟私立大學相較於公立大學更加昂貴的學費也有直接關係,其中認為「學費不合理、太貴」的大學生便佔了五成七,所以替自己賺取學費,也是現在大學生打工的原因之一。

 

大學生 用什麼來賺錢?

「替自己賺取生活費」是大學生選擇打工的最主要原因,究竟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花費需要多少錢才足夠?除了能夠維持基本生活的花費之外,現在大學生的物質慾望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打工賺錢是為了增加一些額外的零用錢,從社會新聞中也常常聽聞有人為了賺錢,不惜出賣自己身體,或從事犯罪行為。

幾天前發生的,「女大學生為買名牌包包和衣服,不惜下海賣淫,應召站覺得女大學生賣淫好賺,便喜歡挑選高學歷的女大生。甚至還會依照每個應召女學歷的不同,分別有不同價碼,學歷越高,價錢越貴。」像這樣將自己的學歷,當作買春的籌碼,腦子裡的學問,也變成性交易的價差。
 

打工等於不讀書?

但是,對物質有追求和慾望的心態是一件不好的事嗎?相信每個人都會追求自己喜愛的人、事、物,只是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在不影響學校課業的前提之下,大學生透過打工,付出自己的勞力、心力和時間,希望換來一些報酬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又有何不可?台大會計系的枋佩萱表示:「我打工就只是希望除了父母給的生活費之外,有多一些零用錢可以讓我亂買東西,而且我覺得並不會壓縮到我的讀書時間,就沒差啊。」交大管科系同學施沛妤也表示:「我覺得念書的話,想念就一定找的出時間念啊,打從心底不想念書的人,就算不打工也不見得會把時間拿來念書吧!」

 

    
 不影響學校課業的前提之下,透過打工換來一些報酬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又有何不可?
(圖片來源/google網路圖片)

 

大學生打工除了賺取酬勞,以滿足自己慾望,有些人也可能只是想要找事情做、打發時間,讓生活多一些樂趣。既達到自己賺錢的目的,也填補了無聊的生活空隙,這樣打工又何樂而不為?師大特教系同學高文璿表示:「我打工純粹只是想要打發時間而已,因為這學期課比較少,所以就想說來打打工還蠻有趣的,賺錢倒是其次,不過還是多一些可用的零用錢,又可以多一些有趣的經驗。」另外交大人社系同學吳玟儀也表示:「自己現在的課比較空閒,有多餘的時間就拿來打工賺取社會經驗,也是蠻有趣的。」當中兩人都有提到自己選擇打工是在自己課比較少、比較空閒的前提下,應該在完成學生份內的事情後,再用剩餘的時間打工,才不會本末倒置。

 

社會經驗 書本不會教的事

大學生所選擇的打工種類,幾乎都是需要與客人接觸的服務業,這可不是坐在房間裡看看書就可以自行揣摩出來的,加上現今社會中,服務業可說是佔了大多數,怎樣與他人溝通、恰當的應對進退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需要自己「實際操作」過才會產生心得,是書本不會教給你的。在收銀台負責結帳工作的枋佩萱便說:「我打工之後脾氣變得比較好,因為常常會遇到不講理的客人,如果不能學會心平氣合的跟人家溝通,只會把自己氣死,又可能丟掉工作。」另外,在餐廳打工的高文璿則訓練出可以快速處理問題的反應:「在餐廳常常會碰到的像是點菜或是餐點本身的問題,當客人向你反應的時候,一定不能就當場傻在原地,要快點道歉或進行補救措施。」

怎麼樣面對客人、與客人互動的課題,在學生離開學校出社會之後,都還是會碰到的。許多大學生選擇打工就是希望提早一步體驗社會、賺取社會經驗,先做好準備,將來出社會才不會感到措手不及。

王建煊對於大學生將時間花在打工感到不以為然,認為學生應該趁大學這段黃金時期多念點書,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賺取一點點的社會經驗上。其實他的用意只是認為:要工作賺錢畢業之後還多的是機會,不希望大學生在這段最容易吸收知識的時期跑去打工,做這些將來才需要做的事,出發點並沒有惡意。但是他卻忽略了念書這個方法,可能並不適用在每一個大學生身上,書本也不是唯一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不影響課業的前提之下,早一步體驗社會未嘗不是件好事。

記者 劉怡潔
哈囉我是劉怡潔 常聽別人說我臉看起來很臭 但殊不知其實我只是睏了
記者 劉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