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誌》 街友重生新途徑
《大誌》 街友重生新途徑
記者 張宇翔 報導 2010/12/19
《大誌》(Big Issue)是一本以刊登藝文資訊與國際時事為主的雜誌,在英國,透過The Big Issue Company(有限公司)和The Big Issue Foundation(非營利組織)的結合,輔導無家可歸的街友用販賣雜誌的收入,來改善他們的生活。大誌的台灣版發行至今第九期,已有四期雜誌斷貨,雜誌的熱銷也讓人們開始好奇那些販賣雜誌的街友們的生活……
台北街頭橘背心,是大誌街頭販售員的標誌。(攝影 / 張宇翔)
不同於一般銷售員的單調叫賣,他積極地向路人介紹大誌,
「不政治,不八卦」是他想到的口號。(攝影 / 張宇翔)
賣雜誌之餘,他也不忘照顧其他的街頭販售者,
幫他們整理要賣的衣服,順便推銷雜誌,一兼二顧。(攝影 / 張宇翔)
警察一來,小販們一哄而散,陳先生默默地把雜誌架和小販寄放的衣物塞到角落。
大概八點以後警察就會走了(攝影 / 張宇翔)
捷運台北車站八號出口,是販售員李思賢的販售點。
「雜誌社有規定我們販售的地方,不能跨區販售。」他說。(攝影 / 張宇翔)
「你要問我身分的話,我就是街友啊!」
「嗯…陳綺貞那一期賣得最好,有一個高中生幫同學買,
一買幾十本,大學生則會稍微注意裡面談的內容。」
說完站回原處,自信地喊著:「最新一期大誌雜誌喔!」
(攝影 / 張宇翔)
根據李思賢的說法,應徵賣雜誌的街友不多,但台北車站的街友著實不少。
「這雜誌沒有你想像的好賣。」陳先生與李思賢一致表示,
很多人沒法靠免費的十本試賣周轉過來,最後就放棄了。(攝影 / 張宇翔)
華山文創園區附近,街友們定期來這邊批雜誌,一份五十賣一百。(攝影/張宇翔)
「A hand up, not a hand out.」
這是英國大誌的標語,中文也有類似的標語,
不過,街友們卻吃不到他們賣的魚,雜誌裡的藝文活動,
多半在他們批貨的地方,不知道他們曉不曉得。(攝影/張宇翔)
西門町販售點,街頭藝人與商圈吸引了大量人潮,
卻是雜誌生意最清淡的地方。(攝影 / 張宇翔)
聖誕節將至,販售員像其他的販售員一樣,
戴上了應景的聖誕帽離開了,幸好他還有件大衣。(攝影/張宇翔)
在台灣,《大誌》由大智文創雜誌社引進,開放網路訂購。目前在九家主要贊助單位中,僅聯合勸募為非營利組織。街友定期開會培訓,但除了一開始作為本錢的十本雜誌和每賣一本賺的五十塊以外,什麼都沒有。
![]() |
記者 張宇翔
存在是被歲月吸到發紅的煙頭 當它落地,成灰成土 我願用我的筆做掃帚將它撿拾 聽它訴說一個快要消逝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