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正義 女工改變歷史
堅持正義 女工改變歷史
張芳瑜 2011/05/08
英國一場在1968年倫敦福特汽車工廠的罷工事件,引發全國甚至是全球性的影響。在汽車工廠縫製車椅的工廠女工,決定不再忍受一直以來性別的不公平待遇,勇敢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利。她們在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和衝突,但這一群女人的努力,讓全國人民聽見她們的聲音,同工同酬與男女平等的觀念藉由這次事件傳播到英國各地,兩年後英國政府便把公平薪資待遇編入法條。《達格南製造》描寫這個事件發生的經過,是一部以喜劇手法講述一群女工努力不懈爭取自我權利的電影。
少了以往講述革命題材電影的嚴肅感,《達格南製造》這部講求女工爭取公平待遇的電影在開場時便以輕快的步調將觀眾帶入電影的背景時代。1968年,工業發展為英國帶來許多工作機會,其中福斯汽車這家大工廠也和許多工廠一樣僱請許多女工,女主角瑞塔是福斯工廠裡一名製作車座椅墊的女工。電影開場描寫當時公司高層經常忽略女工們的訴求,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女工不會真的敢反抗他們。屢次得不到福斯上層應有的回應,女工們開始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女主角瑞塔擁有一個很和樂的家庭,在工作的場合中也是一個安分的職員,在一次偶然際會之下得到和公司高層協商的機會。在開會途中,瑞塔發現公司高層與工會代表對於她們訴求的無視,並想要忽略她們的權益,回到工廠時,瑞塔便號招工廠的女工罷工。在第一天,公司並不認為這件事情的影響會很大,而瑞塔的老公以及社會大眾在一開始對此都抱持正向態度,對於瑞塔的作法感到支持。但是隨著罷工接連下去,汽車座椅無法生產,進而產生了一連串的影響,福特工廠的汽車產業幾乎全線停擺,因此許多人受到瑞塔斯所引領罷工的影響而無法工作,工人們領不到薪資,許多家庭的生活紛紛陷入困境,瑞塔帶領的罷工事件成為大家批評的目標,「女人不應該拿到和男人一樣多的薪資!」、「女人就該在家照顧家裡,而不是罷工!」,社會上陸續地出現反對女工罷工的聲音。
瑞塔的危機與轉機
在家裡,女性多是扮演需要照顧家庭的角色,女主角瑞塔也不意外地管理了家庭許多事情,但因為參與罷工的影響,她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少了,多數家事便落到瑞塔老公身上。瑞塔的老公對於家事並不擅長,家庭出現許多問題:小孩的照顧、家事與金錢支出等等,這些讓瑞塔與老公之間出現了紛爭。社會上反對的聲音再加上家庭的影響等眾多因素讓女主角瑞塔陷入困境。
但是瑞塔並沒有就此放棄,在聽完一位女性友人的故事,受到那位友人鼓勵之後,她決定堅持要堅持女人應有的權利。在電影中瑞塔對她老公說了一句話:「這次的罷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權利(right)而不是權力(privileges)。」影片中她走過許多工廠向工人們講述她們追求的公平,面對公司高層時也據理力爭自己的權益,最後瑞塔終於得到和國務大臣會面機會。

堅持正義 人人都能改變歷史
整部電影的敘事手法和以往台灣觀眾熟悉的好萊塢電影不一樣,沒有大牌明星或讓人震撼浩大的場景為電影撐台,也沒有以往革命題材電影中具備的緊張嚴肅氣氛。這部英國電影,導演奈杰爾‧科爾把輕鬆活潑的特質帶入片中,從整個電影步調到工人們工作的廠房和每一位女工身上,導演打破以往觀眾對工廠內部單調生活的想像。藉由導演的詮釋,這件在歷史課本上生硬的改革題材,在電影中活潑地呈現給觀眾,少了革命電影沉重的壓迫感,觀看這部喜劇片時經常會被影片中的有趣畫面給逗笑。電影中主角瑞塔帶領眾姐妹們到倫敦街頭遊行抗議,當時女工們舉著他們的抗議標語「We Want Sex Equality(我們希望性別平等)」,正巧在遊行一段時間後,標語後面被遮住,行人便看見一群女人舉著「We Want Sex(我們想要性愛)」,逗趣的場面惹人發笑。
在影片中,女主角瑞塔的平凡身分:工人與家庭主婦,與觀眾較接近,使得觀眾很容易融入電影情節。電影透過瑞塔鼓勵觀眾們,在遭遇不公平時,即便面對阻撓也要堅持自己的正義,勇敢爭取自己的權利。只要去做,自己所堅持的正義就會實現,平凡的每個人都可以有改變世界的機會。以革命題材的電影來比較,《達格南製造》在呈現手法上擁有很大的突破,然而,整部電影中缺乏起伏感,和其他電影相比,它比較像是記錄片,而且觀眾幾乎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對話及結果。
影片最後,瑞塔如預期地成功提高女工薪資,國務大臣也對瑞塔作出承諾:在不久的將來,女性工作者的薪資將會和男性一樣。片尾部分收錄了電影對當時幾位帶領這次罷工事件的女工訪問,這些當事人都上了年紀。一起經歷過許多事件、有著革命情感的這幾位老奶奶,面對鏡頭一點也不害羞,心情愉悅地聊起他們那時一起經歷的歷史。「我沒有想到那次我們的罷工會造成那麼大的影響,當時我只是堅持著自己認為對的正義而已」,領導罷工事件的瑞塔本人微笑著說出自己的想法。在2010年上映的這部歷史題材電影,最後再讓當事人發表當時自己的看法,讓人感覺其實那件事情並不遙遠,也鼓舞著現在的每個人:努力追求心中的正義,每個人都可以像瑞塔一樣改變歷史。
![]() |
記者 張芳瑜
我是芳瑜 如果想從第一眼認識我評斷我,請要小心是會吃虧的 如同找新聞 寫文章 抒發心情一樣 簡單的事情往往並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我最喜歡簡單的事情了 那些繞來繞去很複雜的事情什麼的 換個角度想想 頗無趣的不是嗎? 所以請別再拿複雜的事情來為難我 放輕鬆 享受樂.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