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期

《自由大道》 同志不自由

「如果一個子彈應該進入我的大腦,讓這顆子彈摧毀每一個衣櫃門。」美國首位以公開同性戀身分當選舊金山監督委員的哈維.米爾克,在被槍殺前為同性戀的未來留下了這樣的期許。電影《自由大道》就是描述著哈維.米爾克為美國同性戀者爭取政治上的權利,與當時保守派對抗的勵志故事。

《自由大道》 同志不自由

記者 陳蕾 文  2011/05/15

「如果一個子彈應該進入我的大腦,讓這顆子彈摧毀每一個衣櫃門。」美國首位以公開同性戀身分當選舊金山監督委員的哈維.米爾克,在被槍殺前為同性戀的未來留下了這樣的期許。電影《自由大道》就是描述著哈維.米爾克為美國同性戀者爭取政治上的權利,與當時保守派對抗的勵志故事。
 


《自由大道》描述美國同性戀爭取權益的重要歷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社會不友善 同志權利從政治開始改善

哈維.米爾克在紐約長大的商人,與愛人一同到了同性戀數量最多的舊金山,並開了照相館定居。但當時的同性戀者在法律、生活上皆不被保障與壓迫的情況下,哈維認為最能改變此現況方式,只有在政治中擁有一個可以為同志維護權力的人,因此便在一九七三年開始參選舊金山市監督委員會委員,卻屢屢挫敗。但挫敗不代表失敗,長期的競選使哈維越來越出名,更使得哈維在一九七七年終於當選監察委員。

而在擔任監察委員的一年中,哈維推動了同性戀平權法,並與當時反同性戀的保守派安妮塔.布萊恩對抗,並且成功推翻安妮塔.布萊恩推動反同性戀的法規,贏得許多同性戀的支持。但之後一樣是監察委員丹.懷特,因長期與哈維對立,壓力過大,進而槍殺哈維與支持哈維的市長。

電影《自由大道》中的靈魂人物哈維.米爾克由演技精湛的西恩潘飾演,得過無數影帝的西恩潘在詮釋哈維.米爾克可以說是絲絲入扣,讓觀眾感受到當時同志處境與憤怒。而導演則是已經公開同志身分的葛斯范桑。擅長拍攝勵志電影的他,曾執導過膾炙人口的「心靈捕手」與「心靈訪客」,並且是出名了不照規矩出招,試圖讓演員發揮到極致的導演,這樣的經歷,使拍攝哈維.米爾克傳記的題材,葛斯范桑成為了不二人選。
 


哈維.米爾克努力在政治上為同性戀爭取權益,
更因此
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西方宗教與同志 矛盾與衝突

片中我們不難看到宗教在面對同性戀時,所抱持的態度。「上帝不會容許這樣的」、「上帝早已為我們設定了道德邊界」,電影中描繪以天主教、基督教信仰為主的美國,在受到異性戀解讀聖經的薰陶下,教徒普遍將同性戀視為罪惡、不正常,並認為這是一股邪惡的力量。然而在這樣處境下的同性戀,哈維.米爾克一直告訴著同性戀者:「我們不是不正常,我們沒有錯,上帝是愛我們的。」不難看出,同性戀在宗教中的衝突已經歷時已久,傳統教會的觀點也很難屈服。至今,儘管許多國家已經漸漸為同性戀建立平權法,同性戀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媒體上都勇於出櫃與曝光,但是傳統教會依然遵循異性戀解讀聖經的內容:認為同性戀為罪惡之一,是需要被矯正的。這樣的截然不同的思維,使得同性戀者在信仰上,一直處於相對弱勢的處境。

同性戀雖然在異性戀基督教信仰中不被認同,但是現今同性戀者與部分異性戀牧師對於上帝是否排斥同性戀抱持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性戀教會紛紛建立,最主要的宗旨在於接受任何一切的性傾向,信徒更不只限於同性戀,更希望可以與傳統教會做溝通,試圖使兩條平行線能有所交集。

但這樣信仰對立的結果,更突顯了長久以來同性戀在信仰中的議題與衝突始終沒有獲得改善。並且現今同性戀教會仍然需要以入會方式來進入教會,不公佈教會詳細資訊,展現了同性戀即使能在信仰中建立自我教會,但是與傳統教會可以光明正大的傳道,異性戀毫不避諱進入教堂相比,同性戀在信仰中依然存在著極度地弱勢,懼怕異性戀社會可能會帶來的傷害。

社會壓力 同志變得很不同

然而建立形式上的平權並不能完全改變同性戀在社會上被視為「與眾不同」的處境,縱使各個國家在法律上給予同性戀結婚的權利,給與信仰的權利,但探究此部電影中,哈維.米爾克一直要說的:「我們跟別人沒有不同。」其實追求的一直都是「矯正」人們心中對同性戀的偏執。因此同性戀者致力於法律上的權利,但其實是想要藉由形式上的平等讓社會看見,進而藉由這些方式告訴普羅大眾,同性戀是和每個人一樣的,真正要爭取的,是在大眾心中真正平等的看待。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性戀必須要藉此來被關注與爭取所謂「本來就沒有對與錯」的看法,某種程度來說,對社會確實是一種悲哀。

另外,片中指出了同性戀另一個比奪取生活權利還要可怕的處境:一輩子躲躲藏藏,深怕出櫃之後所要面臨的壓力。哈維.米爾克除了努力爭取權利外,更是提倡同性戀者勇於出櫃,社會應該去接受,而非讓出櫃的同志想要自殺。不過這樣的案例,更是令人反思現今同性戀出櫃後,所要面臨的壓力,尤其來自於家庭,是否真確地被當作正常人來看待?大多同性戀者最煩惱的即是家庭中父母的反應,如何與父母溝通,讓父母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這是亙古以來都沒有削減的焦慮。

因此藉由《自由大道》,除了能了解同性戀在爭取自己權益上的歷程,更是可以讓大眾反思,所謂「自由」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為何在宣稱是自由國度的美國,對同性戀者的態度依然如此?而所謂信仰中的包容與「人生而平等」就一定獨缺同性戀嗎?而最重要的是,在自我的心中,並且擴大到整個社會,自己看待同性戀者的態度是什麼,是形式上的支持,還是也能打從心底認為同性戀與異性戀是完全相同的?許多許多的問題,似乎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但也相信,同性戀的運動因為不斷追求真正的平等,會一直一直有更多哈維.米爾克的追隨者不斷為心中的「自由」奮鬥。
 

記者 陳蕾
莫名其妙很注重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覺,所以一直以來都被感覺牽著鼻子走。靠感覺做事的我,音樂成為撫慰心靈的最好良劑。如何用文字表達我對自己生活周遭的想法,其實對我而言自從國中以後就開始有點難了,想到可真是汗顏阿!不過,努力嘗試,嘗試在喀報當中,可以將自己的感覺、想法完整且美麗的表達出來,讓大家可以與我一起體會我的感動!
記者 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