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街區 老城市的新風景
創意街區 老城市的新風景
記者 蔡妙鈴 報導 2011/05/22
創意街區顧名思義是擁有創意街景的地區、是形容一個地區住滿熱愛生活的居民與文化創意的商家,沿著街道上漫步可發現許多有趣的建築藝術與景觀設計,目光所及的空間裡無不散發著藝術氛圍和人文品味。國際知名城市都有類似的地區,例如美國紐約的蘇活區(SoHo)、日本東京的代官山、中目黑一帶以及近年英國倫敦崛起的克拉肯威爾(Clerkenwell)皆以出色的街景建築和品味生活吸引著無數觀光客與在地人流連忘返。
創意街區設立 藝術不再遙不可及
一般來說營造創意街區的元素包含當地各式的特色建築、經過巧思設計的植物綠化、創意無限的藝術工作者和喜愛品味生活的在地人與外來客。舉將廢棄工廠改裝成分享創意的集散地──克拉肯威爾(Clerkenwell)為例,擁有數百家設計相關的公司企業,不定期舉辦小型表演和講座。去年更首次舉辦了 Clerkenwell Design Week,為期三天的活動包含了 150 場各式各樣音樂、繪畫與建築等藝術展覽和工作坊體驗。就算買不起酷炫的設計產品,也能欣賞街道上免費的裝置藝術過過乾癮。如此親民的藝術饗宴不只促進經濟消費、行銷城市觀光,最難得的是拉近了藝術人文與社區民眾的距離。
Clerkenwell Design Week 介紹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然而這些創意街區並非在一夕之間集中形成,有的是政府當局長達幾十年以上的精心規劃,有的則是民間藝術工作者看中便宜房租,湊巧累積匯集而成。絕大部分都在保有歷史痕跡的建築裡,推廣現代化的文化創意產業,既是社區環境營造,也是「一兼兩顧」旅遊行銷手法。位於上海的「19 叁 III 老廠坊」和「田子坊」等創意集聚區,正是近五年來大陸極力發展的新興觀光景點。
分別由廢棄的肉品屠宰場和老舊巷弄整修而成,19 叁 III 老廠坊與田子坊都憑藉著其原生建築的風格混搭現代感的裝潢設計,吸引了一波波中西方工藝商品創作者的進駐。如田子坊內群聚來自香港、中國與美國等陶藝工作者,不僅提供東西陶藝界對話的平台,成為觀光客體驗上海文化的熱門選擇,也為一個老城市的生命文化注入滋潤的活水。
19 叁 III 西洋古典的建築外觀。(圖片來源/道远HJIANG196)
田子坊混搭現代感的裝飾街景。(圖片來源/田子坊官網)
城市文創競爭力 台灣待加強
根據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CCIA)3 月所發佈的「2011 兩岸城市文創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在兩岸 36 個城市裡,台北市排名第五。如果說名列在舉辦過世博的上海市與千年古都的北京市之後,台灣人可能不難理解、接受,但出乎意料的是台北竟落後杭州市與深圳市。文創競爭力的數值是由文化硬實力與軟實力兩項合計,而軟實力裡又包含了四個分析指標:發展力、創造力、文化支持度以及內涵度。姑且不細論協會評分的過程與是否有所誤差,此報告志在提供台灣在文創佈局上的改進方向,也督促台灣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上需策馬加鞭。
長期關注打造創意社會的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表示,雖然台灣在文創園區的規模和密度不及大陸,但他認為「創意街區是自然而然把生活品味與人文精神擺在第一優先的價值觀」,倘若重金打造但其內涵無法呼應當地人情味與生活美學,那也只是一般娛樂與購物的場所。劉維公也強調,以步行的方式閱讀街區,才能真正體會一個城市的精神與文化內涵。
而就在今年六月,由上善人文基金會主辦、劉維公與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共同策畫的「民生社區/富錦街創意街區活動」,特別著眼於藝術與社區人文的連結,在台北市進行一場微型而另類的都市更新。邀請居住於民生社區的服裝設計師、建築工作室、餐廳茶館以及自創自產的藝文商店合力透過多場免費講座和街區導覽,展現民生社區的魅力,也是屬於台北的都市魅力。
民生街區的創意系列活動海報。(圖片來源/民生主義:民民好所在官網)
創意都市屬於誰?全民應當共響應
談到這裡,一般民眾或許會對於如何參與這場城市的蛻變感到困惑,當本身所從事的行業無任何設計的相關背景、不住在台北的民生社區,甚至是遙遠的台灣其他地方,是否註定無法體會都市的魅力?創意街區是否仍是個美麗但陌生的名詞?
其實對於熱愛生活的居民,專注於周遭環境的維護與生活美學的營造,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創意街區,舉凡小小的手工門牌、路邊花草植栽與和諧而愉快的生活態度,即可以成就更多美麗而親切的創意街區,也需全民的共同響應。
![]() |
記者 蔡妙鈴
升大三暑假去了趟東京,回來多了3公驚還多了新綽號--- Suzu。下次看到請呼喚我"酥祖"唷~ 喜歡拍照喜歡看電影還有上野樹里, 有空寫信給我miaoidea@gmail.com,我會很開心! 最後歡迎大家蒞臨喀報,見證我們茁壯的一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