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時代 插畫的變與不變
電腦時代 插畫的變與不變
記者 周揚珊 文 2011/05/29
在二十一世紀裡,每個人幾乎都會使用電腦,這個淺灰盒子不知不覺中,成為人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家俱之一。隨著新世代來臨,數位化對當代的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圖像設計師,有著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插畫也稱為插圖,透過視覺化的的方式表達文字或故事,插畫跟純藝術兩者之間的相異之處,主要為前者具有文字敘述性,它可以以圖像的方式,傳遞語言裡深層的意涵,具有敘述內在思維的傳播性。
從壁畫到電腦 繪畫的歷史
從世界最古老的洞窟壁畫開始,直到十九世紀初,隨著報紙、圖書的變遷,插畫隨之開始發展,電腦科技的出現,創造了一個無重力、無摩擦力的空間,讓插畫家可以隨心所欲的結合影像、改變色彩,任意的自由發揮。數位插畫解決了不少問題,向量算圖數位設計誕生後,可以讓創作者隨心所欲的放大、縮小圖像,不用擔心失真的問題。當圖像想要進行修改時,在數位世界裡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其中軟體裡「復原」功能,可以使圖像回到上一個步驟,很明顯的是手繪無法達成的。「複製」的功能,則大量提升了創作者的工作效率;重複大量使用同一個圖像,會使畫面產生統一的美感,美國藝術家安迪‧沃荷就是典型範例之一,他的普普風作品掀起了世界上一股熱潮。普普風顧名思義就是讓創作平易近人,使用搶眼的色彩、大方的幾和圖形、及廉價的材質,反覆大量的運用同一圖像組成。軟體裡的「濾鏡」功能,可以使電腦繪圖轉變為手繪風格,也可以調和手繪風格和電腦繪圖不合諧的部份。除此之外,數位化大幅提升了繪圖者的工作效率,電腦可以即時讓創作者看到結果,在排版、構圖方面也增加了準確率和工作效率。互通有無的網際網路,使創作者可以接收更多的資源,並且增加創作者彼此相互交流的頻率。
性感紅星瑪麗蓮夢露─美國前衛藝術家Andy Warhol(安迪.沃荷)的普普風作品。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網)
對於CG行業的插畫家,電腦已成為生活中最緊密的成員,CG是comuter grahics的縮寫,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隨著遊戲產業的攀升,電腦數位技術在插畫界中異軍突起。在電子遊戲和電影業中,數位方式所提供的靈活度,是傳統手繪方式無法達成的,而數位化以及CG技術的與時俱進,使得創作者不必再做重複性的工作,因此數位手法已在這些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CG行業的佈道者史蒂芬.斯塔爾貝里,對於未來的CG行業發展深具信心,他認為圖像製作的未來將會更靈活、人機互動更為便捷,而硬體功能也會愈來愈大、螢幕更大、更薄、更好,科技將會永無止盡的進步,但是創作核心是人,所以唯有思想的改變,藝術品才會有質的飛躍。
法國設計師JS Rossbach的CG作品。(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網)
數位工具普及 作品反失去靈魂
當數位技術發展如日中天時,每張插圖愈來愈逼真、愈來愈精細,人們開始覺得不對勁了,馬歇爾.麥克盧漢說過:「我們會逐漸變成自己預設工具的樣子,然後被工具型塑。」表面上繪圖者們操作滑鼠,繪製圖像,實際上,人們會不知不覺迷失在玩弄數位影像,讓作品流於空洞、失去人文精神,最後淪為美術工匠的處境;雖然擁有一流的技術,但是作品內容淺薄、形式化。現今的數位藝術由於電腦的存在,使風險和失敗率皆降低了不少,創作者們幾乎不需要自己動筆,軟體功能逐漸取代了手工繪圖技巧,使得作品的原創力、風格,遠遠不及穩定控制電腦的向量曲線。就如米爾頓.格拉塞說過:「電腦之於設計,就如微波爐之於烹飪。」就像加熱的微波食品,無法像烹煮的料理美味,調色盤終究很難複製出新鮮食材的味道,每天重複吃著單調乏味的微波食品,也不是長久之計,許多人注意到作品內容意涵的重要性。
面對這樣的處境,插畫家們開始尋找平衡,一方面擁有數位技術的光環,另一方面,仍可以保留手工繪圖質樸的質感。人們發現了原創力、獨創性的重要,不論是手繪風格還是電腦繪圖,只要畫裡有靈魂,人們並不會在意創作者的表現手法。有些堅持返樸歸真是唯一解決之道,即使周邊的人在使用電腦,仍堅持手繪風格的插畫家。當代插畫家雷門特就對鉛筆的運用有特殊情感,他很堅持凡事都要經過親手的繪製;萬一有一天全世界的電腦大當機,他還是能為人們服務,提供原汁原味的創作。另一位拼貼藝術家及插畫家保羅.伯吉斯也有相同看法,他覺得手創工作方式永遠不會讓人乏味,假使電腦真的壞掉了,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插畫界這些情景其實跟音樂圈很像:單純的吉他伴奏曲風,又再度受到人們的喜愛。人們創造了科技,也怕受控於科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些人就希望可以返樸歸真,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而不想被科技嵌著鼻子走。
方法結合傳統 回歸藝術的原始精神
數位影像提供了一個快速並且便於控制的創作工具,它猶如多媒體平台,可以連結掃瞄器、數位相機、手工繪圖,就像是藝術家的桌面、暗房、畫布。傳統藝術對於插畫家是不可或缺的,也許手工繪圖沒有立即修復的功能,但是圖紙可以記錄創作的心路歷程,插畫家們可以經由這些錯誤,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對許多CG插畫家來說,傳統繪畫技巧也是一切創作的根基;無論使用的是什麼工具,傳統也好,數位也罷,表達出畫面的意涵才是根本。
傳統手工繪畫在數位時代,確實沒有足夠的時效性,但是當創作者可以選擇時,不一定只能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也許最大的樂趣不在於完全使用數位工具,而是在於手工繪圖後,搭配數位的收尾。傳統手繪與數位繪畫並非一概而論,不應該是傳統繪畫為「正數」,數位插畫為「負數」,每一種創作方法都有其優勢和缺點,創作者只要夠找出最能表達自己作品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Charlie Bearman, 莫斯科插畫家,他擅長使用傳統繪畫技巧,
融合本身風格,最後使用數位手法收尾。(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網)
![]() |
記者 周揚珊
我是周揚珊 我每天都很努力的生活 希望畢業後可以發光發熱! |
